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一缕阳光

2018-12-30 10:20杨宽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念观念角度

□ 杨宽

我今年刚30岁,但已经是个老患者了。2010年8月,我23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却被诊断出结肠肝曲黏液腺癌,且已经是较晚的Ⅲc期。在经历手术和化疗后,曾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康复期,但6年多后,即2016年10月,癌症复发,腹膜转移、恶性腹水,目前在治疗中。

我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5月3日的早上,那是我第一次有严重的痛感,因为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收入比较有限,又是一个人在外地,觉得年轻,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思想有些麻痹,没有按医生的建议做CT检查,只是一直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来又出现了严重的便秘,仍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但疾病仍然遵循它自己的规律无情地发展着,8月份出现了肠梗阻,CT和肠镜后的病理检查确诊为肠癌后做了手术。由于拖延了病情,给手术带来一些困难,手术共做了10个小时。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冷,感觉浑身上下都是冰冷的,两个亲戚给我搓脚搓了一个晚上才有了点热乎气。整个过程里脑海中一直回响着一句话——共产党员不怕疼,后来自己想想也会觉得好笑。

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病情,对病症的了解也很有限。后来到北京做化疗看到“肿瘤医院”这几个字时,我心里开始有了不祥的预感。住院的第一天晚上,一位护士拿来一张病情记录单,我看到上面写着“结肠癌”,瞬间整个人都是蒙的。我抬起头看我的父母,他们正用忧虑的眼神看着我,我马上就知道一切都是真的,那个情景我永远记得,我咬咬牙说:“没事儿,你们放心,我会好好治疗的!”尽管当时我整个人还在震惊中,但还是咬紧牙关故作镇定。得了癌症,对于病人本人来说固然是痛苦的,但对于父母来说则更为残酷。因此,在父母面前我没有痛苦的时间。

回过头来想,刚知道患癌时我的心态很奇怪,当时我只知道是癌症,但并不清楚严重程度。父母心疼我,并不想告诉我真实病情,只跟我说是早期。我不相信他们的话,认为他们一定隐瞒了大部分,所以一直不停地追问,想方设法刨根问底,记得有一次父亲被我逼得竟然流下了眼泪。等我看到所有的病情资料后,到网上查了很多结肠癌相关信息,感觉很悲观、焦虑,最终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

关于患者应不应该知情这个问题,很多人尤其是患者家属会很纠结。有了这一番经历后,我觉得与其让患者在对病情的猜测中备受煎熬,还不如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到治疗的决断中去,如果本人愿意,最好参与每一步治疗的选择。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经历了7次化疗,因我对静脉穿刺管过敏,只能采用传统手背静脉输液。因体质原因,我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很重,每次输液整个胳膊又麻又疼,恨不得去跳楼自杀。但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肉体的痛苦,我选择了坚强,坚持着左右两边轮换着输液,直到2011年4月份结束了全程化疗。

得知病情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把真实病情告诉了当时的女朋友并提出分手,而且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坚持分开,但是她仍然选择坚守这份感情。亲情和爱情支撑着我走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化疗结束后,我们决定结婚。

求婚前我想了很久,决定要有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特别仪式。于是2011年4月份,我找了几个良朋知己作见证,选在庐山的含鄱口,一个前鄱阳后长江、大山大江大湖齐全的地方求婚。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竟然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与女友相拥而泣。下山的时候我坐在车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首诗:

三上庐山险峰巅,

一路逍遥艳阳天。

自在江湖含鄱口,

一吻情定尘世间。

结婚后,从装修房子开始,每一刻都是崭新的。虽然繁累,但我们还是要全部自己装修房子,我们需要这个快乐的过程。我们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地布置着自己的小家,连一颗螺丝钉都能说得出由来,其中经历的辛苦也都成了回忆中的幸福。总听人说,婚后感情会趋于平淡,所谓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比较难,但我倒觉得婚后感情越来越深了,中间经历的不容易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足与感恩,这要感谢疾病带给我们的考验。经历过不容易才会懂得“平常”的可贵,就像空气一样,它最平常不过了,但也是最可贵的,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很多时候,我们不珍惜,只是因为我们无限拥有它而已,生命其实也是一样的。

