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今夏参加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和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等组织的荷花采风活动,得以有幸认识尤传楷先生。尤先生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平头短发,虽年逾七旬,但结实硬朗,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事雷厉风行又不失细致周全。尤先生曾担任合肥市园林局局长,退休后任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党委书记,《安徽园林》杂志主编。尤先生惠赠其著作《圆不完的绿色之梦——城乡园林一体化的探索》。回来后捧读其书,没想到里面信息之丰富令人大快朵颐,而且,读其书,想其人,作者对园林事业之用心,笔耕之勤奋,更给人带来一种感动。笔者喜欢游览园林名胜,但对园林建筑的知识及园林工作却知之甚少,也许正因此读此书更深感获益良多。下面试就本人对尤先生此书的阅读体验述其一二,以求分享于各位读者及有志于园林事业的朋友。
《圆不完的绿色之梦》一书201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48万多字,共分为“绿梦情缘”“绿梦实践”“绿梦升华”和“绿梦悠长”四大部分。收录作者自与园林事业结缘以来直至近两年的有关文章著述,涉及的内容有:作者投身园林事业的缘起及对园林事业的深厚情感,从事园林事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关经历,关于园林建设的有关学术性思考与实践探索,有关园林元素的知识信息、有关园林工作的新闻报道等等,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但要而言之,都离不开园林这一主题。从作者角度来看,又其实都是围绕作者的绿色之梦而展开。就文章的体裁来说,有工作报告、论文、消息报道、游记等等。笔者统计,全书共收录各类文章170多篇。所收文章多在各类报刊发表,作者每篇文章之后,皆注明所曾刊载的报刊名称及发表时间。对这些文章的编次,作者并没有以时间为序,而是根据其所述内容的性质,分别归入上述四大类之中。看似杂乱,但正可见即作者对文章编次之用心,对收录文章分门别类,也许更显现全书之主题。
综观全书,令笔者感受最深者有三个方面:
第一,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收录了作者多篇学术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于专业学术刊物和高校学报。在此按照书中编次顺序特别列出一些重要篇目:《可持续发展与合肥大园林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之路》(《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大地园林化在合肥的实践与创新》(《现代园林》2014年第10期),《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与合肥市经济林的建设》(《安徽农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从合肥看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生态学研究》1998年第1期),《从城市绿化看合肥生态环境的优化》(《当代建设》2003年第2期),《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方向》(《中国绿色时报》1999年11月1日),《赋予园林城市建设以绿色美学内涵》(《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专辑),《园林城市与文化》(《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森林城·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特色时报》2005年1月10日)、《城乡共享创森的绿色发展成果——对森林城市的时代内涵与创建理念的思考》(《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5月3日)等等。这些论文多针对合肥的园林建设或以合肥为案例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园林建设的思考。诸多见解颇有启发意义且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兹举数例:
《从合肥看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一文指出:
发展园林事业应立足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打破一般苑、囿和城市公园的格局,并应用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林手法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之中,让城市环境与自然协调,建造科学适宜的人居环境,从传统的“装饰园林”向“生态园林”转变,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要求。(见该书第83页)
城市的天然水资源、城市的人工水体和空气,对人而言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在塑造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方面起关键性作用。我们要依水造景或部分地段采用石林峡谷等造园手法构筑山水景观,增加城市的灵气和发挥城市水的生态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具有现代氛围的城市气息。(见该书第84页)
在城市规划区的更大范围内,城乡一体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即在城郊结合部和远郊大环境区,把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市,园林景观辐射到郊县,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中,城市到处能见林。城区形成以园林绿化为主体,城郊四周森林作屏障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见该书第86页)
《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加速合肥大环境绿化》一文,分析考察了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合肥市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认为:
