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

2018-12-28 10:41赵敏燕宋剑波张琴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护理

赵敏燕 宋剑波 张琴

【摘 要】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其中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增强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分析了护理人员针刺伤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重点阐述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使针刺伤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 职业暴露 ; 针刺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16-01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针刺伤是指由头皮针、注射器针头、静脉导管、采血针或皮下注射针头等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针刺伤可引起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威胁到其生命。因此,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针刺伤防范意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血源性疾病对护理人员的危害

病人血液中含有致病因子,是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我国是HBV、HCV 感染高发区,近几年HIV的感染也在持续上升,有报道称,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 的几率为0.3%;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 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1]。

2 护理人员针刺伤产生的原因

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偏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不了解针刺伤后带来的危害。目前普遍存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加之其生理原因,致使护理人员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增多,从而增加了针刺伤的可能性。

3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全院应定期开始职业暴露防护学习,特别是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规范护士“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指导护理人员在遇到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针头回套针帽内;禁止用手分离针头,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利器盒内;输液、穿刺失败时,禁止将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帮助。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的决定因素,使用利器盒,利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医院应合理配置人员的编制,给护士创造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4 针刺伤后的处理原则

4.1 挤压和消毒

碰到针刺伤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进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4.2 抽血检查及处理

4.2.1 乙肝职业暴露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相关检查:HBV-DNA、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1U/ml),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乙肝疫苗,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和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查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4.2.2 丙肝职业暴露 ①如明确暴露源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②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③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4.2.3 梅毒职业暴露 ①若暴露源RPR或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越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会越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每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②若患者TPHA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4.2.4 HIV职业暴露 ①发生HIV职业暴露应尽早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②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基础上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

③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可、6周、12周、6個月、12个月对HIV抗体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报告预防保健科。

4.3 职业暴露报告和登记 发生针刺伤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在1小时内上报。向上级部门报告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此外,无论重大事故还是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2]。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 李荣珍.HIV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J]. 医药与保健,2009,17(10):136-137.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