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贺
提到中关村,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它的别名“中国硅谷”。的确,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浪潮中,中关村园区也历经了三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三十年来,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并跑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领跑者”。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的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创制国际标准,大量科技企业赴海外融资、并购,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在中关村企业激流勇进、争做全球科技创新“领跑者”的过程中,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02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2003年10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示范园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关村成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的重视及领导下,经过十五年精耕细作,示范园区内知识产权政策与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资源高度集聚。尤其是2011年推出《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后,一系列知識产权先行先试工作相继开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关村模式和经验不断向外输出,使中关村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本就优厚的中关村创新资源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中关村的专利创造数据也被不断刷新。
十五年来,示范园区企业年专利申请量与PCT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高质量专利持续涌现。这一切都为全国科创中心的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截至2017年底,示范园区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八万件,这意味着在北京每十件有效发明专利中,就有六件来自中关村。
助力领军企业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凭借中关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京东方、小米、百度、联想、北汽新能源、奇虎、爱奇艺、北汽等专利年申请量超千件的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在本次系列采访中,China IP记者走了领军企业之一的联想集团,深入了解其极具参考价值的知识产权发展历程及管理战略。
众所周知,联想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及企业IT解决方案提供商,每年为全球用户提供数以亿计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目前,联想在全球拥有2.6万个有效专利,并在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欧洲、以色列拥有9500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2017至2018财年,联想的整体营业额达到了454亿美元。
“落地中关村之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联想既是知识产权政策变革的亲历者,更是其受益者。”联想集团知识产权总监陈媛青告诉China IP记者,联想知识产权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同时也是联想自身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专利布局及发展战略的结果。
联想知识产权团队于2001年成立,负责管理集团的全球知识产权业务。据陈媛青介绍,团队成立之初,核心目标主要在于搭建体系、积累专利数量。2002年至2003年,联想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前十的位置。2005年,在专利数量有了较大增长的基础上,团队开始调整战略重点,将核心目标转为兼收并蓄、提升专利质量,保证集团PC业务出海。同年,联想收购了IBM的PC端业务,将其拥有的专利收入囊中。2010年,联想的业务从IT扩展至CT,其知识产权战略也转为价值驱动、攻防结合。而2016年至今,联想的知识产权战略又可以概括为新的八个字:以终为始,价值驱动。
“‘以终为始,价值驱动是联想专利管理的一大特色,是指企业在专利申请之初,要对专利进行挑选,判断其是否具有终极价值——包括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及其能否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让一定数量的专利在运营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这一中心思想贯穿了联想专利管理的整个过程。”陈媛青告诉China IP记者。
作为中关村企业的“老大哥”,联想知识产权运营的许多战略都值得借鉴。例如,2005年联想成立全球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在联想专利筛选和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到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的初衷,陈媛青表示:“企业的创新想法越来越多,需要对其进行筛选,从而提升相应专利的质量,让专利能够为联想整体的发展发挥终极价值。首先,在创意提出时,评审专家要对如何完善和挖掘有潜力的创意提出相应建议;其次,要对已授权的专利资产价值进行定期梳理、评判,决定后期是否增加投入或直接放弃,这对于确保专利质量、发挥专利价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截至目前,联想已在美国、日本和中国拥有一百多位评审专家,共同对联想的每一个专利进行评选。
企业出海,专利先行。正是由于联想知识产权团队正确的运营管理战略和积极的海外专利布局,2018年,在“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排行榜中,联想以1697分的品牌力高分稳居榜首,并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出海品牌TOP 1。
培育独角兽企业 全面拉动创新引擎
在示范园区中,与领军企业同步涌现的还有一批“独角兽”企业。据统计,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近一半“栖息”于中关村。2017年,这个仅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0.3%的群体,产出了示范园区9.5%的专利。其中,27家有专利申请的企业的总估值,是其余43家没有专利申请的企业的3倍多。此次采访,China IP记者也对中关村独角兽企业中的代表——旷视科技进行了深入了解。
旷视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世界最早一批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人脸识别规模化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旷视科技旗下拥有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开放平台“Face++”和第三方人脸身份验证平台“Face ID”,并已在各垂直领域推出了包括人脸识别支付、人脸识别解锁、全帧智能抓拍机在内的多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AI产品。目前,旷视科技拥有国内外专利及专利申请1000余件,并代表行业领先技术提供方参与了19项人工智能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创新及赋能是科技企业的核心所在,同样,旷视科技也将赋能的管理理念运用到知识产权管理当中。旷视科技知识产权负责人赵礼杰告诉China IP记者:“旷视科技一直利用知识产权为研发、财务、人力等公司各个业务部门赋能,例如利用知识产权支撑企业的税收筹划,助力产品销售与技术合作,支撑公司的投融资项目等。最重要的是,知识产权还可以进行文化赋能。公司坚持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为技术人员培养技术信仰、专利意识,增强其科研精神和专注力,同时也能构建公司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氛围,保证公司的持续运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公司所取得的成绩,旷视科技高级副总裁郑绍辉表示,这离不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以及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郑绍辉用市场当中的“供需两旺”来比喻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从企业自身来讲,我们非常需要各级部门的知识产权技术指导。同时,对各部门来说,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也是鼓励企业提升原创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018年,旷视科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同时也成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北京)基地实践点。赵礼杰告诉China IP记者:“旷视科技被选为审查员实践基地,是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的实践成果。从2017年开始,很多审查员在进驻旷视科技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在专利申请与答复等方面也给旷视科技予以专业指导。比如在GUI方面,审查员们结合旷视科技的产品和业务形态,对企业知识产权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培训,纠正了企业之前探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方向调整。审查员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审查员对新技术更加了解,也让企业在做申请业务时更具有针对性。”
