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读者》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历史性探索

2018-12-28 10:41黄佩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者历史性图纸

黄佩华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节目《朗读者》,每一辑都由主持人和朗读者进行十多分钟的互动对话,内容围绕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展开,接着才是建立在互动对话基础之上的朗读。因为已有对话介绍,朗读往往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拨开迷雾,彰显文本的魅力,打造富有生命气息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受《朗读者》节目启发,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历史性的立体解读入手,作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一、割裂——如何感同身受

所谓“文本的历史性”,是指一切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任何文本经产生都是历史的;文本不仅仅是语言表述的载体,也是参与历史构成的存在。

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文本历史性的认识,课堂教学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唯分数论依然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在听课过程中,笔者曾发现一位教师教《老王》一文,课堂上围绕杨绛和老王之间的描写,字字句句条分缕析,但学生多有隔靴搔痒之感,因此也无动于衷。另一位教师也教《老王》一文,却能抓住文本中的几个时间点,切入大历史背景,整堂课即时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所以,深入解读文本,必然要了解文本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割裂文本背后的这些历史性,如何让读者身处其中,感同身受呢?

二、“穿越”——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寻文本的历史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呈现?笔者尝试通过搭建课内、课外两个交流平台,立体落实三维目标。

(一) 指导学生自主探寻文本的历史性

结合小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志都处于初级水平的现实情况,我整合“翻转课堂”“高效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以“预习思维图纸”和“积累笔记”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文本的历史性。

1.“预习思维图纸”(见下页图)

开学初,笔者发给每名学生一学期的用纸,约25张。“预习思维图”就是学生自主预习的“脚手架”,它相比“翻转课堂”需要富媒体技术环境这一点来说,更容易使用和推广。在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翻阅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把了解到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思维图纸上。思维图纸共有六项,分别是:作者,内容,框架,写作技巧,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等积累,好词佳句摘抄。其中,第一项“作者”,就是对文本历史性的自主学习。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何其芳和周总理,对建国初期国家建设方面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为何周总理工作的地方是“高大的宫殿式的建筑”而办公“仅一桌一椅”“数得清颗数的一小碟花生米”。如果忽視了培养学生自主探寻文本历史性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大费唇舌、多耗时间去讲这些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习得的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积累笔记

如果说“预习思维图纸”是聚焦于一课一得,那么“积累笔记”则是一个散射的广角镜。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必修课”系列课程,知名自媒体人李不太白的系列文章,无一不彰显把文学作品放在大历史视野下阅读的价值。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全语文”为学生增加积累创造了良好条件(“全语文”要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人,它提供整体学习的模式,解决语文学习中出现的支离破碎的现象;修订及增补学习内容,使学习与生活相衔接;提供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多读多写)。我指导学生在“全语文”环境中进行积累,每人设一本“采蜜本”,积累好词佳句、写作素材,也积累一些历史大事件(简记即可,如事件名称、主要人物、一句话式的事件概括)。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二)灵活安排文本历史性的呈现和交流

1. 课外呈现与交流

教师可在教室内设置“展示墙”,以课题为展示单元,让学生把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文本历史知识和个人感受,自由张贴在展示墙。内容方面,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化表述。对作出资料展示的学生,一人一次一分,统计到学习小组组长处,在每月一次的“业绩奖”中表彰其“劳动价值”。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喜马拉雅平台创建自己的“留声吧”——创建主播平台,以朗读的方式让搜集整理的资料在网站“留声”,班内师生互相关注,并鼓励学生互相评论。此外,还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和讯飞输入法等软件工具,组织学生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语音或文字式的呈现和交流。

以上是课外渠道的交流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一种或多种方式,注意灵活使用,力求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内呈现与交流

文本历史性知识在课内呈现交流的时间,一般安排3~5分钟即可。可开展独立呈现和合作呈现两种方式。独立呈现的一般做法,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PPT进行口头陈述(这个难度较大),合作呈现则是让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以演绎、采访、PPT讲解等方式进行呈现和交流。教师要做好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主导各个环节,关注学情,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补充。这样,既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文本细读、探究文本历史性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朗读者历史性图纸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酒店室内装修图纸深化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