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的现代写作与建设性拓展

2018-12-30 09:16访谈星星V韩嘉川
星星·散文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诗言志叙事性诗学

访谈(星星V韩嘉川)

星星:你认为散文诗除了诗意的把握,还有哪些建设性的开掘与发展?

韩嘉川:山东大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孙基林先生前不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了《闻一多、朱自清的“诗言志”辩说》一文,其中对于“诗言志”的考辩与阐发,既彰显、揭示出“诗言志”的原形本意,又进一步拓展了现代诗学新的叙述(或叙事)维度与书写空间。认为诗歌史上艺术方法的转向与探索,均与诗学观念的变革相关,就如闻一多在《歌与诗》中所举的《诗经》、骚体、赋体、古诗十九首所体现出的叙事性特质一样。就现代新诗而言,随着一次次诗学观念的新变,其历史进程中也不乏叙事性倾向和思潮的出现与涌动。在孙基林教授的观点中,“志”在一定程度上是“记载”的意思。而散文诗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譬如“他(耿林莽)的散文诗注意到抒情与叙事结合,强调叙事在散文诗中的作用,是他对散文诗抒情艺术的发展……对新时期散文诗的振兴是功不可没的”(《新时期诗潮论》吴开晋主编)。这种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不仅扩展了散文诗的表现空间,更给予了散文诗以审美属性。而我在创作体会中,认为以抒情的方式叙事是散文诗的特长。这里的“叙事”不是讲故事,而指的是“情节”。新诗写作近年的生活化口语化,是某种程度的情节化,这与散文诗是“不谋而合”的。

星星:有人认为你的作品“显现着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悸动”(《山东诗人》语),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韩嘉川:我的创作一直相对比较“现代”,这与以写城市题材为主有关系。尚且不论城镇化现象,对于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而言,整个世界自二战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如此,人们的观念与生存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由物质到精神,所呈现于人们心态中的,与农耕时代是截然不同的状态。今天生活于城市的人占据大多数,尤其是年轻人,无论是进城打工的还是大学毕业生。因此如何把握与表现这些人的精神风貌,是最前沿的,也是文学创作所不可回避的,尤其是在审美层面,是一种格调,更是一种情态。

星星:你的作品中有些是表现底层生活的,你在创作中是怎样想的?

韩嘉川:村上春树关于“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的说法道出了一个作家的使命。在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用各种自认为恰当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这无可非议,问题是其中应该包括那些打工者与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打拼也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一些。然而他们虽然物质相对贫乏,而精神却是丰富的,这从一些打工诗人的出现就很说明问题。因而作为作家所能够担当的,便是以普罗大众的视角看待生活。“一草一木总关情”,文学作品的张力,除了艺术魅力,就是写了什么。不在于是宏大叙事还是花花草草,只要以饱满的情感与意绪,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小诗能够振聋发聩,便是诗人的使命。

猜你喜欢
诗言志叙事性诗学
郑 磊
背诗学写话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诗言志”和“摹仿说”
中国诗学的家国情怀
诗缘情与诗言志的综合治疗——昌耀《内陆高迥》诗疗解读(下)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