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学生“世界眼光”

2018-12-28 10:41许贤苏邹小磊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学校课程

许贤苏 邹小磊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向纵深,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大沥实验小学长期致力于气质教育研究,提出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创新精神、领导品质”这一气质学生发展四大核心素养。多年来,学校通过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让学生吸收世界文明思想,拓宽师生国际视野,从小培育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 “具有世界眼光的有气质的现代人”。2018年6月,我校师生应国际教育技术大会邀请,在美国芝加哥向来自全球3万多名教育界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合作上所取得的成果。本次活动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大方得体的自信、全球视野等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学校还与多个学校达成合作开发课程的意向,这对学校今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顺应了整个世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进人际间、国际间、人类与自然间的理解,学会共存,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知识与理解、价值观与态度、技能三方面内容。其中知识与理解包括:全球化与相互依存,社会公平与平等,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冲突与和平;价值观与态度包括:身份与自尊,同理心,致力于社会公平与平等,关心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相信人能做出改变的能力;技能包括:尊重人和事,有效的辩论能力,批判性思维,协作与冲突解决,挑战不公平与不平等。

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关键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内容,积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国际教育课程。

1. 学科渗透是主要抓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各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就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课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到各门相关学科知识中寻求答案。这些问题不同于单纯的学科问题,而是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体现出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养,并养成批判性看待问题的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离不开各学科课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例如,我们的计算机、科学和艺术老师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美国立普曼学校的老师一起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并且相互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通过常规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和老师对世界的多元性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直观,跨文化的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目标需要通过大量循序漸进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达成。离开学科渗透这个主阵地,时间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目标将难以实现。如: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小目标来实现的。1-2年级的目标是:聆听他人;积极提问,乐意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想法。3-4年级的目标是:关心不同的观点,能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发展质疑思维,喜欢问“为什么”。5-6年级的目标是:探究偏见、意见和僵化思维;评估不同的意见。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个小目标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可以有比较满意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在每个学科、每一节课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

2. 主题学习是必要补充

如果说学科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发散式的国际理解教育,那么,主题活动式学习就是一种聚合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性学习,所以主题学习就是必要的补充。要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世界性的问题,如贫困,在常规学科学习中很难深入探讨。学校曾经开展多个与贫困主题相关学习和研究活动,如:《我们的世界公平吗》《穷人与富人的生活》《如何避免掉进贫困的陷阱》《如何消除极度贫困》。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讨论和辩论后,学生对“贫困”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更新,学习、辩论和协作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最终,学生们共同合作创作了一本绘本《友谊小故事》,呼吁更多的人善待穷人、不仇视富人、富人和穷人友好合作。

3. 选修课程是个别化保障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天赋和爱好,而且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以各种方式与外国或者外国人合作与交流。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开展个别化教学,学生或者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开设了世界文化、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戏剧等选修课程。世界文化课程为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外语类课程除了学习外语,还会学习该语种的国家的文化、地理和历史知识。戏剧课通过学习和表演全球著名剧本的形式,了解世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有表演、舞蹈、绘画、演唱天赋的学生的特长、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学校西班牙语班的学员曾多次应广东外事办、哥伦比亚领事馆和广东国际义工组织的邀请,为在广东生活的外国友人表演西班牙传统舞蹈。

4. 国际交流是提升关键

“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鼓励学生到人类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或沉浸其中,是提升国际理解教育效果的关键。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深度学习和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传统的同时,弘扬中国文化,既提高了语言能力,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独立的人格,能很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国际交流的方式有多种,适合小学生的有假期游学、短期插班、参与国际会议或培训等。这些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与美国、澳洲、新加坡等国家的名校互动交流,并成为了家长、学生非常喜爱的体验活动。

注: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际化视野下多元课程设置与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3ZJK013 )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科学校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