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中德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责任担当作为学生的必备品格之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高中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还有待加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践行责任担当有着现实紧迫性。
班会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担当与责任的内涵,培养辩证与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生成性”教学模式,基于情境——组织讨论——深化认知——引导行动,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并践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形成勤于反思、奉献社会的人格品性。
课前准备
1.开展合作学习,搜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观点。
2.下发点赞卡,准备点赞墙。
3.设计“博弈”计算机演示程序。
4.PPT制作。
班会设计
一、导入(起)
师:每当我们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都会被这句话折射出的责任感所感动,我们亦不该忘记肩上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围绕“责任与担当”,开展一次班会。
师:从小到大,大家都会听到大人说“要学会担当”。我们先来做个调查。
形式:全体起立,老师口述题目,凡是有两个否定回答的同学就坐下。
附:学生责任感调查(节选)
1.我时间观念很强,只要跟别人约好时间,就不会迟到。
2.如果没完成作业,我不会找理由逃避老师的批评。
3.即使有时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也会帮到底。
师:每个人都要有担当,都要承担责任,责任就是做好分内事。上述问题对应的场景,都涉及哪些方面?
生1: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等。
师:这些是我们要承担起的分内事吗?
生2:是吧。
师:为什么还有否定的呢?
生3:有些是我能力范围外的,比如献血;有些是与他人有冲突的,比如做家务。
师总结:归纳否定的理由,要么是我们只关心自我,要么是我们把问题归结为他人的因素,要么是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以对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导入责任担当,通过全体站立后逐个坐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担当现状,触发他们的反思。
二、“道德两难”案例的提出与讨论(承)
师:在调查环节,大家仿佛是凭借直觉在选择。实际上,倘若真遇到上面的情境,权衡就不可避免了。大家请看:
上海中学正进行桥牌比赛,冠军队伍将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桥牌赛。高二(8)班桥牌队表现出色,挺进了决赛。但一位队员突发阑尾炎,无法继续比赛。按照规则,若不能出战将被判负。其实,班上小明同学也会打。但就在决赛当天,他要和父母去外地旅行。
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去参加桥牌比赛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表决。
生1: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会更受欢迎。
生2:我不旅游会有经济损失。
生3:父母一直教导我要有责任感。
师总结:讨论很热烈。选择去或不去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看来同学们都是权衡过的。
【设计意图】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提出,老师鼓励同学讨论,形成冲突,为第三阶段的理性思考创造氛围。
三、引导启发,深化认识(转)
师:其实,要不要参加比赛,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担当责任是不是最优选择?我讲个故事:
假设有一群鸟儿在田野上觅食,这时一只老鹰飞过,它还没瞥见鸟群。一只小鸟首先发现了老鹰,它本可以躲在草丛中,但这样做,对它来说并无好处。于是这只小鸟决定,应立即对它的伙伴发出警告声,让它们马上安静下来,最后它们躲过了一劫。
提问:(1)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出发,鸟儿这么做,为什么是最好的策略?能否将这个故事和小明联系起来?
生:(略)
师:能否从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出发,谈谈个人担当和集体利益为什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经济学知识的运用)
生:(略)
师总结:亚当·斯密说过:“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经常增进社会的利益。”
(2)从“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出发,鸟儿这么做,为什么是最好的策略?联系小明的故事呢?
生:(略)
师:博弈论能进一步说明,愿意担当与合作能获得最好的收益。下面请同学通过程序运算给大家一些解释。(博弈论知识的运用)
生:(略)
师总结:担当责任的“失”大多是眼前的,“得”大多是长远的。
师:第二,担当责任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我们再审视小明可能的做法的各种理由,如何分类?
生: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提到,第一阶段称为“前习俗”阶段,人凭着本能做出判断;第二阶段是“习俗”阶段,人意识到自己处于集体之中;第三个阶段,到了“后习俗”阶段,人的价值观成熟,懂得了“道德律”。所以,在讨论小明“担当”的时候,有三个角度:个人角度——我和集体关系角度——道德律角度。
师总结:感谢分享,我想让同学就“小明的烦心事”再做一次选择。
学生活动:举手表决,观察两次表决的数字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老师不直接将答案告知,而是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使之获得更多体认。
四、引导行动,认知内化(合)
师:我给大家发了点赞卡,要求大家为他人的行为点赞。请大家在点赞墙上贴上点赞卡并做简要说明。
师:有同学为我们班“农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点赞。
互动:邀请同学分享参加支教活动的感悟。
师:为他们鼓掌!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社会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希望大家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担当责任时,会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平和与喜悦。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张贴点赞卡以及学生代表发言等环节,挖掘道德教育中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行动。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学校德育“德尚”系列项目2018年度骨干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化与实施——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为例》(编号:DS2018GG0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