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大像山的辉煌

2018-12-29 00:00:00牛琴林
发展 2018年6期

甘谷大像山以其风景、石窟、古建筑及佛事活动闻名遐迩,是甘肃省东南部渭河流域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大像山石窟经过历代不断修缮和营建,全部名胜古迹依山脊一线而分布。大像山现为国家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凿于北魏而泥装于盛唐的释迦牟尼大佛像,是迄今渭河流域唯一的一尊唐代大佛,大佛高23.3米,宽10.2米,塑造超凡,为国内所罕见。

大像山地灵气宏,大佛像喜获佳音。历经千年沧桑岁月之后,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弟弟——大像山文化旅游产业园。走进位于大像山脚下的大像山文化旅游产业园的“文化主题公园”,只见呈“大象形”的人工湖上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站在人工湖的“岛”上,只见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百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这是甘谷县投资24.64亿元保护开发大像山的得意之作。

甘谷县保护开发大像山,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提高认识是关键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活历史,是历史的再现。甘谷大像山是石窟文物的积淀和传承,具有极高的盛唐历史研究价值和石窟艺术鉴赏价值。正是基于此种认识,甘谷县把保护、开发大像山上升到“核心意识”,上升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去把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让大像山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大像山”的战略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保护开发新格局。

启示之二:科学规划是前提

甘谷县委托兰州园林设计院、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联合编制了《大像山景区保护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10年内把大像山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争创国家级优秀旅游景区、建成石窟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定位,制定了建设甘谷县大像山文化旅游产业园总目标。

启示之三:筹集资金是保障

一是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开凿新建了千佛洞景点。历时12年,建设中柱式洞窟1000余米,建成七佛洞、地藏殿、罗汉洞三个洞窟,共筹资民间资金800多万元,其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在全国也较为少有。二是采用政府投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巨资,新建了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以5A景区的标准新建了建设面积1090平方米、仿古风格的游客综合服务区,建设了文艺演出舞台;建设了冀城大酒店;建设了仿古一条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大像山景区面积由640亩扩大到1280亩,其游览功能越来越完善,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大大增强。大像山的开发保护也因而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

启示之四:彰显个性是灵魂

春秋时期,甘谷学子石作蜀负笈齐鲁,游学洙泗,师从孔子,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学成返乡,宣扬儒家学说,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后世景仰;被称为“奇才”的名将姜维(甘谷人),在三国后期继承诸葛事业,力撑蜀汉半壁江山,事虽未成,其功不没,“远志”风范,遗泽后世。为永远纪念甘谷乃至甘肃为之自豪、骄傲的两位历史先贤,甘谷县在大像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内建设了崇文苑和尚武苑。两苑内石作蜀、姜维雕像栩栩如生。并配之以文化墙,书写了两位历史巨人的“名言警句”。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让甘谷县大像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锦上添花。2018年“清明节”,甘谷各界上万人来到崇文苑、尚武苑,追思先贤业绩,汲取历史营养、政治智慧、发展动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