2011年6月,我进入康复期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其实在当时压力是很大的,在非常年轻的年龄生病,又一个人再次回到曾经熟悉但又陌生的工作环境,对周围同事们的眼光甚至有些恐惧。虽然后来很快做了调整,尽快回归正常节奏,但我不得不说,这个过程其实很困难,不身临其境不知其艰难。

一方面是身体上。我当时是在吉林一个县的工商局工作,而我们的家是在市区,为了避免两地分居,我就主动申请到一个可以坐火车通勤的镇上工作。来回通勤的绿皮火车每天只有往返各一班,需要早上四点多起床,坐五点多的火车出发。东北的冬天早上零下20多度,火车是烧锅炉取暖的,始发站还没有开始烧,每天上车后坐在座位上从腰到脚都是冻僵的,正常的车程其实是30多分钟,但因每天都要给快车让路,实际车程要一个多小时,那种刺骨的寒冷令人终生难忘。由于身体还在康复阶段,手脚因为神经毒性是麻木的,那个冬天,我的脚就是这么麻着过来的。后来我母亲看到我当时工作的地方后就哭了。我只是告诉自己,在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爬起来之后没有什么再可以打倒我,我要坚持。

比身体更艰难的是心理层面。病人在这个阶段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往往身体上的病好了又得了心病。比如有时单位的人一起吃饭,一桌10个人,可能9个人不会提病的事儿,但有1个人突然会问:“你的病治得怎么样了?”尽管这种关心是善意的,但病人的心理往往很敏感——本来想极力挣脱生病的角色,听到这样的话瞬间又被拉了回去。心里背负着这样一个大包袱,越想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就越怕伤疤被揭开,后来我就努力通过考试频繁更换工作环境,几年时间里更换了4个单位,从县工商局到城区局,又到地市局,最后到了市委组织部。也有多次机会可到省直单位工作,但我都放弃了。一是因为考虑到家庭,不能长期两地分居;更重要的是到了第四个单位后,身边同事已经没有人知道我的病情,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我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自由的生活空间。

几年的康复生活我过得很知足,也很珍惜这样的日子。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但心里知道这个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我时时刻刻担心某一天它会爆发。我的每一个决定甚至每一个行为都被它笼罩着。我们没敢要孩子,甚至到商场买衣服我也会想这件衣服能穿几年……最初做梦的时候自己还是健康的,后来从某一天开始梦中的自己也是病人了。必须承认,这个病已经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2016年8月,我岳父被诊断为脑肿瘤转移,9月我父亲被诊断为胃癌,10月我的例行复查中又发现癌细胞腹膜转移伴腹水。短短两个多月,接连的打击几乎摧毁了我的家庭。

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我母亲在医生办公室哭得整层楼都听到了,我就知道发生了什么。说实话,我当时内心非常平静,因为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我自己来不及痛苦,就跑去安慰母亲。当天下午,我回到家平静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就去北京找原来治疗的主治医生。医生看到我的检查结果后很惊讶,说像我这种情况,6年多复发转移的概率不到5%。他建议口服化疗药,我问吃到什么时候,他说“吃到不能吃了为止”。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姑息治疗。临走的时候,我问生存期大概多久,医生了解我的承受力,坦率地告诉我:平均生存期大约15个月,算下来应该到2018年1月3日。因为接连的打击,家里每个人都心力交瘁,在崩溃的边缘,我决定就在当地口服化疗药。

其实我最初也想过放弃,有那么一个时刻曾想:与其这么痛苦下去,不如找个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但这样的想法一瞬间就从脑海中消失了。人活着不光为了自己,说到底活着就是种责任,为了每一个爱你和你爱的人。我跟母亲说,松一口气我们就家破人亡,我们只能互相鼓励。后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咬着牙坚持。母亲很伟大,很不容易,我们父子俩同时在医院接受化疗,她一个人要照顾着两个病人,有段时间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之前就握着拳头给自己加油,一遍一遍跟自己说要坚持……2017年3月底,父亲做完化疗和放疗,进入康复阶段,于是我决定到北京进行后续的治疗。4月份我来到肿瘤医院,挂了沈琳教授的号,沈教授看完我的检查结果后说可以住院治疗。当时我跟沈教授说:“在您这里治疗,无论什么结果我都不会有遗憾了。”因为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一年多我就一直是在医院和家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时症状很难控制,我腹水很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每周来医院做腹部化疗,需要赶晚上11点半的火车。有一次在济南站中转,火车晚点两个多小时,当时腹水非常严重,整个肚子都鼓着,我只能像孕妇一样抱着肚子躺在地面上休息,地面又硬又凉,由于身体虚弱连站都站不起来,这种痛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每次住院都要排队一个小时左右,因为有腹部置管,有一次我排队的时候,腹水从肚子向下流到脚,整个裤腿都湿透了,只能办完手续后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裤子换了。7月份有段时间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我的状态很差,连续一周高烧39度多,还腹泻,白细胞、血小板也非常低,两个鼻孔都流鼻血,伴严重的皮疹,说话都没力气,起来去个厕所回来都要喘,那时真的感觉松一口气就过去了。但我还是咬紧了牙关坚持,后期的治疗比较有效,症状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复发后有15个月了,我接受了全身及局部化疗20多次,到现在已超过了预期的生存期。我始终相信“背对过去,面对未来,永远向前看”。

