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敷衍盗银案

2018-12-28 11:35一笑
百家讲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太监书生朱元璋

一笑

朱元璋称帝的第七年,京郊某个书生连夜温书,忽然看到田间火光四起,看多了《神仙传》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在闹宝贝,于是仗着胆跑去做了个标记。次日平明,书生还真在草标之下一尺左右挖到了一块数百斤重的“巨银”。凭他一人之力,显然无法取出,只能去村里雇了18个人一起来挖宝。

结果不出意外,众人因分财不均,闹上公堂。鉴于银子上刻有“广积”字样,一看便知是大内库银,官员们只能上报皇帝亲裁。吊诡的一幕发生了,往日杀人如儿戏的朱元璋这次却宽容得很,他先声称:“此银已失去三块矣!此天所以畀是儒也!”然后竞把这块天价库银赠给了书生,其余18人只发给工钱了事。

应该说,这事做得很不“朱元璋”。要知道,当时国家草创,皇帝内库和国库并未分家。所以丢失的巨额库银不只是他的私房钱,更是国家的日常岁入。而广积库在内廷十大库中专顾收储硫黄、硝石,供给工部制作军器火药。所以就像今天的军工部门,此地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严控死守的状态下。下属搞个“空白印件”,朱元璋能诛杀上百、牵连上万,现在人家都偷到眼皮底下了,还连偷数次,他竟然打哈哈,把挖出的赃物送了人。难道是古人记录错了吗?

这段史料出自元末明初的大学者叶子奇的《草木子》,他写这部草稿时正身处狱中。洪武十年(1377年)立春,叶子奇的同事们用祭赛城隍的供品会餐,被抓了个现行,他也受牵连入狱。书名《草木》,正是指他满腹冤屈、心如草木的心境。

朱元璋是个有名的乾纲独断、刚愎自用的主。“空印案”时,他并非不知道那是地方官们为节约进京报批成本搞的“小九九”。但为达到铲除潜在政治对手的目的,他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果断地大开杀戒了。这回之所以手下留情,是因为犯案的是他身邊斯须不可离的贴己人。而这些人敢于铤而走险,很大程度上是被他逼出来的。

真正的窃银者正是朱元璋身边的太监。别看广积库名义上属于工部掌管,但库门钥匙却掌握在中官手中。这些每日坐对银山的太监,心里只有一个血淋淋的字——穷!

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鉴于元末权监误国的教训,决定限制太监的权力。他最有力的措施不是立下“太监不许干政”的铁牌,而是大力削减太监的收入。有大臣建议将太监月入定为三石米,朱元璋大笔一挥,减为一石。按他的说法,这些人吃住都在宫里,要钱干什么?可真实目的却是想让太监们“穷则易使”“小富即安”,成为听话的奴隶。可他却忘了,太监也是人,也有父母兄弟、侄男甥女一大帮人要养活。按明代一石约125斤,即便到了正统年间,一石的价格也仅为纹银2钱上下。3石不足白银1两,其购买力还抵不上如今的1500元人民币!只给一石,如何能够?

所以,此事的实情应该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饥寒交迫的太监将库银移出宫外。因为无人接应,只能就近埋在郊外的田中。巨银上的硝石、硫磺在月下化为磷火,终于吸引到书生的注意。熟知其中内情的朱元璋明白,不能把这些肘腋之间的近侍卡得太紧。再加上他们确实无拳无勇,不会威胁到大明江山的统治,所以才网开一面,随意了事的。

编辑/子玉

猜你喜欢
太监书生朱元璋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打即是不打
明清太监也读书
草莽皇帝朱元璋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至高无上的权利
人皮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