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方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决胜阶段,驻县(区)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必须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前线指挥部”的职能,聚焦靶心、着力精准,甄别出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做好最后一步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入口”。
一、当前经济薄弱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基础薄弱。优秀人才输出,留守人口思想观念落后,信息封闭,劳动、知识或技能竞争力差。二是地理位置先天不足。多数经济薄弱村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畅,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产业基础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资源、能源禀赋先天缺乏。四是政策性收入少。土地等资源可获得的收益少,部分农产品收益不稳定。同时,村集体收入不足以支付村基础建设的需要,造成村里资金亏空,部分村的日常运行主要依靠上级补助维系。
二、扶貧如何做到精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他又多次形象地解释何为“精准”: 要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对于精准扶贫中“精准”二字的把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把握。扶贫必须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理清帮扶谁、让谁脱贫,既要确定现有的帮扶对象,对于已经脱贫的对象也要做到及时清理。第二个层次是对扶贫方式方法的精准把握。工作方法、政策措施、项目、人员、资金都要因村而异、因事制宜、精准定位、精准实施。第三个层次是对扶贫思想和体制机制的精准把握。扶贫要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打造不返贫的空间。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在组织指挥和指导第一书记帮扶活动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不同对象搞“一刀切”,而应摸透情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三、如何凝聚“五方”力量实施扶贫战略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实施的“五方挂钩”扶贫办法,是指江苏省省级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与苏北经济相对薄弱的县(区)挂钩帮扶。从本质上讲,是四方协同,帮助一方。在四方单位中,需要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统筹做好扶贫工作:从省级机关角度讲,应承担顶层设计角色,从政策支持、措施科学等方面主动担当;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角度讲,应当依托自身学科、人才、技术优势,动员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扶贫服务工作;从大型国有企业的角度讲,应当积极出资,尽力为扶贫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从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的角度讲,要根据自身情况,发挥产业优势,多帮助贫困县引进项目,支持和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因此,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要积极挖掘各方潜力,聚合五方力量, 促成“五指攥拳”,步步攻坚取胜。
四、扶贫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扶贫队员的任期不长,一般安排一到两年。因而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聚焦于“面子工程”,而应着力在长远发展。为此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第一,处理好扶贫中“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关系。要积极利用两个尺度来衡量扶贫工作的“长期绩效”。其一,是脱贫的持续性,即关注贫困群体收入的稳定增加、生活的持续改善、不间断的收入来源、持续的就业岗位;其二,是打造不返贫的空间,即通过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体系、流程,不给困难群体返贫的机会。
第二,处理好扶贫中“生态”与“脱贫”的关系。过去“粗放式”的扶贫模式效果不理想,不仅滋生出基层腐败问题,更出现了不少损害环境的发展模式。当前形势下应当科学地推进生态扶贫模式,要把绿色化作为减贫发展的新动力和发展的新思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富民强县的增长点。保持住“绿水青山”不变色,实现生态与脱贫的双赢。
第三,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有的扶贫项目,看上去是帮助经济薄弱村“造血”,事实上,村干部没参与,群众不劳动,只是到期“分红”。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样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书记、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