患病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我戏称它为“抗战八年”。30岁的年龄,与疾病斗争的时间占了我生命的近三分之一,但我今天在这里仍然可以跟大家开玩笑。有多少人觉得情况比我面对的更痛苦呢?我的态度是: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无论怎样我都会笑着面对。

之前,消化内科国老师给过我一张关于如何看待优逝的调查表。填的时候我很平静,因为患病的日子太久,面对死亡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常态。我现在是结肠癌晚期,虽然一直在很积极地面对,但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见过很多病人得病之后一蹶不振。但我面对死亡没有多少恐惧,反倒觉得这7年多的时间活得深刻了。如果没有这个病可能我还是会像原来一样庸庸碌碌,但是这7年多的每一天我都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很珍惜地度过。再大的事儿也不是事儿、再大的烦恼也不是烦恼,活着就好!其实我知道现在肿瘤还是在进展,有可能未来的某一天会急剧恶化,但那是未来的事儿,为什么非要把今天浪费在对未来一种可能性的担忧上呢?我不想这样,我希望我每天睁开眼还能看到这个世界,即便有一刻,也要活出价值和意义。

可能只有我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真正理解“向死而生”这四个字的含义。我没有恐惧,只有珍惜、淡然和深刻。我甚至还安排好了身后事,器官能捐献的全部捐献,火化后的骨灰也不要放在封闭的盒子里,会让朋友带去庐山找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撒了,我永远都要跟阳光和美在一起。生命是个循环,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我眼中的一个水分子来自昨天喝过的一杯水,骨头中的钙原子来自多年前吃过的某块排骨,所有的东西包括身体都是这个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我希望以后身体的元素能继续在大自然中参与到生命的循环,成为鱼的一部分、鸟的一部分,带我去看活着时候没有见过的世界,继续在这个世界中旅行,我认为这是个很美的过程。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对我来说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道德经》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能长久;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对我来说其实就要追求活出一种精神,活着就要战斗。

很多人问过我是怎么坚持走到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角度、观念、信念。

角度

1.生命不是流失了一天,而是多得了一天

很多病友感觉得了癌症就像提前失去了生命,甚至整个人都灰暗起来。今年,有个比我大两岁的病友姐姐就跟我说:“我只能活5年,太短了,我的孩子还没长大。现在平均年龄都能活到80岁了,我失去了40多年的生命。”每次那么想她都会很痛苦,而且越来越痛苦,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失去的心态中生活,那心情一定不会好。我现在每年过两个生日,一个是我本来的生日,另一个是8月20日——我手术的日子,手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手术到现在,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我多得的,每天醒来的时候觉得又多赚了一天,睡觉之前又想我今天过得很开心,这一天赚到了。其实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区别是有的人生过的是减法,有的人生过的是加法,换个角度真的就不一样了。觉得自己还有多少生命,过一天少一天,那整个人就都在负面的情绪里出不来,是不是辜负了这本该很有意义的一天。我每天都觉得赚大了,每天早晨醒来都感觉又多给了我一天,每天我都是笑着的,都是开心的。同样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去调整自己看它的角度,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和有意义呢?

