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娅
“灵动教育”的意蕴在于,起于生命,达于精神,即引导受教育者从“原初生命”出发,在生命发展潜力与生活现实之力的释放中走向“精神生命”。
一、“灵动教育”是一种充分释放学生发展潜力的教育
因灵动,而致冲虚之境。“灵动教育”指向天地人心的本体。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灵动教育”,推崇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的生命样态、一种自然的教育状态。让孩子葆有身心自然与健康的同时,自由、积极、快乐地获得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进步和精神生命的成长。“灵动教育”以“灵动”为核心——没有压迫、不流于固化的教育形式,主张用生命激扬生命,用灵魂滋养灵魂,进而呵护生命的灵性,点亮生命的色彩;以“普惠”为前提——立足生命、尊重生命、传递公平,关注每一个孩子,使人人得到发展;以“沁润”为方式——主张在情境中让孩子去感悟和体验,在润物无声中让孩子得到浸染和熏陶,好比阳光轻盈泻地,温柔地出现在孩子生命的每个角落。“灵动教育”,在于滋养学生的心灵,照耀、唤醒、呵护每个生命的成长,为孩子铺就丰富的当下、绚烂的未来、五彩的人生。
二、“灵动教育”是一种充分释放教师专业力量的教育
因灵动,而明心见性。“灵动教育”是明见自我本性的教育。
“灵动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信每一位教师,让他们体会到一种职业尊重感与成就感,拥有“让生命灵动”的情怀,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相信自己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灵动教育”的研究,探索出立足校本特色,力求多途径、多形式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完善,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共同体。以“青蓝工程”为重点,全力打造“灵动”的教师团队。通过启动“新教师培训”“师徒结对” “共建帮扶”等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的系列活动,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实践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教师队伍。以“三新一德”为重点,全面打造“灵动”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内容力求体现“三新一德”特色,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走出去”即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研究会以及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建立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学校在听取教师外出所学所作汇报后,认为如果有价值,即在相关范围内进一步培训和传达。“请进来”即请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专家作专题讲座,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准确把握当前校本培训的前沿方向,采取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措施,促进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全员打造“灵动”的课堂模式。加强教学研究,开展基于“灵动教育”的有效教学研究与探索工作,打造具有生命活力和智慧飞舞的“灵动课堂”,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集合成具有生成性特点的高效教学模式群。以“阳光评价”为载体,打造“灵动”的自我评价。“阳光评价”的核心目标是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大小,寻找关系,预测趋势。“灵动教育” 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试验实践活动。评价角度的多元、评价指标的综合,以及评价方式的量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灵动教育”是一种充分释放家长教育能力的教育
因灵动,而得以观返。“灵动教育”是内省深察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灵动教育”就是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家长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灵动教育”精心打造“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努力探索“多元互动式”家校合作的模式,并制定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信箱”与“家长热线”制度、统一专题讲座与部分家长座谈制度、互相配合制度、家长手册与家访制度、问卷调查制度、培训制度;同时还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成长袋”的记录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家长配合教育的综合素质,还帮助家长发挥了他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作用,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家庭教育观,而且促使他们主动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共生、同步、互补、双赢”的家长学校新目标。如在实践研究中探索出的“家长大讲堂”,形式新颖,成效显著。家长们立足于各自擅长的行业和领域,纷纷亮出独家“绝活”,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又一堂鲜活生动的特色课。在他们的引领下,从指导如何阅读,延伸到中国古典名著的赏析;从如何自我保护,到心理健康教育;从学做蛋挞,到多彩的节日文化;从形象的艺术字,到独具韵味的国画;从奇妙的魔方,到有趣的DIY创新思维……包罗万象,令人大开眼界。“家长大讲堂”把家庭、学校、社会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搭建帮助孩子成长的平台,找到了一条家校合作新途径。
四、“灵动教育”是一种充分释放知识转智功能的教育
因灵动,而知生长更替。灵动教育是发展变革的教育。
教育不仅是知识性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化的生活方式。“灵动教育”以人的智慧发展为基本目的和价值取向,让“智慧统帥知识”,使教材知识成为研究和思考的材料,并通过它去激活思维,发展智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巧于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灵动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将课程设计的总理念由原来的“素质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当中开发的“研学课程”是“灵动教育”的核心载体。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取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题,突破学科界限、融合学科知识,实施一周“全天候”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性、体验性以及操作性,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对比、分析和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动手能力,最终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学会分析、自主选择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小蚂蚁”“小巧手”“小米粒”“小飞机”“小红棉”“小雏鹰”六个主题,分别对应认识生命、感受生活、关注自然、认知科学、审视文化、树立自我的六个角度。
“灵动教育”从无到有,以实践出真知,自下而上构建“灵动教育”体系,是教育理念的创新,也是策略的创新。“灵动教育”所追求的是,让全体师生拥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让师生建立互动互惠的新型关系,让师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生能智慧性地学,使师生都乐于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使学校成为师生和谐的家园、创新的学园及智慧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