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保春
(长丰县林业局,合肥 231100)
桃树(Amygdalus persica)是一种喜光树种,生长势强,容易衰老,寿命短,结果部位易外移,干性弱。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957.5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97 mm,平均相对湿度76%,平均气温15.0℃,极端最高40.0℃,极端最低-17.8℃,年日照时间2 109 h,太阳辐射总量116.8 KJ/cm2,无霜期224 d。土壤总体酸碱度适中,pH值在6.0~7.0,境内土壤多为黄棕壤、水稻土。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和增绿增效工程的不断实施,江淮丘陵地区尤其长丰县桃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桃树的栽培技术也从传统的稀植大冠型转向矮化密植型栽培与管理,从果农零星种植转向企业大户规模化生产。
总结多年来的栽培实践,传统的栽培模式大都采用开心形树形,如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六主枝开心形等,这些树形前期顾及骨架建设,注重使用短截和回缩等修剪技术,导致结果推迟,栽后2~3年产量不高,效益差。而矮化密植技术主要采用“主干”型、“Y”字型和“双斜干”型等树形,这些树形较之于稀植大冠,具有产果早、丰产快、产量高和便于机械化等明显优势。为规范长丰县桃树矮化密植生产的规范化种植,推动桃树矮化密植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江淮丘陵地区的推广和应用,现将长丰县矮化密植桃树的树体结构、栽植密度以及定干、整形修剪等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桃树矮化密植型要求主枝量少或不留主枝,直接采用结果枝组或结果枝。目前长丰县桃树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主干型、“Y”字型、“双斜干”型密植栽培技术。
“主干”型桃树的树体结构一般要求主干高40~60 cm、树高 2.0~3.0 m、冠径 1.3~1.5 m,主干强健,其上直接着生40~80个横向枝。中心干与结果枝组的枝粗比一般为3∶1,下面的结果枝组比上面的结果枝组稍长,上、下结果枝组与中心干的着生角度分别为 70°~80°、80°~90°。
该树形株行距为(1~1.5)m×(3~3.5)m,适宜栽植密度为127~222株/667m2的高密植园;也可采用设施大棚桃栽培模式。
“Y”字型桃树的树体结构,要求主干高度40~50 cm,主枝高度可达 3~4 m,两主枝间夹角为 50°~60°,主干上着生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直接着生15~20个结果枝或小型结果枝组,形成永久骨干枝,侧横向生长,并且全都为临时性结果,结果枝及小枝组间隔15~20 cm,同侧上下相邻主枝间距40 cm以上,每株结果枝枝量50~60个。
该树形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模式,适宜栽植株距1~1.5 m、行距 4 m,密度为 111~167 株/667m2的密植桃园。该树形修剪采用单枝更新,没有永久性结果枝组,省略了侧枝和结果枝组,树体结构简单,整形容易,修剪简单,更适于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
该树形采用双行带状栽植模式,栽植带宽50 cm,栽植密度为株距0.5~1 m,品字形配置,大行距4 m,密度 167~333 株/667m2,采用芽苗建园。
当年夏季,当株高1.5~2.0 m时于干高50 cm处拉干,角度 25°~30°,两株夹角 50°~60°。双行带状栽植,树体矮小,下为直干,上为斜干,通风透光好,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且结构简单,便于掌握和管理。
桃树在坡地、平地、山地、河滩地均可栽植,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排水流畅且不重茬的向阳缓坡地最为合适。
为确保桃树的成活率,应当在种植桃树前对土地进行深层翻耕,以保持土壤的疏松,利于桃树扎根成活。同时,要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保证果园排水畅通,避免果树因缺水而无法成活。
在施基肥之前,根据不同的栽植模式和栽植株行距,需要先挖好种植沟,种植沟的深度20 cm,宽度50~60 cm。挖好种植沟后开始施基肥,基肥施用量:有机肥 2.5 t/667m2、复合肥 50 kg/667m2,混合后撒施于定植沟后浇水。
可以在春季或秋冬季进行。春季定植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秋冬季定植于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进行。在定植前,用50%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溶液对桃树的根部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5 min。
