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性

2018-12-28 10:48闫美青
新闻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性新闻节目交通事故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目前国内非常火爆的一档电视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和喜爱,被认为是广播电视事业的第三次革命。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即与新闻报道的新闻性渐行渐远,呈现事件化、程式化、重复化、简单化的倾向。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初步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电视民生新闻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而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

何谓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切点,以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现实为特点,以电视传播为媒介的新闻报道形式。

业内普遍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正式诞生,应以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节目为标志。电视民生新闻節目一经出现,立即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收视率节节攀升,并且屡创新高。不仅使电视宣传工作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电视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起而效仿,竞相推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南京地区各电视台推出的《直击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服务到家》,山东电视台推出的《民生直通车》,湖南电视台推出的《都市第一时间》,安徽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时间》,河南电视台推出的《民生大参考》,四川电视台推出的《新闻现场》,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的《第一现场》,辽宁电视台推出的《新北方》,吉林电视台推出的《守望都市》,以及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和新闻频道分别推出的《都市全接触》和《新闻天天看》等等,都是典型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2100多家电视台几乎全部开播电视民生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真正成了业界的一匹黑马,这一现象也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生的第三次革命。

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兴起和热播,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也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人本观念提高相关联。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站在大众的立场,以平民的视角,以亲民的态度,以电视这种形象、快捷、直观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直击大众最关心的社会敏感问题、现象,最大限度地迎合、满足了民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知情权、正当诉求以及社会参与度。这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比较优势之所在,也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

就拿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全接触》来说,这档节目创始于2004年1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该节目从创立之初,就集众家之长,制定了以民生、民意、民情为主要关切点,突出新闻性、社会性、服务性和贴近性,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亲身体验,努力做到“解释,解惑,解气,解闷,解决”。在新闻制作手法上,栏目从普通百姓的生活视角、审美情趣出发,观察生活、紧抓细节,用平实、朴素、犀利、幽默的语言记录平常人、平常事,平常话、平常情,于平常之中见真实;开播以来,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热捧,直到现在,仍然受到观众的好评。

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都市全接触》节目开播以来最高收视率为9.2%。该栏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三类创优节目和内蒙古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等诸多奖项。

2006年12月,内蒙古电视台新闻频道也推出了民生新闻节目《新闻天天看》,栏目以现场新闻和热线新闻为主,主要新闻事实都从现场而来,对敏感和热点问题一追到底,指导解决问题。《新闻天天看》以贴近百姓为宗旨,收视率始终名列新闻综合频道乃至内蒙古电视台其他节目之前茅。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问题及对策

就在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之际,也逐渐暴露出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即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表现出事件化、简单化、程式化和重复化的现象,与新闻的本质要求——新闻性渐行渐远。甚至有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走向低俗化、庸俗化。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五个,即: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真实性、传播性。这五个要素的提出,主要是根据陆定一先生于1943年提出的新闻的基本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新鲜的、重要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述——归纳、完善而来的。五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统一,就构成了新闻性。

显然,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正在逐渐脱离新闻性,尤其是在“新鲜性”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客观地讲,这与民生新闻的特殊性有关。

电视民生新闻所关注的主要层面本身就是老百姓每天身边发生的小事,烦恼事,如:井盖丢失、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噪音扰民、产品质量问题等等,即所谓的“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事的报道本身就极易走向简单化、程式化。从主观上分析,媒体、特别是一线采访的记者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也是造成电视民生新闻千面一孔、单调乏味,陷入“老一套”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媒体、特别是一线采访的记者,要时刻牢记新闻性——这一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要善于从看似相同的事件中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新闻“背后”的新闻,让旧闻穿上“新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现实生活中,看似天天发生的相同事件,其实并不相同。就拿交通事故来说,报道交通事故是电视民生新闻最为常见的内容,也是广大观众百看不厌的节目。如何使此类报道走出程式化、事件化、重复化、简单化的模式呢?任何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所谓必然性,就是指只要有人有车的移动,就必然会发生交通事故。所谓偶然性,是说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什么人发生事故,发生的程度、造成的后果、损失等等,都有不确定性,都有不同之处。媒体的任务就是要善于从必然性中找出偶然性,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找出造成交通事故的规律,警示民众,教育他人,从而增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类似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不是简单、重复地报道事件本身。

四、结语

常言道:“民生无小事”。电视民生新闻一头连着社会,一头连着政府。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站在民生关注的最前沿、第一线,保持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性,也就是保证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命力、长久性。媒体特别是工作在采访一线的记者,在这方面既有重要的使命担当,又可以大有作为,要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开拓进取 ,创新新闻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报道路径,对重大新闻线索和敏感的社会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报道,要善于追寻电视民生新闻的新价值、新信息、新思路,使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新兴的、已深得人心、被大众普遍认可、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形式永远保持新鲜性、充满活力,常办常新。

作者简介:闫美青,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二级播音员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新闻性新闻节目交通事故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增强电视时政报道新闻性的基本路径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