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元山札记(节选)

2018-12-30 06:01:06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9期
关键词:情绪化陌生化诗性

诗性谈

就语言的本质而言,它逃不出隐喻,间接地召唤事物,并借助词语的含混和歧义加入存在,加入世界的命名。人类天生的语言冲动源于人类自身神话冲动。神话作为人的病态,形成了人类多样的心理图式。诗性是人类早期的思维,凭借强烈的感受和广阔的想象力,认识未知世界。与西方现代思维注重逻辑,偏重理性而言,东方神秘文化背景下的玄学和怀疑主义历史地培养了直观、感受的汉语文化类型,汉语思维注重现实提炼想象,使民族性格天然地具备了创造的活力。

诗性保持了汉语神话的身段,同时保持了汉语审美的身段。它不是人的精神病态,而是保持了人创造的敏感性。尽管科学精神强调想象力的证名,但是伴随着人的符号化过程的纵深发展,诗性开始不断退化,甚至不断地隐蔽于忙忙碌碌的日常。而精神与物质同体的生物人,个体灵魂的暂时居所的血肉之躯,每时每刻都与万物呼应,生死都是居。力的悬殊并不构成生物性个体自行消亡的理由,也并不构成生物个体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能动性。

回到语言的诗歌,诗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指标。源于人类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的改造,最终建构人类庞大的精神谱系。诗性一旦丧失,人已经退回到低级物种。人是文化的动物,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符号的动物,在于人通过观察世界,感觉世界。感受和想象力最后落脚点就是记忆,记忆成为存储器,记忆同时是诗性的发生器。无论多么丰富的感受,还是多么广阔的想象,记忆为感受和想象保鲜。记忆等同诗性,走向感性和理性的综合。

人类生物性的物质形态,基本确立了人类在宇宙中与一切物质的平等观念。诗性尽管有它自身的心理学或者病理学基础,但对超越人的局限性未知领域而言,诗性只是人对未来的勘探。诗性就如物质基因一般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蓬勃朝前,成为向上的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神秘力量。文明是诗性秩序的最高表达。诗性由混乱走向清晰的人性自觉,诗性成为一切伟大文明的奠基。诗是一种仪式,向一切历史伟大的文明致敬。

情绪化诗语

作为社会、历史的诗人,或者作为受环境、时代、种族影响的诗歌,不可能完全摆脱情绪化的焦虑。这里我们必须区分日常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关系,受文化、心理、意识形态在当代生活的直接干扰,我们的语言、行为、意识不可能摆脱作为个体人的过激反应。作为情绪的材料如何进入独立、自足的语言结构,就如同把现实(如果现实是某种固定的物质),像影像一般置入镜中,那么艺术是不是一面镜子,这里我强调诗歌的镜子功能。现实人或物在我们看来肯定地不能够摆脱情绪,可能受人的生物性和物的物质性局限,感性、非逻辑、一元的即时性所呈现的语言影像,只有抵达了镜中,才可以恢复人物本身的沉静、理性,镜子中的语言影像完全是由语言事件本身所构建的辉煌,语言的力量大于意义的力量,所以,我更愿意强调把写作的现实材料通过镜子的过滤呈现我们不仅仅是感情和身体的对话,更应该包括道德和智力的胜利。由此,我们在处理有对抗产生的诸如政治、情感、商业题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保持情绪化的警惕性。当诗歌被情绪化笼罩的时候,诗歌语言开始沦落为某种宣泄的工具,这样,罗兰·巴特所倡导的零度或者中性,是不是把我们在文学中的介入直接纳入对语言事件的高层建筑。

情绪化作为诗歌发生学的意义依然成为我们写作的动力或者捷径。当诗歌道德伦理的势力开始动摇为诗歌美学革命的可能,正如十八世纪的放荡哲学家的色情也充满了冷静和思辨,也正如身体的激情不能够代替身体说话,情绪加入了语言结构和风格的塑造。青春期的直接、坦率,一切口号、标语和时尚艺术都是情绪化的,流行歌曲就是最大的情绪化。情绪化往往把材料置于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对立之中,而不是保持一份与现实世界对话的自觉。情绪化的渲染,往往是情感过度、意义过度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对材料的使用过度,必然导致材料本身质地的改变。物质生态的变形或者过于粗糙的材料呈现,都会影响语言影像的协调和自然。情绪化的表达万物阻隔了个人话语向公共话语的互动,宏大叙述与个人感受的交织往往是处理情绪化的游刃有余,情绪化走向了对材料的批评和分析,而不是情绪的简单交付。情绪的控制表现了诗人对语言的控制能力,是诗人处理经验、情感、技艺时对天赋和想象力的能动。

汉语写作现场的情绪化矮化了诗歌的精神性,情绪化诗歌的泛滥,必然造就表浅的诗歌、时尚的诗歌、政治媚俗的诗歌、小情小调的诗歌。去情绪化在西语现代诗歌中,自从马拉美以来已经提到了语言生活的议事日程上,在文本中如何去情绪化已经成为我们应该足够重视的诗学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诗歌意义,诗歌价值的评判。它们依然可以影响我们对诗歌文本建构能力。诗歌的生产工艺的深不可测,有相当的社会、历史、文化依赖,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斗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搏斗,暂时性与永恒性的对峙,在多元主义背景之下的各种思想体系的交织,学理的纷争和实践的悖论,无疑为情绪化所引申出来的写作带来可能的时空拓展。

诗歌陌生论

诗歌的全球语境改变了汉语诗歌的现代性认知。陌生化和复杂化作为现代主义反对死板、僵化的现实主义写作思想,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变形和不断转换,至少在相对成熟的诗人那里变成了诗歌常识。那么,如果一直在陌生化的亢奋中不思变化,常识就成为了新的桎梏。在我们今天的写作现场,放眼望去,诗歌的复杂和陌生化已经成为诗人赢得诗歌青睐的救生衣。把诗歌往简单、明晰方向走似乎成为了浅薄和诗歌无知的代名词。这样,我们有必要对陌生化和复杂做一次写作经验和观念上的反思。

