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婧 刘伟
摘要: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双一流”大学等政策,重视综合性人才培养。音乐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文艺术培养和心理健康激励具有重要作用。医药类专业院校长期以来不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导致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社团、校内外音乐活动等音乐素养培养路径出现诸多问题。
关键词:实用主义 音乐素养 医药院校 学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95-02
一、医学类院校音乐课程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知识、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全国重点大学及世界一流大学等政策,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中医药院校的音乐素养培养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课外音乐社团、校内外音乐活动等,音乐课程虽多为选修课,但医学生课业繁重的背景下,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近年,音乐教师们开始主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比以往单纯的灌输式理论教学,重实践轻讲解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推广,音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音乐素养培养模式仍是任重而道远,在医药类院校尤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太专业,与专业课程脱节
音乐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强,但缺乏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了解,教师思维方式固化。中医药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理论教学,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以音乐发展历史为主线,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等内容;或是以不同音乐类型为主线,如:中国民歌、外国民歌、戏曲音乐等。医药类院校音乐课教学对象涵盖针灸推拿、中药学、护理学等多种医药类专业,这类专业的特点是理论性、实操性强,需要背诵的治法、配伍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基础知识内容多,课堂上经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上甲课,做乙事”。
(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不足,学生个体差异大
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学生音乐素养水平层次不齐,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欠了解,心理上畏难,觉得古典音乐、民族器乐是高雅的,很难入手,害怕尝试,总觉得自己是“音痴、音盲”。但有少数学生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或者有一门音乐特长,广而泛之的教学内容会让他们觉得过于简单,已不满足于对基础欣赏的需求,渴望能有艺术实践的机会。学生能在艺术的实践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同学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某一种艺术形式。此外,还有学习目的差异、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对音乐类型喜好的差异,所以医药类院校的音乐课程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易懂、易学、互动性强。
(三)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职能部门管理不规范
各中医药院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已成立专门音乐教育机构的学校不多,有的学校由团委、马列教研室、社科系等承担艺术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校虽成立了艺术教研室,但仅承担音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开课时间仅有11周-16周,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音乐实践活动多由校团委主办,课外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规范指导。前期管理制度不规范,导致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发展不平衡,偶有邀请专任教师指导的活动,也是义务帮忙,既没有经费的支持,也不纳入学生辅导认定,长此以往打击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优秀音乐教师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音乐教育课程教育与课外活动的统一规划管理。
(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较窄
音乐教师的外出培训进修经费通常会比其他学科贵一倍,经费不足,导致外出进修机会极少。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毕业的,由于这些年国家在招生时,对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采用降低文化分数线的录取办法,部分教师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知识面较窄,因此,医学类院校的音乐教师科研竞争力较低,在职称评定中不占优势,也容易始教师产生消极倦怠情绪。
二、音乐素养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一)音乐素养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医学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整个医学团队能有效运转的关键所在,重视医学生日常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保证医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顶梁接班人的关键所在[3]。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升,特别是技術型人才,他们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水平,还会考察应聘者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学校中需要接触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和事物,从而提升自身综介素质,通过在学校期间的积累,发展自己多方而的能力和素养,而对医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则又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音乐与中医跨界培养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也为中医文化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医学院校学生必学科目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课程、临床实验课程,他们普遍反应课业压力大、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多,音乐课程可以缓解学业上的紧张情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2017年CCTV还举办了“健康中国”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生命之歌》,说明国家对中医文化越来越重视,社会的“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公众更加关注健康。音乐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传播范围广、符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爱好,通过音乐能让人们更易了解和熟记常用的中医保健知识。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各类人才。但当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发现专业知识在对外传播的时,通常会因为专业术语太多或方式太复杂而让人觉得过于深奥。是否可以通过音乐课程既能加强音乐素养的学习又能辅助专业知识的内化,并且能为中医文化的传播提供便利呢?比如为以经典的方剂歌诀为歌词,重新编曲,始其更方便识记;或者像“青光眼乐队”一样,把一些急救技巧,中医养生方演奏和唱出来,将中医知识化繁为简的传播出去。
(三)音乐素养培养从音乐审美功能趋向实用性功能转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创新能力
笔者曾做过《调查》显示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喜欢“手机软件弹钢琴”“流行歌曲和声学习”“日常用品玩音乐”“湖湘音乐——寻找有意思的花鼓戏”等实用性内容的特点,因此,能亲身体验的音乐实践课程比传统单纯聆听体验的音乐审美课程更有吸引力。中医院校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更加要重视实用性音乐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时候提高创造力,培养跨界思维方式让中医文化能有更多推陈出新的传承方式。
(四)促进中医药院校特色的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
现今关于高校音乐课程改革、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颇多,但针对医药类院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4年的音乐公选课教学发现,当前许多中医院校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好,音乐或体育课程的开设,不论是从重视程度上,还是在开设的时间和设备条件上以及师资力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在刘斯捷的《浅析医学院校大学生教育中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中提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音乐课程现状调查表明,3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公共音乐教育,18.2%的学生认为在音乐教育方面经费不足,22%的学生认为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14.8%的学生认为音乐公共课程太少,7%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水平不够。这篇文章还指出音樂教育与医学教育要协同发展,两者要找到结合点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产学研一体发展才是医学院校音乐素养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音乐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养才能始其社会地位得到本质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延伸至社会的视角,中医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意义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学科分化与学科交叉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医院校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探寻有实用价值的音乐素养培养模式,防止照本宣科,缺乏实践的课程,以免让有的学生觉得读书无用,所学科目与专业脱节。基于实用主义的音乐素养培养,既能缓解学业压力,又能培养学生跨界思维方式,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里吉尔斯基.作为实践的音乐与音乐教育[M].覃江梅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2]侯艳.医药院校音乐选修课教学方法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