栽植时将桃树苗放在定植沟内,扶直、埋土,大根埋好后向上提一提苗子使其根系舒展,继续埋土直至深度高于根颈约3 cm。栽好后做畦灌水,及时对栽植深度不合适的进行调整。
“主干”型:栽植后定干要视苗木质量修剪。粗度在0.8 cm以上根系发达的优质壮苗,在肥水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截中干,将下部分枝留短桩重剪重发。如果苗木质量较差或因远距离运输而失水,可于嫁接部位以上10 cm处重剪,幼苗剪的越重,生长势越旺。发芽后新梢长至20 cm以上时,选留1个直立旺盛的新梢作为主干用竹竿绑缚,扶正新梢以防被风吹折;随着苗木的长高,为防止主干歪斜,最好设立支架。同时,以尿素为主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隔20~30 d追1次肥;追肥后及时灌水,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追肥,促进树体生长。
“Y”字型:苗木定植后随即定干,距地面50 cm定干,主干上部整形带20 cm内要求至少有2个方向不同的健壮芽,剪口下第一个芽应正对行间,剪口离芽1 cm左右。萌芽后将主干下部距地面30 cm以内的芽全部抹掉。当新梢长至40~50 cm时,选留2个方向相反、伸向行间、生长势相近、发育良好的邻近主枝,且两个主枝间距要错开10 cm以上为宜。选出的两个主枝立杆绑缚,杆的立向要伸向行间,两杆长度不低于2.5 m为宜,两主枝夹角60°左右,绑缚于两杆之上。其他新梢生长较旺的进行摘心控制,生长势一般的可采用拿枝技术使之软化。主枝再长到50 cm后,再进行一次绑缚,同时对主枝上直立的强旺副梢摘心。
“双斜干”型:由于该树形采用芽苗建园,春季栽植的在芽苗0.5 cm以上剪砧成苗,不需定干;如果是半成品芽苗,可在嫁接芽上方10 cm处将砧木剪掉。当年夏季,主干上以留两侧的所谓“鱼刺状枝”为主,对长枝要进行修剪,以长放、疏剪、回缩为主,基本不短截。
桃树的生长量大,花芽分化主要集中在7~8月份,这一时期会有大量的徒长新梢相互挡风遮光,应及时进行修剪,确保花芽分化的正常进行。
“主干”型:当新梢长至40~50 cm时要及时捋枝、拿枝、扭曲下垂控制旺长,个别强旺新梢要留2~3片叶(10 cm)重摘心。及时控制主干竞争枝,过低的基部新梢6月份后逐步疏除(夏剪)。6~7月份,当树高达2 m左右、全树有30个左右优质新梢时应及时喷150倍多效唑控制,特别是一些幼树不易成花的品种。喷药的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控制效果不好要连喷2次。地下追施或叶面喷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化控)。
“Y”字型:对于生长势较强的新梢按距离每个主枝上摘心3~4个,长度大约5~10 cm,主要是抑制新梢生长,促发一、二次副梢,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除摘心外,对生长旺的直立新梢进行扭梢,当长度长到25~30 cm(半木质化)时,用手握住新梢基部5~10 cm处扭转180°,使其呈斜生或下垂状态,这样可以抑制其长势,增加养分积累和促进花芽形成。对于有生长空间的两侧副梢可采用拿枝(捋枝)方法,使其开张新梢角度,缓和生长势,利于营养积累和成花结果。对强旺树,除加强夏剪外,还应适当配合化控,可喷PP333(多效唑)或PBO(高效果树促控剂)100~200倍液,根据具体长势可进行1~2次;对弱小树,则要加强肥水管理,促其生长复壮。
“双斜干”型:6月份前主要是通过对主干两侧的“鱼刺状枝”进行处理,对长枝要进行修剪,以长放、疏剪、回缩为主,基本不短截,促进其生长;6月份后主要是对“鱼刺状枝”喷150倍多效唑溶液控制,追施或叶面喷施磷、钾肥等措施,控制枝条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化控)。
落叶后至第2年萌芽前进行冬季修剪。疏除过粗、过大、过密枝和中干上的竞争枝,顶部多留细弱果枝,下部多留健壮果枝。
“主干”型桃树一般每树保留30~50个结果枝。“双斜干”型桃树一般每树留15~30个结果枝,按平均每个果枝留0.5 kg果实的原则进行留果。“Y”字型桃树冬季对长枝的修剪,以甩放或轻剪为主,疏除、短截为辅。对当年生长的新枝不动剪,只缓放,用于结果;对主枝背上直立旺枝以疏为主,可保留旺枝基部的隐芽,防止夏秋季树干日灼;对2年生以内的树主枝,可采用背后枝换头或按粗长比1:40剪留,剪口处留外芽。3年生以上,主枝行长放修剪,对结果枝及结果枝组以保留长、中果枝为主,按每一个主枝15~20个结果枝进行修剪。
坚持以夏季修剪为主的原则,管理修剪方法基本上与第一年相同。但要注意控制上强和横生枝的角度与长势,保持健壮树势。
生产实践中应用矮化密植型树体结构,采用适宜的栽植密度,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桃树具有一定的树体形状和骨架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树体矮小,便于机械化操作,早果、丰产、收回成本早等明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