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用于54例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的临床评估

2018-12-28 10:41肖丽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偏瘫

肖丽霞

【摘 要】 目的:观察评估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 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分别实施常规干预与常规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并设为参照组和研究组。结果:不同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经干预前后组间比较以及干预后组内比较,数据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应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功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肢体训练;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014-01

0 引言

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发病之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该病还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进一步加重其临床危害[1]。其中,脑梗死偏瘫在临床十分常见,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等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2]。针对发病患者,在确诊后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是关键。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康复训练,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组研究观察评估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入组患者均经临床头颅 CT 或 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并出现偏瘫症状。本组研究程序与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部门审核批准,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入组患者监护人均对研究方案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风险等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另外,合并精神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也被排除在外。患者临床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 年5月至2018年5月。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8岁~76岁,平均年龄为(61.35±1.01)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分别实施常规干预与常规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并设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与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组间两两对照组,经比较均处于基本一致的状态,均P>0.05。

1.2 干预方法 参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包括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以及基础护理等。对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指导患者独立翻身训练,在功能位范围内进行被动结合不同患者的肢体偏瘫情况,对其患肢实施轻柔的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其肢体功能[3]。指导患者独立翻身,并指导患者参与一定的患肢被动运动训练,并逐渐向主动关节活动训练进行过渡。另外,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平衡软垫、泡沫轴、训练带等,指导患者参与核心肌群训练,改善其核心肌群的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耐心劝慰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增强其康复意识,引导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4]。除此之外,引导患者参与一定的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要护理患者尝试自行坐起、离床活动、独自站立等,并独自完成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例如行走和穿衣等,以增强其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不同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对不同时间的评分数据结果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评估工具为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1 录入数据, SPSS 19.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导入本组研究相关数据结果实施规范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平均体质指数、运动功能FMA评分等计量数据,计量数据的统计学比较均采用t 检验,两组组间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干预前后的指标评分组内对比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率〔n(%)〕或构成比形式表示计数数据,统计学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检查各组数据比较的P值大小,如果P值经检测小于0.05,則表示两组数据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与组间对照分析 组间两两对照,分别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实施统计分析,可得两组在性别与年龄等因素上经比较均处于基本一致的状态,均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不同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估与组间、组内比较 不同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运动功能FMA评分,经干预前后组间比较以及干预后组内比较,数据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FMA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的FMA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

2.3 不同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与组间、组内比较 不同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经干预前后组间比较以及干预后组内比较,数据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ADL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干预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的ADL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脑梗死指的是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危害大,极易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偏瘫和语言障碍等[6]。其中,脑梗死偏瘫在临床十分常见,发生之后,患者的肢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也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偏瘫出现之后,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体能逐渐下降等情况。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重新适应生活,尽快参与日常活动[7]。康复训练中,可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一定的训练方案,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细化,例如患肢按摩和患肢被动运动、平衡锻炼等。经本组对比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应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功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从表2、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经干预前后组间比较以及干预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证实,常规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模式下,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相关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常规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模式下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引导患者参与科学、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训练中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训练。以患者为中心,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专注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恢复、运动功能等的恢复[8]。具体的训练中,通过引导患者参与到各种肢体康复训练,促进了偏瘫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患者通过参与一定的被动肢体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肌肉的力量不断增强。同时,肢体本体感觉得到很好的改善。训练中,联合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日常生活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在独立的情况下自行参与一定的日常活动,改善自身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初步证实,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训练中应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功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20,24.

[2] 赵习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357-1358.

[3] 蒋雅兰,吕婉敏,梁素芳,等.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在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65-167.

[4] 张晓慧.90例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5):75-77.

[5] 陈瑞芳,罗勇,汶海琪,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2):81-85.

[6] 王春莲,石慧,王锁红,等.80例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9):93-94.

[7] 罗爱勤.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8):101-102.

[8] 赵春香,郝正玮,赵雅宁,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2):1447-1450.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