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也是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和党内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基层党组织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和完善。为深入了解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现状,切实加强和规范党的组织生活,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笔者在泰州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1700份,回收率为100%。为力求本次抽样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问卷发放对象分布为各县市(区)党政机关、中小学以及高校、企业、社区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并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笔者认为本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党组织生活的普遍情况。
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分析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为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遵循。《准则》提出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通过综合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来看,泰州市大多数党支部能够深入贯彻《准则》精神,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和党员队伍实际,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推动党员“补钙”“健身”,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三大主题工作、建设“四个名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党支部有效发挥作用,组织生活制度愈加规范
调研表明,大部分基层党支部对组织生活比较重视,“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愈加规范。党支部每年“制定支部生活计划”的占比为93%,从“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的频次”中也可看出,在基层党支部中,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碰头会的占到78%,每月、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的比例分别为34%、32%,26%的党支部开会无固定时间,按工作需要随时召开。此外,各党支部普遍将谈心谈话融入到日常工作实际,这在一些学校党支部中尤为明显。
(二)多媒体技术搭台,组织生活形式渐趋多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层党支部在组织生活形式上已经逐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调研发现,一些党支部利用网站、OA系统、手机APP等途径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从“支部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中可看出有61.2%的单位已经运用了新媒体等技术,也有32.4%的单位开始尝试使用新技术。有的党支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播放视频、党员轮流讲、支部书记讲等形式组织支部党课。
(三)结合工作实践,组织生活内容日益丰富
泰州市大多数党支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既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的规定,又注意与本单位的业务特色有机融合,注意解决党员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各基层党支部注意在组织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引导党员加强自我净化、保持先进性。部分党支部能够运用身边事例以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增强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视不够,认识片面
部分党员在思想上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是软任务,只有抓好教学、科研等专业建设才是硬指标;有的党员对组织生活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做好个人工作、按时缴纳党费与组织生活划等号;少数领导班子成员把自己当成特殊党员,以事务繁忙为由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纵观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党员思想意识薄弱、党性锤炼不够,对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制度虚化,执行走样
尽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就组织生活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泰州市也先后制定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八项规定》《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实施细则》等,但科学性和刚性仍显不够,导致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一方面,落实制度表面化。党内虽然有大量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存在搞变通执行、打折扣执行、选择性执行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实际执行走样。从调研情况来看,学习方面的制度落实得相对好一些,但需要动真碰硬地进行批评和评议的却不尽如人意。
(三)内容随意,形式老旧
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一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没有经过系统的谋划和深入的调研,与面临的形势任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融合不紧,脱离党员的思想、工作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自说自话、空洞说教。在形式上,仍显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从调查情况看,不少党支部组织生活以单向灌输式教育为主,大多是党支部书记唱独角戏,党员互动讨论少、交流发言少,缺乏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
(四)督查不力,保障不足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与上级党组织的缺位有一定的关联。一是检查指导不到位。部分上级党组织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开展的组织生活,指令性的安排多,严格的督促检查少。有的即使检查了,往往也浮于表面,缺少相应的督促以及整改措施。二是支持保障不到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组长绝大多数是兼职,上级组织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得组织生活的开展困难重重。此外,调研中有支部书记反映,开展组织生活或支部活动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
三、加强和规范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对策建议
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综合施策、系统解决,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实现四个转变。
(一)加強重要性教育,变“一知半解”为“知行合一”,增强主动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责任是做好工作的龙头。一方面要从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上发力,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支部书记、组织委员等党务工作者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展组织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组织生活在思想上有认识,在工作中有位置,在具体落实中有措施。二是从广大党员主观思想根源上发力,发挥全体党员的主体作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经常性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作风教育等,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观念,提高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确保党员正确认识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变“避重就轻”为“重点突出”,增强规范性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起到保障作用,突出问题导向,将组织生活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与党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增强可操作性。首先要夯实制度执行的基础,通过编印组织生活指导手册,向各支部党员明确“三会一课”的内容、组织生活会的流程以及支部生活的计划等,引导支部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其次要加强制度的针对性,细化相关要求,落实配套措施,努力使组织生活制度更加贴合单位实际,更加贴合党员队伍实际;再次要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要出台党的组织生活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测评标准,建立和完善计划报备、全程纪实和随机列席制度,把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为基层党支部开展高质量的组织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依据。
(三)创新内容形式,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增强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生活一定要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要积极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和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常作政治体检,勤扫思想灰尘。一要创新内容,提高组织生活的认同度。要紧紧围绕各单位工作中心,突出问题导向,谋划好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做到既体现上级要求,又解决本单位工作和党员队伍中的实际问题。要强化供需对接,定期通报情况、征求意见,适时召开党组织生活方案听证会,畅通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赋予普通党员更多话语权,增强党员的获得感。要以全市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和集中学习日为基础,探索推行主题党会、主题党课、主题党日,以鲜明的主题强化组织生活的目标和指向,使党的组织生活更能体现时代要求,表达党员意愿,贴近工作实际。二要创新载体,提升组织生活的参与度。主动占领互联网新媒体阵地,通过建立党支部“QQ 群”“微信群”等,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开展组织生活的有效途径。创新党员互动的载体,采取演讲、辩论、研讨等形式,让党员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受到启发。要探索推行开放式组织生活,打破以往只有党员参加的现象,积极探索跨单位、跨地区、跨支部的联合组织生活,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交流互鉴。
(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变“突击检查”为“常态督导”,增强实效性
严格的督查是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保障。要加強工作纪实,健全完善考勤制度、会议记录制度、公示制度、备案上报制度,做到组织生活全留痕、可检查。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运用好“百组千支”督查经验,采取巡回检查、专项调研、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开展组织生活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强化考核激励,将开展组织生活情况作为支部书记履行党建责任述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开展组织生活质量和效益的考核,对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支部负责人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力的要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要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按规定作出组织处置。同时,要强化激励措施,大力宣传开展组织生活的好经验好做法,将组织生活开展情况与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相结合,调动支部书记等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