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雯
摘要:案例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摄影基础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笔者在本文中对案例型教学提出构想并对其在摄影课程中的实施以及效果进行探究,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型教学 摄影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31-02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很多摄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以传统模式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技术,却忽略了摄影专业的艺术性。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艺术教学需求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寻求新型的方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方能让学生在如今这个对艺术设计人才要求极高的社会崭露头角。案例型教学可以让师生在教学中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主动讲解,充分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更符合现代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摄影技能。
一、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校摄影基础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主题
要将实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我们应从主题入手,寻找可以让学生提起兴趣的主题。能否创造出鲜明主题的艺术形象是检验一个作品的标准,而这和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对生活的态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所选用的主题也应是符合学生喜爱的,如“学生时代”的拍摄,这种拍摄的主题就十分切近生活,也更加真实,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代背景下,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摄影基础教学中,我们也应不断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权力,把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己,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激发他们的潜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拍摄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达到学习目的。除此之外,摄影教师也应当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真分析学生们的拍摄内容,并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师要在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在课堂上将必要的理论、技巧和经验传播给学生后,再将学生特定在一个情境当中,给学生提供实验方式与环境,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学习当中,实现摄影学的完美收官。
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摄影基础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案例型教学穿插在传统教学当中
将案例教学法穿插在传统模式的摄影教学当中,可以从理论讲授到案例的欣赏、实践、点评和分析、到再次创作、后期等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理性欣赏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创作的感性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将摄影的基础理论讲解清楚,让学生对不同主题的拍摄技巧和方法有一个熟练的掌握。二是要进行欣赏教学,也就是说将优秀的艺术作品提供给学生观赏。特别要注意的是,被欣赏的作品一定要保证其艺术水准。通常来说,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但要整个画面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还应当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同角度的美感,让人可以从多个方面感受其中的魅力。三是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在掌握了自我的审美能力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以后,便可以根据个人的优势与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拍摄内容,展开实践。四是要对作品进行科学的点评与分析。在进行点评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摄影作品的主题鲜明程度、主体突出以及画面的衔接程度上,将三点作为基本原则,并通过举例分析引起学生思考。五是要展开再次创作。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原本的思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审美程度也会有所提高。六是进行后期制作。通过前期的拍摄,虽然作品已经基本成型,但很多图片依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更加完美。和传统的暗房相比较,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具有更高效、环保也更加便捷的优势,为拓展拍摄创作的空间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合理的利用校园内摄影棚、数码暗房等设备,让学生能够对图形处理方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优化,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摄影兴趣。七是在教学完毕后制作調研手册。整个课程任务完毕后,学生需要将完成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拍摄;二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确立主题进行作品的拍摄。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沟通,并要评价每一个学生创作的作品,将优秀的作品选拔出来后进行排版,并公开展开,让学生充分交流。
(二)引导学生展开预想
比如以“红”命题来拍摄一系列作品。在拍摄主题和作品的塑造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摄影师的拍摄技巧以及文化修养,而拍摄者在生活中的感悟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拍摄作品中画面的设计。进行主题拍摄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摄影的主题都需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精髓,通过学习不断拓宽思路,提高艺术修养。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重视其自身的艺术理论、对作品的剖析以及反复的实践应用,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精美的艺术作品。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摄影教学不仅是对技能的传授,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需要培养学生欣赏、分析以及创新能力。在实际摄影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需要将摄影艺术中的美育功能挖掘出来,因此,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便成为各大高校摄影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艺术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其中的美,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与理念,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在创作中发现更深邃的美学内涵。全面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和评价,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积累经验,形成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拍摄出更多意境高远、有价值的作品奉献给社会。作品在拍摄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提前构想想要的拍摄元素,如:以“黑”为题,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就可以将人与物体等内容联系进去,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素材进行重组搭配。
三、案例型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对于艺术学生来说,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项重點内容,只有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拍摄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摄影教学中,其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觉、主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掌握知识就高于一切、累积知识重于所有价值的错误思想,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一改传统的老观念,形成更积极的思维方式。
(二)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一改传统的固化思维,通过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将学生对“创新”的惧怕心理一扫而空,同时也找到创作途径和自信。
(三)案例型教学法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科学,因而教学效果更为明显,教学效率也就更高。
(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基本上都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而案例教学则更侧重于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案例型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学习,更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和创意的表达,反复认真的实践,都可以让学生获取更为广度的知识,在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较之过去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快速成长,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型教学在高校拍摄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摄影基础课和其他学科的关联,让每一个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特长进行学习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窦卫霖.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案例——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汇编[C].2004.
[2]邰丽萍.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3]南洋.运用案例型教学提高《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3):86-87.
[4]黄嫄.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09):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