2.有病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很多人还会说:“就算多得了一天,已经得了这么重的病,剩下的时间除了拖累家人、自己受罪,还能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虽然没有病最好,但是一旦得了病,你会感到有病的人生会更有意义!拿我自己来说,我患病时只有23岁,大学刚毕业,本该是一展抱负的最好华年,却经历了这种打击。但我换个了角度想,背负着这么大的包袱如果还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生活过好,这才是我的成功。所以我这几年比以前更加努力,如果没有这个病,我可能也没有这种珍惜的心态。这几年我还读了大量的书,好书给了我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状态,这对于病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

疾病的复发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从理论上来说已经没有彻底治愈的可能。文献报告我只有15个月的时间,还需要化疗。虽然这很艰难,但我更觉得剩下的人生更有意义,原来每天都在固定的模式里生活,很难有时间去做想做的事,生病虽然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但是也给了我新的生活方式,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治疗和治疗的副作用里走过,但这几个月我能外出后都会去找很要好的朋友,回东北、去青岛、去广东,没有了世俗的烦恼,反倒觉得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另外,也做了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即计划在原来的大学推动成立一个专门资助年轻病人的健康基金,现在已跟学校沟通得比较顺畅,还会继续沟通,无论是否成功,我都觉得有意义。这些事情都是我平常想做又做不了的,可见患病后仍然可以把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3.病人和家属不应相互指责,而应相互体谅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癌症病人性情往往会有很大变化,原来性格温和的可能一下子会变得脾气很大。这么多年见过很多这样的病友,家属很无奈,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病人生病后身体难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治疗使心情变得很差,只能向最亲近的人发泄。如果家属不理解,还像平常那样考虑问题,就一定会产生矛盾。其实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双方调整角度互相理解,家属应该多包容体会病人所经历的痛苦,病人更应该多体会家属的不容易,不能觉得被照顾是应该的。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人必须要知道感恩,家属有时候甚至比病人更绝望更难过,如果我们还要在很多事情上折磨他们,那就太残忍了。就像我曾经逼问病情,把父亲逼得直流眼泪,就是因为当时我没有体会到他的心情,后来就很注意了。患者和家属之间更需要互相理解、共同面对,应该比平常更加珍惜亲情的宝贵,更多地去表达爱,而不是表达烦扰。

4.与其对疾病带着恨意,不如带着感激过日子

以前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过一段话,有人问主人公:“怎样做,人生才能做到正好?”主人公说:“一切。”那人说:“我听不懂,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吧!”主人公说:“顺其自然。”

这段话我很长时间没有读懂,“一切”这两个字算什么答案。后来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我突然明白了,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好与坏,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好的人、好的事像顺风推动我们走一程,坏的人、坏的事像逆风,教会我们怎么在逆境中继续成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我们修行自我的机缘,真的这么想心情就平和了。

很多人觉得我年轻可惜,其实我真不这么认为。23岁生病后的各种经历可能就是上天给我的人生机缘,我只能坦然笑纳,珍惜地走过每一天,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能活出精彩的自己。工作生活中我经历了可能说出来大家都会感慨万千的困难,但痛苦和困难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只是一瞬间或者一时的感受,而幸福是永恒的,要心存感恩、感激一切。经常有人说要战胜疾病,其实疾病,尤其是像癌症这样的顽症,怎么会是轻易能被战胜的?这并不是我消极,而是我的切身体会。对世间的一切不要带有恨意,包括疾病。有的人会说,感激一切,你连这个病也感激吗?我还真的挺感激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虽然从一个角度上看,它让我失去了很多可以把人生过得幸福的条件,但换个角度来说,疾病也成就了我的人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强大,让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深刻、更精彩,没有这个病就没有今天的我,所以可能也是这个病成就了我现在平和的心态和心境,我也很享受现在的平和。

有时候,我躺在床上揉着肚子傻傻地想:你这个病啊,咱俩是老朋友了,共享一个身体,身体没了咱俩都没了。老朋友,咱们就像下棋一样,你不要过早地赢了我,咱多下一会儿。如果你待烦了,你就早走一会儿,如果我待烦了我也早走一会儿。我也见过有病友揉着肚子说我要战胜你、我要杀死你之类的话,其实这并不是少了一个烦恼,而是多了一个,而且会让自己处于很焦躁的状态,一旦病情稍微有一点恶化就会变得消极、信心倍受打击。这个世上恨其实不解决问题,平和一些可能会更好,我们要带着感激生活。