成立七年时间,旷视科技曾在各项国际人工智能顶级竞赛中多次击败谷歌、微软、Facebook等巨头,揽获24项技术评测世界第一的宝座。在ECCV 2018的COCO、Mapillary竞赛中,旷视科技独揽四冠,刷新了中国AI技术的世界新高度。
扶持中小企业 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进军
得益于中关村肥沃的政策土壤、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园区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生态焕然一新,“小而不弱”成为中关村中小微企业的一大特征。China IP记者走访了北京康辰药业、北京怡和嘉业两家企业,见证了中关村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现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十多年来,康辰药业在创新药研发和营销业绩的突破中得以迅速发展,现已成为集高新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康辰药业拥有苏灵、迪奥、CX1026、CX1003、CX1409等多个国家一类新药和6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并且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顶级荣誉,在创新药研发上积累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从2011年开始,康辰药业先后获得了中国、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康辰药业董事长王锡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要先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然后再追求同步,未来还要引领发展。希望康辰的药品能走出国门,真正实现国际化目标。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系统的专利布局,去打造专利‘护城河。”
截至2018年10月,康辰药业共申请发明专利63项,国内外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4项,拥有国内外已注册商标95件,“康辰HEALTHSTAR及圖”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其中,“苏灵”相关的专利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八届北京发明创新金奖。
王锡娟告诉China IP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企业,康辰药业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她举例道:“2009年左右,为了支持康辰药业的新药研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银行联合做专利抵押,给了康辰500万元的贷款,这对企业而言,不管是资金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莫大的帮助。再比如苏灵的研制成功,也涉及了五六所大学,同时发改委、科技部、国知局及其他相关单位都给予了重大支持,是他们共同培育了苏灵,也使康辰药业得到了发展。”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总告诉China IP记者,公司成立于2001年,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用呼吸产品和服务的领导者。作为国家高新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十余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在全国多个地方设有研发中心。截至2015年底,公司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已处于国内同行业的第一名。目前,国内专利申请量达309项,授权量175项,PCT专利申请量为27项,PCT专利授权量为4项;国内授权商标63项,海外商标授权197项。
2013年至2017年,公司在加大海外专利布局时遭遇了多起知识产权诉讼,其中包括竞争对手在美国提起的3次337调查以及附带的南加州地方法院侵权诉讼,在德国提起的3件临时禁令诉讼和永久禁令等等诉讼。期间,BMC因诉讼已经支出了高达数千万人民币。经过BMC公司决策层和知识产权团队的积极应对,终于在2017年1月,BMC取得关键性337调查案件的胜利,随后和竞争对手达成全球性和解。据了解,BMC在2013年至今的所有50多件诉讼中,已发布判决的诉讼,其胜诉率高达86%,远高于同类企业的平均胜诉率。
怡和嘉业知识产权部杜经理作为亲历者,向China IP记者讲述了诉讼的艰难过程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举例道,“在国际诉讼期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商委和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一直协同各个部门开展专题研讨会,组织相关专家帮助BMC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在制度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对接服务机构 搭建知产合作平台
作为我国知识产权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中关村汇聚了大量具有知识产权咨询和服务能力的代理机构和服务机构。为进一步优化服务、助推中关村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量身定制、精准对接,全心全意为中关村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此次采访,China IP记者也走访了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代表——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86年创办的北京三友专利事务所,这是中国专利局批准的首家民营专利代理机构。目前,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已经建立了包括申请代理、法律法务、侵权诉讼、战略制定、检索咨询等服务在内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链”,业务涉及中外专利、商标、法律诉讼、年金管理、版权登记等相关知识产权事务。作为专业知识产权服务团队,三友每年撰写发明专利数千件,代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数百件,并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在三友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客户部经理季向红告诉China IP记者,制度园区,制度先行,示范园区的知识产权制度从开始到落地,三友一直参与其中。尤其是在2012年公司决定将中关村作为国内业务的发展基地后,三友也有了更多机会和园区中的许多企业开展相关合作。
“三友成立之初致力于服务国内客户,1998年获得涉外代理资格后,开始重新建立涉外部门,国内业务也在同步上升,并各自独立发展。2002年,三友的涉外业务申请量赶上国内业务,此后,两部门业务量各占到公司总量的一半。2012年,三友决定将中关村作为国内业务的发展基地,三友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海淀区政府、北京市政府乃至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交流也日益增加。”季向红介绍道,“从2012年至今,三友大约参加了200多场各方组织的会议,收获很大。在此过程中,三友也将全部员工调动起来,参与中关村的相关活动。这不仅是三友承载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促进公司自身发展的举动。”
据介绍,在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的带领下,三友服务中国市场的人员也从2012年的46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109人,代理案件量与最初相比也翻了一番。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告诉China IP记者,为支持培育中关村领军企业、双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群体的创新发展,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多级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其中包括积极引入国家层面审查资源和服务机构专业资源,向中关村民营企业优先输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开展实践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多期企业专利巡回审查和专利优先审查活动等。
该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还将紧密围绕建设“三城一区”、服务“高精尖”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专利运营、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方面,积极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