森林生态网点上的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基础设施是通过有生命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组成,所以亦可称为生态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代,城市理论上的每次重大发展都与周围的绿色有关。(见该书第87页)
合肥市的城市绿化就是本着这种思路,从本地区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的实际,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进行规划与建设,融生态、审美、游憩效益为一体,让传统的中国庭院空间尺度扩展到城市的大环境之中。也就是说,努力让城市与自然协调,营造科学适宜的人居城市环境。(见该书第88页)
又如《园林城市与文化》一文,以合肥高新区园林建设为例分析了文化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作者认为: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对经济具有先导力、工作效率和效益增效力。我们应从理念、形象、行为同时规划建设着手,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上求得一种共识,建造起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见该书第204页)
其他观点还如:
“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衡量标准很多,高楼大厦是标志之一,但不是重要标志。”(见该书第86页)“城市集中了国家的主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见该书第211页)等等。
笔者多表示认同。诸如此类,多出于作者对城市园林建设之深度思考。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引述有关见解,一则是想力求撷其英华,彰显该书之价值,二则也以此可见作者对园林事业之痴情,之用心。尤先生多年从事合肥园林建设的领导管理工作,他的这些思考完全基于从事园林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些文章多写于他任合肥市园林局长期间,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也颇见其高度,从中也可考察合肥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历程。1992年,合肥荣膺全国首批园林城市;1998年,合肥市荣获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这些荣誉的取得,自当与尤先生及其同道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第二,该书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书中所收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2016年这段时间,时间跨度三十多年,这些文章不仅是尤先生从事园林工作历程、工作成就的点滴写照,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合肥园林建设历史的真实记录。过去三十多年合肥园林工作的一些重要举措、活动、成就、合肥园林建设的有关数据资料等多被尤先生以不同的文章形式进行了反映,全书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例如,仅以大事记而论,本书所载就有:
1983年中秋,合肥市苗圃与北京市北海公园在京举办桂花展销会,这是北京首次举办桂花展销会,也是我省花卉首次赴京展销。
1984年3月5日,“合肥市环城公园建设指挥部”成立。
1990年夏,第四届全国荷花展在逍遥津公园举行。
1992年1月28日,省花协成立。
1992年秋,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在马鞍山市举办。
1992年底,北京、合肥、珠海三个城市被授予首批全国园林城市称号。
1993年2月,第三届全国梅展在合肥逍遥津公园举办。
1993年4月,徽园首次在首都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亮相,迎来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
1994年4月,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1994年7月,合肥市《森林城建设规划》获林业部批准。
1995年,合肥野生动物园动工建设。
1996年3月,首届郁金香艺术节在合肥逍遥津公园举行。
1998年19月28日,第六届中国菊花品种展在合肥逍遥津公园举行。
2001年4月,《合肥市城乡绿化规划》获全国绿委办正式批复执行。
2003年9月25日,中国首届桂花展览会在合肥植物园举行。
2004年12月4日,安徽省园林学会授予首批省盆景艺术大师。
凡此种种,信息量之丰富,使得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果要编写合肥当代园林建设史,或进行城市园林特别是合肥园林建设的研究,本人到认为,尤先生此书应是一本值得参考的重要资料。
第三,作者对待事业的态度及精神状态堪为榜样。从书中可以感知,尤先生值得令人敬佩者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尤先生作为行政领导,尽管日常工作繁多,但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该书中陈俊愉教授所写的序中也特别指出了这点:“作者每做一事,每一次远行,多随笔著文记之。这是一个好习惯。”可以说,这种习惯与尤先生对园林事业的专注是分不开的,这种敬业精神堪为励志的典型。其二,尤先生工作中的务实精神亦值得学习。尤先生所写的文章,文风朴实,真可谓文如其人,没有什么无端的高谈阔论,多就事论事,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这种文风正是其做事风格的反映。其三,尤先生具有开阔的工作视野。读尤先生关于园林工作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园林建设的一些见解,具有较强的前沿性。能够及时捕捉到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大势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尤先生不停地奔走于各地,积极参加或策划承办有关园林工作的重要活动等行为,也更加强了他的园林眼光能保持与社会潮流的同步。
因偶然的机缘得以认识尤先生,便感觉一见如故。今读其文,更逐渐加深了对他的印象。尤先生虽已退休,但他对园林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停步。在短暂的交流中,获知他已有很多工作计划等待实施。在此也衷心祝愿他宝刀不老,未来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