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最近很火,但从党政系统来看,对它的关注和讨论可不是这一两个月的事,至少可以追溯到2017年1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此后,“压倒性胜利”成为党政系统行动、工作的一个总体目标。
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那么“压倒性胜利”的精髓要义何在?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哪些指标或标准?又该如何“巩固发展”呢?
压倒性胜利的生动注脚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与三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所强调的一脉相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这一年,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铁等相继投案自首。全国各地也纷纷出现监察体制改革后投案自首的“第一人”。另一边,不少地方纪委也在推行限期交代问题的政策,主动到纪委说清问题的基层干部不少。这些均折射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及取得的卓著成效,对违纪违法者形成的强大震慑。
这一年,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努尔·白克力,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一批“大老虎”被接连查处。无论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线人员的实际感受,还是从社会民意反馈看,各方面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正逐年上升。事实上,数据显示,民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已经从2012年的75%逐年递增至2017年的93.9%。
这一年,随着监察法颁布、各级监察机构成立,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委监委内设机构改革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日臻完善,释放了强大震慑力。
这一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比如2018年中央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压缩“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生成空间;各地纪委监委把查办案件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查找查办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找准权力运行关键部位和监督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制度,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漏洞等等。
这一年,随着中国追回越来越多外逃人员,反腐败取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取得压倒性胜利”这一重大判断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特色反腐之路是行得通、立得住的,并非必须采取西方的反腐机构设置方案。
这一年,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以政治纪律的“纲”举推动全部纪律的“目”张;党组织及成员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行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可见正如舆论评论所言,“压倒性胜利”首先是政治性的。这既体现在查处“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规打探巡视信息”的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晓林等“老虎”,也体现在整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这样的“阳奉阴违、禁而不绝”问题上。
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痼疾?用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徐令义在片中的话说,“归结起来,就是违建别墅它是一个表象,不讲政治是根本。”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之基。2018年8月份,违建别墅开拆既是“从政治纪律查起”的结果,也是“压倒性胜利”的现实表现。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成绩面前,尤须保持清醒。正如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在接受中央纪委网站采访时所说,压倒性胜利还不是最终胜利、决定性胜利,就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样,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既是阶段性成果,又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是时代提出的新命题,要求既不能因为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就过高估计成效,甚至盲目乐观;也不能因为反腐败斗争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就缺乏信心。关键还是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因此,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首先要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尽管不敢腐的震慑已经形成,但也要看到,依然有少数人心存侥幸,在党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因此,必须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查处的重点对象,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避免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发生。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绝不会出现“松口气、歇歇脚”的情况,发现腐败问题必将严惩不贷。
标本兼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改革开放40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严管党治党的一条宝贵经验。要持续整治在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等问题,对损害生态环境的严肃问责、终身追责,对基层干部吃拿卡要、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决不手软。
标本兼治,需要不断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紧紧围绕监督这个职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职能分离、部门分设,目的就是确保有专门的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让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在被监督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庸官、懒官、贪官、坏官依旧“不好混”。长管长严,“严”字,在将来仍是常态。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18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取得压倒性胜利”这一重大判断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特色反腐之路是行得通、立得住的,并非必须采取西方的反腐机构设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