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定汉
习近平主席指出,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管理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充分认识习主席关于管理的“关键作用”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切实把习主席这个重要论述体现到强军大业的新征程、各方面,首要的是深入研究探索新体制下部队管理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明确新体制下部队管理方位、界面和战略定位,是研究探索新体制下部队管理理论必须解决的三个重大问题。
我军自建军之日起,就有部队管理,但那时的部队管理是与军队建设、作战相融一体的,是围绕建设一支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进行的,集中体现在解决好党和军队的关系、官和兵的关系、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了部队管理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石作用,开辟了我军管理的新境界。今天的部队管理,已不是革命年代小米加步枪那种状态的“管理”,也不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层次的“管理”,而是主动适应军队体制转型重塑中的“管理”,部队管理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我军新的领导管理体系中,军委与军委机关共同构成战略统领层,军委机关各部门是不同的领导管理主体,各有不同的职权。实现“军委管总”,这其中的要点:一是军委主席是军委的核心,军委要围绕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来运转,确保习主席决策意图高效精准落地;二是军委机关在定位上是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既要当好军委的参谋助手,又要坚决贯彻军委的决策部署抓好落实,做到专司而不专权,确保军令政令畅通、协调高效、管理有力。
我军要从长期运行的建战一体模式转变为建战适度分离模式,关键是要在军队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科学界定“主战权”与“主建权”。“战区主战”,准确把握战区是本区域、本方向唯一最高指挥机构这一定位,主要履行研究打仗、指挥作战等“主战”职能。“军种主建”,准确把握军种是本军种部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这一定位,主要履行本军种发展规划计划、部队建设管理等“主建”职能。在军委机关的指导协调下,军兵种履行抓部队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既需要改变过去权力、资源不足,抓部队建设相对被动的状态,又应防止自我中心、封闭建设的可能倾向。
新体制下部队管理,就是要根据“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完善责权明确、关系顺畅的管理架构,发展实用管用、可控托底的管理手段,加紧构建全面从严治军的部队管理体系,形成使每个军人明确和认真履行职责,维护部队良好的内外关系,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培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不断提高部队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我军部队管理是军队管理乃至军事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新体制下,部队管理被赋予了新的更高的起点和位势。从职能任务定位看,部队管理是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重要保证;从运行特征定位看,联合作战、联合训练与联合管理融为一体,常态管理、例外管理与应急管理转换频繁,部队管理与社会管理、涉外管理相互交织,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从基础作用定位看,通过科学的组织形态、规范的运行秩序和严明的作风纪律,把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形成强大的管理强军效能,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保证。
军队组织形态的重塑,部队管理运作模式等随之变化成为必然,也呈现出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建军之初,我军官兵的成分多为农民,管理比较粗放,其合理化、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战争年代,我军独创了一套新型人民军队管理体系,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人本管理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极强的人本管理,弥补了我军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不足。在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特别强调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问题。目前,全军对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推进和提升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二,管理组织模式由“树”状体制向扁平网络化转变。这次改革,构建“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和“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战区、军种战建分离;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部队管理层次减少,幅度增大。这种安排和变化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虽然战区、军种层面战建是相对分离的,但在部队层面战建是合一的;二是虽然部队编成“纵短横长”,但层级结构模式依然存在。目前,我军管理适应“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已经确立,上下一体、分合有序、按级尽责的局面已经形成。
第三,管理运作方式由要素型向部队建设全局型转变。新体制下,部队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增强,更加需要通过科学的组织形态、规范的运行秩序、严明的作风纪律,把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全局型管理。这是新体制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军事管理革命推进的基础支撑。
第四,管理取向更加强调以效能为核心。在基于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效能优势的竞争中,效能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军队建设的高投入高消耗,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耗散性,客观上要求通过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理顺管理链路、提高管理效能。习主席特别强调,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推动我军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把效能高低作为衡量军事管理好坏的度量,摒弃以往单纯追求效率、追求效益的理念,确保管理出战斗力、出正规化、出好作风、出高效能,已经成为广大官兵的共识。
探索新体制下部队管理规律及其推进方略,是新体制下部队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体制下部队管理实践的重要抓手。
沿着习主席为我们指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指向,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推动部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向强军目标对表看齐,从基础建设入手,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和建设要求,建设与世界一流军队相适应的部队管理。坚定摒弃长期和平环境造成的战、建、管错位,旧有管理形态下形成的赋权、用权、治权弊病,以及粗放僵化治军方式带来的种种问题,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用现代管理理念、思维和精神培育人、塑造人。
法治跟不上,新体制难以行稳致远。一是加快构建部队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重点规范各级的职能定位、主要职责、权力划分、相互关系等,全面推进各级机构、职责、权限的法定化。对于重要敏感权力事项,如干部调整选配、士官选取、战士入党、立功受奖、保送优秀士兵入学、大学生士兵提干、士兵考学、伙食经费管理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项,应详细列入相关部门权力清单之中,接受广大官兵的监督。二是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以扩大官兵参与度、促进公开透明为重点,完善决策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尽可能将权力放在聚光灯下,以民主和公开来防范“暗箱操作”、公器私用。当务之急应尽快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制度,科学界定决策范围、细化决策事项,健全决策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三是抓紧制定以治理“五多”为主的行政规章。把一般性、经常性、周期性工作,纳入各领域工作条例和年度计划加以规范。各类会议、文电、工作组、检查评比、上层活动,严格按法规和计划执行,提高例外事项的审批权限。四是把建立相应管理标准和操作程序纳入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正规秩序运行标准,特别是要将部队工作时间配当、一日生活程序、一周计划安排等以法规的形式量化在部队管理的“四个秩序”中,从根本上解决部队人事忙乱、时间冲突、相互“撞车”等顽症。
第一,建立健全能级管理、工作流程、岗位规范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并施行各专业领域工作流程和岗位规范,使过去由以纵向为主、靠部门推动、过分强调结果的“烟囱”式传统流程管理模式,逐步向注重横向协调、靠规则推动、追求整体效能的现代流程管理模式转变。第二,完善科学决策、执法检查、专业化评估于一体的管理链路。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依据法规制度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积极推动专家辅助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研究相关重大问题时,注意征求军事法律顾问意见。将目前以职能部门为主导的工作检查,逐步转变为以法制部门为主导、职能部门参加的执法检查。加强部队管理过程监测与分析评估,展开评估模型体系建设,分析管理体系运转效能、规划计划执行效率、建设综合效益。第三,完善战、训、管一体化的运作方式。针对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在管理机构设置、部队机关输送、任务现场管制、突发情况处置、作风纪律保障等方面创新管理方式,保证管理工作组织有力、关系顺畅、运转高效。
管理生态是管理的“软环境”,决定并影响着部队管理发展的整体走向。关键是突破传统的人治观和狭隘的利益观。向人治、专制、特权开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克服和防止“一个将军一个令”“走一步看一步”,越权行政、政出多门等问题,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人人都在管理之中。向本位主义开刀,着力解决各管一摊、各抓一段,甚至争资源、争彩头的问题,确保“建用管”责任清晰,形成管理合力。向功利主义施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贪大求全、急功近利、锦上添花等现象,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管理的视角从“和平管理”转向“打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