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评论的头条传播规律启示

2018-12-28 10:48詹万承
新闻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头条党报文章

詹万承

我以前也做过媒体,主持《媒体札记》专栏,在座各位写的文章,许多我都读过,有的还是长期阅读,对我写《媒体札记》提供了很多帮助,非常感谢。

我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后来之所以从事评论写作,一方面是仰慕梁启超、张季鸾、《新华日报》上的文章,仅仅凭借一支笔,就可以出现“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盛况,让人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后来去媒体实习时,发现做记者太辛苦了,尤其是调查记者,真是风尘仆仆,跋山涉水,于是最后就从评论员开始做起了。后来发现其实做评论员也挺辛苦的,绞尽脑汁,字斟句酌。其实比较好的方式是,早期先做记者,有采访经验,后期写评论,有的放矢。

最近这几年,我们的媒介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自媒体的崛起,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七个字,在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很多的话,一定要用夸张的语气,要用调侃的姿态,才能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人们的关注。

我总结了两点启示,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要清楚文章的读者是谁,他为什么会读到这篇文章,他究竟对文章哪部分最感兴趣。

以前媒体写作,面向的读者是一个整体,没有做具体区分,现在内容资讯平台那么多,每一个平台的用户量级不一样,每一个平台的用户喜好也不一样,不需要去故意迎合,但是有针对性的,在话题上、体裁上做一些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像《人民日报》的《你好,明天》系列短评,就非常棒,我一定程度上把它理解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日谈》。

以今日头条为例,根据我们去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今日头条上最有讨論欲的是31-50岁的男性用户,其中,北京、广西、重庆三个地方的用户最喜欢评论留言,他们的是非爱恨,都很直截了当,社会热点、时政、国际、台海问题,都是他们喜欢发言的领域。

第二、 要找准传播的关键节点,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平台的力量,扩散传播。

在门户网站时代,一篇文章能不能火,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被推到网站首页,所以,门户网站很多编辑,每天都在翻阅各大媒体的电子版。

现在,类似的节点也还存在,比如,有不少党报评论,都是在澎湃新闻转载后,才引发更大面积的传播和关注。

今年的6月份,在《人民日报》70周年社庆时,今日头条与《人民日报》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个叫“党媒推荐”的频道。也是想起到类似作用,加大党媒内容在今日头条上的传播,信息先由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每天聚合,然后再由它的账号在今日头条分发。目前,聚合的内容量达5万余条,每日向今日头条用户更新约500条信息。

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内容分发平台之一,今日头条是希望进一步扩大权威媒体影响力,促进内容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也将继续发挥平台责任,让主流媒体优质内容及时触达更多用户。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头条党报文章
微头条
《头条》(四首之三)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头条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