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情和耐心平息执拗的“老上访”

2018-12-29 00:00:00何克松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8年12期

2018年5月初,一名怒气冲冲的老人冲进镇信访室,手拿“耕保金一折通”向一旁的信访干部质问道:“我的耕保金哪去了?”

刚好那天我接访轮值,我告诉他:“大爷,不急,请把你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会想法给你弄清楚,好不好?”

大爷好一阵才平静了心绪:“我的耕保金一年是3542.4元,但是2009年才领了1400多,还有2100多去哪里了?”我认真看了“耕保金一折通”,并向大爷了解了事情原委。

原来,大爷叫曾义明,家里有五人的承包地,每年共有耕保金3542.4元,但是2011年发放2009年“耕保金”时,曾大爷名下只有708.48元,虽然曾大爷和老伴到银行兑付了“耕保金”,却只兑付了他们老夫妻两人的,还有三人的“耕保金”他认为是组长吃了。

我将情况做了记录,并告诉他将按规定尽快了解情况。之后,我和办公室小罗,找镇经发办咨询“耕保金”的有关情况,得知“耕保金”是由市上直接发放,打入对应的“耕保金一折通”,具体发放情况需要到国土部门了解。于是,我带着同事到国土局调取曾大爷“耕保金”发放的情况。经查,国土部门在2011至2017年间陆续发放2009至2015年的“耕保金”共7笔,其中2011年1月将曾大爷家五人的“耕保金”发放到个人账户,每人耕保金708.48元。2018年5月底,我在村书记的引领下来到曾大爷家中,将情况向他作了说明。

结果在6月中旬,大爷又来到镇纪委反映:2009年“耕保金”尚有2000多元没有领到。我又到农商银行询问领取情况,原来2009年“耕保金”发放到个人账户,需本人带上身份证和“耕保金一折通”到银行兑付方可取现。而曾大爷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三人的“耕保金”因本人未兑付,不能取现。

经过了解,曾大爷生性孤僻,在家中与子、媳等关系极不融洽,子、媳不愿理睬他,自然就没有配合他去兑付“耕保金”。于是,我们又与村干部一道,找到曾大爷的儿子和儿媳妇说明情况,曾大爷的子、媳、孙三人同意兑付“耕保金”,但要求我们保密,不对大爷讲是他们兑付的“耕保金”,并主动为曾大爷存入了2100元现金。

曾大爷次日到银行查询了存款,得知“耕保金”已经到账,而且还多了2100元,心里非常高兴,特地到镇纪委表达了口头感谢。

可谁知,没过几天,他又跑到镇纪委说道:“既然组长把钱退给我,是组长吃了我的钱。”并扬言:“你们不处理组长,我要告你们官官相护”。此后大爷数次前往区信访办和区纪委反映该问题。

我们再次针对这一情况商量解决方案,与村书记找到曾大爷的儿子、儿媳妇,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准备将实情告知曾大爷,同时还给他们分析了曾大爷性情孤僻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多关心老人,融洽父子、翁媳关系。曾大爷的儿子和儿媳妇于是主动将兑付“耕保金”和存入现金的实情告诉了曾大爷。

前不久,曾大爷告诉村书记,是自己冤枉了村组干部。现在,儿子、儿媳妇和孙子更关心他了,他的心情也好了许多,他还要谢谢镇纪委的干部为他操了不少心。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一些耐心,多一点温情,多想一些办法,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