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规开展书法教育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艺术则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我国书法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多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由语文教师兼上,扮演的角色是教“写字”。为了从根源上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并于2013年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二、书法教育实践与效果
在未对基础教育中的书法教育进行统一要求前,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多以校本课程、课外兴趣选项的方式存在,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呈现零散、不连续、未循序渐进、面对极少数学生等特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以后,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被正式纳入基础教育的教学计划,使其成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普及、规范、贯穿基础教育始终的教育内容。以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为例,该校目前配备了专业的书法教师,为全校3~6年级全部教学班开设每周一节的书法课,在保证课时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书法课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开设书法课程,促进和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投身到书法的教和学中来,既寓教于乐,又在不断勤奋扎实临帖的基础上,钻研教育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都能静下心来认真练字,硬笔和毛笔书写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采取“学校请进来,教师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市、区书协的专家到学校举办书法讲座,每个学年组织从事专业书法教育教学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这为学校书法教育教学研究拓宽了渠道,从教研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一个提升。除外,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艺术节,组织开展汉字书写比赛,为师生搭建展示其成果的平台,使老师乐教,学生亦乐学。目前,书法教学已成为该校的特色,学校每周为老师统一组织一次书法培训,普及书法教育的常识。在为学生正常开设书法课的同时,每周为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开展一次书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老师专业化的指导,学生在书写的结构、笔法以及章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掌握了临摹的方法,而且懂得了创作作品的要求。学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市、区两级比赛中获奖。
三、书法教育行动策略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对书法的“真”感情
作为书法教师,这时就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喜欢书法,从各方面积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告诉他们:只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就一定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汲取营养。首先,对学生生动讲解古今大书法家的感人事迹是引导他们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的途径。可以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精髓,懂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从古到今就非常重视书品及人品。“品格不高,落笔无法。”练字的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其次,在教学中采取碑帖品评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懂得好在哪里。通过电教手段,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的结体、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书法学习才能全面发展,才是上好书法课的前提。
(二)重点突破,做到持之以恒
学贵有恒。几十分钟的第一课堂讲授和练习并不能给学生书写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才是书法文化传承的基础。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建议先从了解书法家生平经历入手,掌握其学习书法的经历和人格修养,再从所书写的手札或者碑帖中认真分析,可以先读文,待了解内容后,再从字法、笔法、墨法、章法着眼。让学生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动笔书写,由点到面。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示范,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每个字中的重点笔画书写的方法,从而突破整个字。等到字法这个重点问题解决后,可以引导学生上升一个层次,从通篇结构、行气、布局、落款方面细作渗化,循序渐进。当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学习书法家们的运笔和结字的技巧,并把其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来。
(三)反复读帖临摹,彰显自我风采
读帖临帖,是书法教学的主要途径,通过借鉴书法先贤的成功经验,取法合乎规矩,减少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经常为学习哪种字体而苦恼,教师可适当渗透各种字体的特征,建议学生根据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性之所近之物,易学易懂。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必须从临帖入手,而临帖就要做到:首先,是读帖。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临的碑帖,了解作者当时的历史文化,掌握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用笔特点。其次,是对临,对临就是对每个字的问架结构,运笔规律进行实践性的掌握。第三,就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对字帖的选择性临摹,即对所临过的字进行归纳和总结,挑拣出一些点画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重点临摹。最后,还要做到背临、意临,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尊古为实临,意临为求新”。凡是临摹各家,注重的是用笔,同时也可以抛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做到走出字帖,写出自己的风格。清代袁枚《续诗品》中云:“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说明学习继承古人与开创自我特色的辩证关系。可以说,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便捷的途径,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面目。
书法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基础教育承担了最重要的为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实践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教师手把手地“教”和学生心平气和、认认真真地“学”。唯有如此,书法这门世界独有的线条艺术方可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绚丽绽放,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走向世界,走向美好的明天。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7]GHB2928)部分成果
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928
(作者单位: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