文 南音
十一年的办刊时光,对《现代苏州》杂志而言,是一条寻找城市精气神之路,也是对每一位持续支持、持续关注《现代苏州》的读者的感恩之路。一本《现代苏州》,是体验苏式生活的贴心指南、是传播古城文化的品质载体、是展示苏式生活的纸上地标。
2019年,《现代苏州》携手画家杨明义先生为杂志的读者们送上一份特殊的人文礼物,《2019杨明义先生作品台历》,为您凸显每一天的苏州气质和江南性格。2019,让《现代苏州》杂志与您共同书写苏州梦。
不到江南,怎知春色如许?
“我从小就生长在江南水乡,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是深深爱着的,我的绘画也主要画这样的题材。在我的记忆里,太湖的水流声,桥边柳树上的蝉鸣,小巷里的叫卖声,都好像是江南人最爱的一曲清歌。”
杨明义,生长于江南苏州,他专写江南,自成面目,江南的景致,他信手拈来都成图画;他先攻木版水印后取水墨手段,画味温润清爽,品来如同江南的新茶。
早在70年代,杨明义就从材料性能上找寻简捷而适切的语言。水乡景致特有的清淡空灵中寻找到了一层内在的缘分。水乡多水多雨,水墨恣意流变,杨明义在纸上作媒,使之嫣然化作吴地山水阴晦湿润的气候,烟波迷离的视野,以及阡陌纵横舟船往来的江南生活景观,似乎在他的画中,人们可以听到那些属于江南细微宁静而又坚定清越的声音。
一
1978年,杨明义在一个江南小镇创作了一幅名为《水乡的节日》的画,从而让整个东方发现了最纯正的江南水乡,昆山周庄。
他,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从此,他和昆山就再也分不开了,而昆山,正是昆曲的故乡。杨明义,也从此发现了他笔下的水乡意境原来和昆曲的意境是那么心有灵犀。
昆曲,被首批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艺术,被誉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而在杨明义心里,昆曲,像是生长在江南的幽美庭院,昆曲里有一个又一个有着好听名字的曲牌,就像苏州有着一条又一条各有韵味的弄堂和巷子。而那些巷子和弄堂深处,有着看似平常却饱含着爱与真的艺术人家。那些江南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杨明义的绘画创作。
“我从小就喜欢昆曲,那时也没电视,我有机会就跑去听听苏州人家的堂会,虽然听不懂,但是这样的味道,我听了很陶醉。因为昆曲对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学生来讲,好比是中国画的一种意境,或者说是“音乐化”,气韵生动,声含金石。所以内行人常对人讲,评一幅画好不好,就看它是不是拨动了你心里的那根弦。
一直以来,江南在中国文化里,是极其令人遐想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昆曲里,唱口、做工、曲辞,恰好完美诠释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融洽。
在杨明义的江南作品中,总有一种动人心弦之美。
他的用水,一如暮春时节的雨意弥漫,淹然渗透纸背;他的用墨,属随类赋彩的性质,含蓄着“乌”与“青”色的况味,他描绘屋宇,墙恒,草木,人物,都能观察贴切,力求精到,淡淡地活泛着水边人家的乡土感和生活气息,他的画简朴内敛,不见强求标榜之迹,画面的神色语气惯常是良善的,谦和的,与世无争,与画也无争。
他长年累月谨守自己案头那方水乡与水墨的园地。流连忘返于纸面上的故园。
二
江南,是杨明义先生心灵的故乡和艺术的依托,杨明义先生走到哪画到哪,这已经成了他生命最重要的一部份。
如今,杨明义的江南水乡,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水乡水墨画的艺术范式。这不仅在于他独创格局,揭开了现代水乡水墨画的创新之路,也不仅仅在于他创造性地运用没骨法和水法,表现江南迷离的烟雾和氤氲的水气,更在于他对江南的一份热爱之心。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觉得永远不是一对矛盾。我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忽然发现,到南方去,到一个小镇去,已经找不到江南了,反而,我的画中,它可能比地理上的江南更有魅力。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但我总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让绘画,让艺术留住永恒的人文记忆。”
杨明义先生的江南水乡,一种中国水乡水墨画的艺术范式。不仅在于他独创格局揭开了现代水乡水墨画的创新之路,也不仅在于他创造性地运用没骨法和水法,表现江南迷离的烟雾和氤氲的水气,更在于他对江南的一份热爱之心。
吴地山水湿润的气候,烟波迷离的视野,阡陌纵横舟船往来的景观,在杨明义先生的画中。人们可以听到那些属于江南细微宁静而又坚定清越的声音,江南,是杨明义先生心灵的故乡和艺术的依托 。
TIPS
2019年,《现代苏州》携手画家杨明义先生,为杂志的读者们送上一份特殊的人文礼物.《2019杨明义先生作品台历》精选12幅江南作品。一月:今日苏州 人间天堂、二月:太湖人家 、三月:日出东方 、四月:春之奏鸣曲 、五月:姑苏之晨 、六月:周庄之晨 、七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八月:水乡处处是吾家 、九月:春雨 、十月:江南人家、十一月:水乡春晖 、十二月:东山瑞雪图。为您凸显每一天的苏州气质和江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