对于人生中的变故也应如此。2017年春节后,我的爱人在多方面因素打击下很难面对,我们的婚姻也名存实亡,后来就办了离婚手续。我父母很担心我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但换个角度看,我们是各自成全了彼此的人生。《庄子》里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两条鱼奄奄一息彼此痛苦地用唾液互相维持生命,不如告别后各走各的路。很多病友也会说感觉身边的亲人感情上变化了,我们要学着换个角度包容地看待身边的亲情和感情,感激所有爱过和关心过的人,爱一个人你才会希望他活得更好。

观念

关于癌症有三座观念的大山——“癌症是绝症”“化疗生不如死”“治疗没意义”,这三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已经成了癌症患者的共识。这三座观念大山把患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论医护人员、家人、朋友如何用科学的观念去引导都无法转变,不夸张地说,有时真正杀人的不是疾病,而是观念。下面聊3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我的一个病友讲的,他的一个朋友是东北某军分区的领导,有一天他接到这个朋友的电话:“我得了绝症,是癌症,要到北京看病,能不能安排车到车站里面接一趟?”病友很意外,因为这个朋友是军人,平常说话底气十足,可这个电话里的声音有气无力。他到了车站,发现是由4个战士抬着担架把朋友抬下火车的,已经严重到不能自己走路了。不料当天下午就接到电话:“是误诊,晚上出来喝酒!”这个躺在担架上的“病人”往日雄风瞬间恢复。韩寒有句话说得不错:“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以懂什么叫失去。”这个故事细琢磨起来很有意思,一个误诊居然能让一个平常威风凛凛的人走不了路,但你先别笑话他,问问自己:如果这个惊吓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让他走不了路的究竟是什么?其实是“癌症是绝症”的观念。

癌症并不跟绝症划等号,很多早期的癌症或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等预后比较好的癌症完全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即便不能治愈也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长期带瘤生存。不要说有病的,就是像这位没病的,都可能会被“癌症是绝症”这个观念差点吓死,观念是不是很可怕?

第二个故事中的病友做了3次化疗就死活不再做了,谁都做不好他的思想工作。他跟家人说:“太痛苦了!你们都理解不了。”我转头问他:“如果我是医生,我告诉你再做一次你就能彻底好了,你能不能做?”他想了想说:“能!”这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却意味深长,其实他身体上是能够承受的,只是心理上害怕了,脑中有个观念——化疗太可怕了。于是我就跟他说:“我能理解你,我才30岁,但已经是第8年的老患者了,前后经历了20多次化疗,我的头发已经是一年里第二次掉完后又长出来的,那你看我现在是不是还好好的?我比你年轻20多岁,情况比你严重得多,我都不怕,你怕什么?”这样的话不仅对他说过,这一年多来跟病友说过很多次,因为发现很多心情沉重的病人通过跟我这么一对比,觉得自己情况还不是最糟的,就没那么痛苦了,这位病友也一样,有时候进和退就在一念之间。治疗有时候并不是身体上忍受不了,而是长期形成的那种观念让自己的精神上害怕了。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原来工作中认识的一位领导,40多岁,自从得病后就特别消极,看什么都觉得没意义。回到单位以后,同事照顾他,他就觉得是不是别人总把他当病人个别对待;不照顾呢,他又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够关心,不把自己当领导了。

很多病人都是这样,即使身体已经康复了,可能也会觉得反正就只有几年生存期,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么意义,完全消极被动。经常看到“抗癌不要化疗”等一系列不科学不严谨的说法,但实际上化疗仍是到目前为止内科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合理适宜的治疗是很有意义的。不要因为那些旧有的观念走错路,也不要那么轻易被传闻所左右,更不要让无知害了自己。

这些旧有的观念就像是一层层厚厚的壳把我们牢牢困住,我们病人和家属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壳给剥掉,带着壳治疗效果怎么会好?如果有一天普及了“癌症不是绝症”“化疗痛苦但能够承受”“合理的治疗非常有意义”这些观念,哪怕仅仅就只是这短短的三句话,我坚信也能挽救一大批患者的生命,甚至比花费几百亿研制新药都有作用。

信念

1.凡是打不倒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我认为治病不仅指医学治疗,还包括自我精神治疗。一个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同时也一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能量的人,会诉说痛苦然后爬起来乐观地继续战斗,负能量的人诉说完就怨天尤人。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笑着面对一切好与坏,对其过程中各种指标的起伏,既不惧怕,也不狂喜,从容面对,坚信自己会好起来,给自己一个阳光的心理暗示。阳光可以杀毒,也可以照亮人心。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期限,也就局限于这个期限了。从容大气过生活,哪怕结果已经注定,哪怕已经没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人只能被打败不能被打倒,这是一个人的尊严!

