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虹 河北省承德市委副书记、市长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美丽中国画卷上一颗“绿色宝石”,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经过长期努力、接续奋斗,创造了人类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孕育并形成了感人至深的塞罕坝精神,用沙漠变绿洲的成功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极为宝贵的成功经验,深刻印证并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生态兴衰与文明兴衰紧密联系的深邃历史观。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看,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清朝鼎盛时期“肄武、绥藩、狩猎”的皇家猎苑,到以后百余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荒原,再到如今一望无际、蔚为壮观的滔滔林海,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和塞罕坝人创造的生态奇迹,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鲜明立场和责任担当。塞罕坝的生动实践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道家、佛教中蕴涵的传统生态智慧坚信天地有生生之大德,道有哺育万物生长之至善,提倡效法天地之德,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命、爱护万物的生命伦理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生态智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他指出,“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塞罕坝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4%提高到80%,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这样巨大的生态成果是对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科学自然观的生动阐释,充分彰显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大道之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作为“两山”理论的有力印证,塞罕坝在创造生态奇迹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今天的塞罕坝森林与湿地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每年提供超过142.24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它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首都北京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与此同时,塞罕坝林场林木总蓄积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06亿元。塞罕坝及周边的围场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和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每年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饱含为民情怀的话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治荒沙到生态育林,从保生态再到林业惠民,始终诠释着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近年来,塞罕坝在提供大量宝贵生态产品的同时,生态红利得到充分释放,林场平均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创造就业机会8000多个,带动周边1.1万户贫困群众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塞罕坝所创造的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提供了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
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美丽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伟大事业。塞罕坝的第一代创业者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从创业初期开始,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承德老百姓上坝植树,与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共同奋战。因此,塞罕坝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塞罕坝几代务林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尊重和保护自然展开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塞罕坝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承德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传承着绿化山河、涵养水源、富裕百姓的接力棒,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地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全市林地面积由545万亩增加到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9.2%提高到57.67%,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后花园”。承德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865亿元,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得到生动体现。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生态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毫无疑问,在我们这样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作出重大贡献,也将会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成熟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作为全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2017年塞罕坝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塞罕坝人)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塞罕坝为中国生态建设提供的经验和为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中国智慧弥足珍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和“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守,勇敢面对生态领域新挑战,积极开辟生态建设新境界,不断创造生态文明新奇迹。
坚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学习弘扬塞罕坝人面对极端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和雨雪冰冻等各种自然灾害考验,拼搏进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顽强意志,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举措,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学习弘扬塞罕坝人“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执着地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永驻常留。学习弘扬塞罕坝人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营林等诸多技术难关的创新创造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挫折中思变、在创新中前进,推动生态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之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坚定、自觉地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快补齐短板,集中力量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创新、绿色、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决守住底线、担当尽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切实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绿色指挥棒作用,使导向更鲜明、标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责任真落实,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政治之责、发展之责和民生之责。强化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建设,编制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