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级活动。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目前主题班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重视不够,班会目标不明确,学校落实不到位
虽然学校有开主题班会的计划,但是班主任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学校缺少检查落实的措施,任由班主任自由安排。班务处理、批评说教成为班会课的主要内容。有的班主任用最简单的形式空洞说教,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有的班主任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老师总结一下班级情况,三言两语就过去了;有的开成大杂烩、群英会、歌舞会等。没有具体的班会课目标,班会课流于形式。
2.班会课形式老化,选题太空,不能与时俱进
学校要求班主任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但有些班主任只是简单地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或者教案,有些教育材料、信息、知识陈旧,这种针对性不强、缺少新意的班会课很难赢得学生的共鸣。班会课应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开一次主题班会,就是给学生加一次油,鼓一次劲,应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导向。
3.任课教师挪用班会课,用于上文化课、考试等
由于班主任、老师普遍对班会课不够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故原本规定的班会课时间多被任课教师挪用。
二、如何确定班会课的主题
每次主题班会都要有一个教育主题。教育主题众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何组织、安排这些教育主题十分重要。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了中小学各个学段的德育工作目标,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作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班会课的主题。班主任可以结合本班实际,选取材料备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班级教育,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班会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如开学之初班会的主题多以理想教育、养成教育、纪律教育等为主。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计划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确立主题班会计划后,可以把班会日程表贴到教室公示栏里,让学生根据日程表提前做好准备,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关心、人人思考。如下表:
当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集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主题,及时教育学生。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沟通,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发现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对症下药。
三、如何召开主题班会
要开好主题班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确定班会课的主题,根据主题制定班会目标,这个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动目标。在班会准备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班会课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去设计,主持人由学生毛遂自荐。正如教师上课需要做教学设计一样,要上好主题班会课同样需要老师预先备课,做好活动方案。如“中学生价值取向大讨论”主题班会,老师可以提前录制有关价值取向的视频,班会课上展开热烈讨论;学生可以提前采访学校领导,了解所在学校独特的价值观;还可以邀请家长讲述好家风故事,分享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或者邀请“中国好人”讲述自己的助人故事,了解身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社会价值观。这种生动活泼的班会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会爱国、爱校、爱家、爱他人,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茁壮成长。
其次是确定班会课的形式和流程。班会课采取哪种形式,应根据学生所处环境、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学生的知识面、年龄、班级实际情况等来定。班会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班级的特点,着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可以采取小组负责制,由组长动员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就能充分表现出来。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有歌舞、表演、诗歌朗诵、小品相声、音乐剧、演讲、辩论等,但任何形式都不能脱离班会课主题。一次主题班会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的一些才艺在平时的课堂上很难被发现,班会课便于老师发现各种人才。内容求精,形式求新、求活的班会课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对活动效果起着关键的提升作用。
最后是班主任的总结。班会课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在确定班会的主题时,班主任必须知道这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学生要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创新是事物不断发展的根本,主题班会在不断创新,班主任的总结也要与时俱进。班会课是班级教育的专用时间,由于班主任精力和能力有限,目前许多班主任没有对班会课进行深入研究,班主任的总结内容空洞,难以打动学生,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有一位班主任,她整理出上百个有趣的德育故事,每次班会课她都能够结合班会主题,通过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对班会课进行总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展示出老师丰富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架起了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增进师生情感。
总之,唯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用心设计的主题班会,才能彰显出教育之力与德育“润物无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