2.治疗并不只取决于病情,更重要的是自身

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心态。一种是太唯心,有一批人首先考虑去拜佛念经,把整个事情想得特别神奇。人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求助于神奇,这其实无可厚非。这几年我也一直在研究宗教,我认为通过对宗教教义的深刻领悟达到内心平和的状态,并通过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困难是可取的。通过信仰一种宗教使灵魂有所寄托,转移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也是有意义的。只是千万不要因为过于依赖而放弃了科学治疗,任何宗教的行为都无法代替科学治疗。

另外一种极端的心态就是太唯物,我就是个例子。因为多年的患病经历,我自以为对自身的情况包括这个疾病整体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复发之后,我一度很悲观,也考虑过放弃,因为对这个病自以为已经认识得很透彻,太过相信自己在网上查询的信息。这种唯物至上的思想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唯心更加可怕,一旦认准了就彻底悲观。不要太过相信网上的信息,其中很多都是几年前的,但医学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还是要相信医生。

我们应该“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多数时候是我们太重视病本身,往往仅仅只是根据病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但却忽略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不要太过关注病本身,完全让它牵着鼻子走,狭路相逢勇者胜,成不成功不光由病说了算,你本人说了才算,咬紧牙关,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为我经历过也在经历着。面对疾病,面对治疗,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念,不要被大石块吓倒,无论它有多重,拼尽全力、想尽办法去背,最终的结果如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享受挑战这个过程才是真谛,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

3.“贪生”并不等于怕死,人生永远在路上

原来我以为自己的心态特别好,因为不怕死,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能接受。复发后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化疗,再强大的意志也被损耗得很消沉了。国庆假期的一天,国老师问我有没有什么心愿,北京台有个节目《生命缘》可以提供一个实现心愿的平台,开始我随口说了一句:“没什么心愿了。”后来,我想到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学校推动建立一个健康基金,这件事情突然让我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也是那天我突然发现人是永远都会进步的,心态好并不是不怕死,而是我会“贪生”了,贪生并不等于怕死。为了完成这个心愿,我要更加好好配合治疗,好好吃饭,好好活着,内心里充满了力量。从那天开始,我整个状态都变得更加积极,思考着、计划着推动这件事向前走,回到家后很神奇地发现病情也有所好转。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跟妈妈说:“是老天要给我机会,给我时间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是“贪生”给了我希望,这种“贪生”就是生命力,甚至比药物的力量更强大,人生永远都在路上。我们不能因为生病停下脚步,一旦停下就会懈怠,要在路上,做一个永远的行者。无论这件事成功与否,它都让我对生命的看法更精进了一步。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首诗和一段话。

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在庙里很虔诚地拜观音菩萨,突然发现身边跪着的人很像菩萨,便问:“您是观音菩萨吗?”菩萨说:“是啊。”“那您为什么还要自己拜自己呢?”菩萨笑着说:“拜佛就是拜自己。”

讲这个故事是想跟大家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甚至面临生死,我们只能靠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可靠。记得我病情复发后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句话是鲁迅先生的那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倒要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猛士。

一首诗。这首诗是陶渊明所写,现在我把它当成了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是人活在天地间,不要太过于狂喜,也不要太过担心害怕,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顾虑那么多。

一段话。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趁现在自己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有呼吸……

不要等待,不要想着等彻底治好后我再去做想做的事,只要不劳累就去做,去想去的地方,去见想见的人。今天我们闭上眼睛,包括正常人,谁能保证第二天一定能够醒过来?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多出去走动,感受鸟语花香,享受我们每一次呼吸。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我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可信、可敬的医护人员,我信赖他们,他们关心我。他们不仅仅给了我身体上的治疗和护理,更给了我精神上的陪伴和鼓励,他们的工作是神圣而伟大的,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对我来说,他们是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是穿透我心底无尽黑暗的力量,我要郑重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猜你喜欢
信念观念角度
维生素的新观念
神奇的角度
为了信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