新诗的诞生源于对古典诗歌在观念和形式的革命,最初的散文化、口语化的旗帜,只是对抗的暂时策略,新诗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高度一致,在中西诗歌视野的语境之中,由写作者对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对称性和简洁性依赖,开始转型为对语言的字词性的信任。当代诗歌在诗歌本体的自足性和开放性(社会性)的两难中,已经有了新的突围的意识。但是如果在我们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的培养中,我们的感受力、洞察力几乎被字词性压迫,那么写作的自由就只能够是一句空话。

当陌生化和复杂成为一种写作的时尚的时候,我们应该警惕的是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媚俗。这种媚俗与汉语诗歌场域曾把“民间”立场误以为是诗歌的精神立场、价值立场,包括当代一些诗人把关注现实,关注民生误以为现代诗歌的美学立场。陌生化对应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而不是诗歌在观念层面的海市蜃楼。复杂更多地对应于我们的体验到的、观察到的生活的情感的深渊和经验的深度。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写文章非得要古今中外,引经据典,否则就是肤浅,缺乏深刻。诗歌在语言上非得要修辞很多,拐弯抹角,简单的故意弄复杂,许多都是在故弄玄虚。要知道,诗人的修为上去了,独特的世界观流淌出来的独见,才是诗歌创造力的根本。语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超验、灵验的可能。该简单的还是要简单,该透明的还是要透明,修辞仅仅是我们对世界的幻象,修辞对应我们内心的真诚,当修辞成为我们的命运,成为我们情感的部分,成为语言的命运,修辞才可能成为诗歌的力量。

诗歌的陌生化,首先是观念的陌生化。陌生化诗歌语对应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独特性,是诗人对世界理解到的陌生化。诗人世界独特性,理解的不可能性,都是当代性多样、复杂社会带来的。政治、工商业、心理学和诸多边缘文化思想的杂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的多元化既给理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理解造成了措手不及的堵塞。语言之面在当代话语场域,因为理解朝向理解的理解而呈现出陌生化的五彩缤纷。

诗歌的陌生化,重要的是语言陌生化。现代性在知识和环境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语言作为思维革命的先锋,语言的保鲜和语言的创造成为一代诗人的最高使命。作为文明的符号学和文化的结构主义在诗学上的意义已经深远地影响了当代诗歌的生产和传播美学。诗歌隐喻、悖论、象征的当代性特征,包括诗歌语言的歧义和变形,已经成为诗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是集精神和技艺为一身的“诗歌共同体”。法国诗人以创新语言为天职,对语言充满了敬畏,深刻的语言传统诞生了世界历史的伟大诗人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和马拉美。他们不仅仅是为世界诗歌贡献了观念,同时为世界诗歌历史贡献了丰富的技艺。

诗歌的陌生化,最后落实在语境的陌生化和意义的陌生化。一首诗歌的完整性和成熟,是检验一个诗人的成熟的硬指标。诗歌的陌生化直接指向诗人的心智,对材料的认知,对形式的把握,对修辞的调节,最后归集为语境的统一,陌生化与熟悉的辩证。陌生化成为风格。

在当代诗歌写作现场由知识和环境带来的美学革命愿望的确立,须对诗歌保持一份应有的信任,可能才会把内在的诗歌激情转化为对语言活力纯洁的自信。

写作的现实

诗歌的现实包括生活现实、精神现实和语言现实三个维度。诗歌诞生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诗歌立足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现实,同样具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指认,它为诗歌带来了历史的维度和命运的维度。生活成为诗歌的矿脉,无论西语文化把生活作为出发点,还是东方文化把生活作为终点。时间性和空间性为诗歌的空间打开了真实的视野。诗人的生活现实基于诗人体验到的现实,观察到的现实。诗人以诗歌的眼光构筑了一个私人的空间,同时构筑一个诗意的空间。诗歌是个体诗人看到的生活,观察到的生活,体验到的生活。生活无疑在改变世界的言说方式,生活的磨难依然在成全个体诗人之己所不能。

诗人的精神世界参与了诗歌本文的建构。蓬蓬勃勃的心理世界成为诗歌创造的动力。梦幻、潜意识、无意识无疑为诗歌的宽阔增加了力量。现实生发出来的想象是生物性个体诗人由天赋生发出来的智慧。诗人天生的敏感,源于诗人特殊的气质。气质作为诗人的条件,要求气质不断地拣选一个诗人的性格和才华。气质本身是天赋的一部分,也不断地被生活培养。

精神现实和经验现实最后落脚到语言现实。它们相互合作,搭配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诗歌共同体”。语言作为人类存在的符号特征,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充满变数的历史世界,同时也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语言为经验提供了可以学习的可能。经验世界的可能使我们身处的死气沉沉的宇宙多了一份活力。语言自身是人类经验的表达,同时成为人类经验的部分。容器,同时成为聚合之力。据研究表明,符号先于人类的存在的事实,把语言提升到天籁的高度。朗朗日月,语言照亮。语言的广义抵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综合。

诗人与诗歌的关系可理解为诗人同语言的关系。诗人靠写作最终理解世界。无论怎样的情感汹涌,无论怎样的苦思冥想,无论怎样的伤筋动骨,写作的现实最后是语言的现实。

猜你喜欢
情绪化陌生化诗性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东方企业家(2020年8期)2020-07-29 12:33:45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西藏研究(2017年5期)2018-01-30 08:39:19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电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17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7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51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5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
文苑(2011年3期)2011-08-15 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