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燕
【摘 要】
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在语言之下,很可能还会超过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文本中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要以标点符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受新课改的影响,越来越深得人心。文本细读不仅要求对字和词进行细读,还需要精细到每一个标点上去。郭沫若认为:“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在语言之下,很可能还会超过语言文字。”教师应提高对文本中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教学中,要善于以文本中特殊的标点符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活动。
一、借助标点符号,提升朗读水平
在语文课上,教师常常都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这一方式的应用程度变得更加地深入了。倘若教师再在阅读中融入对标点符号的关注,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会实现更大的提升,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以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为例,作者用“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淡妆浓抹,黄山、庐山的云雾缥缈,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的句子来对祖国的美景进行概括。那么,如何才能把这篇诗歌读得更有感情,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呢?这时就需要以标点符号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教师要抓住文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在了解其用法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比如文中“我们爱你——”使用了破折号,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就需要用到绵长的声音;而对于句子“黄山、庐山的云雾缥缈”这句话的朗读,由于使用了顿号,就需要在黄山和庐山中间稍作停顿。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来指导朗读,学生就能朗读得更有感情。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从标点符号的作用入手,来指导学生以何种语气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个人朗读能力地发展。
二、借助标点符号,揣摩人物心理
标点往往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情。如果在阅读课文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出现同一标点,那么就应该马上明白,作者想要借此表达某种信息。对于这样的特殊之处,就需要学生关注标点对其反复朗读和体会,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课文《天火之谜》里写道: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句话每个句子都用的“!”,对此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
师:读完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生1:这句话接连使用了三次“!”,而且都是短句。
师:那如果把“!”换为“。”,读起来会有什么不同?
生2:用“。”来替换缺乏一种兴奋的感觉。
生2:用“。”来替换表达不出富兰克林的激动心情。
师:分析得很到位,这就是标点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连续使用“!”表现出富兰克林达到目的后内心的无比激动,那现在我们在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朗读一遍吧!
可见,教师应抓住课文中有特殊之处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感受到隐藏于标点中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真正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三、借助标点符号,填补文本空白
作者在创作中,为了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需要,在留白时有时也会用到标点符号。对于这样的留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利用它们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去对这些留白之处进行补充,从而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和丰富,让学生的思维在放飞中得到启迪,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课文《荷花》对“我”的美妙想象進行了这样的描写:“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而这一句话中的省略号就有省略列举的意味。教师就以此留白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省略号部分进行创作。于是有学生补充道:小草钻出脑袋,告诉我露水的甘甜;还有学生补充……学生通过完成这一补充文本的活动,使思维得到了有效地发散,同时还在想象中结合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脑海中的画面,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实现了较大的进步。
四、借助标点符号,入文本情境
对于一些美文,作者为了实现期望的表达效果,常会使用省略号来对文章进行留白,从而让读者能在阅读中发挥无限的想象。于是,这类标点符号的使用之处就可用来帮助学生深入课文情境中,以刺激学生大胆想象。只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就会感受得更加真切,从而更好地展开与课文内容的交流和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有效理解。
以教学苏教版《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为例,作者以带有省略号的“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了下来……”来结束全文,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意蕴呢?于是教师把握这一句话的省略号的意义,为学生设计了启发性地提问:“同学们,文中母亲的孩子都已成年,按理说母亲可以享清福了,但为什么作者还会写到母亲留下了两行眼泪,这是因为伤心造成的吗?”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再次深入文章去体会,并发言道:“这是因为母亲感受到了孩子对她的好,所以留下了感动和幸福的眼泪。”也有学生认为:“母亲在自己孩子年幼时,付出了很多的辛劳,孩子长大后这么孝顺,让她觉得非常满足,所以流下了眼泪。”更有学生认为:“母亲之所以哭,是因为她想到了自己以前抱着自己的孩子,而现在孩子抱着自己,她被儿子的爱给感动了。”可见,仅通过一个省略号,学生就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走进了课文的核心,从而感受到了文中所描绘那份真挚的感情,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教师有效地把握住了省略号这一设问切入点,以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文中的深厚情感,把这堂课上得格外精彩。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能对课文的标点教学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就能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效率,为阅读教学带去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