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研究

2018-12-28 10:48郑雪
新闻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极化观点传统媒体

【内容提要】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在受到较少限制的微博中,用户的观点经过讨论之后,在肯定原有观点基础之上,有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的倾向。这种极端观点短时间内聚集,对互联网舆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通常伴随着网民道德情感的缺失以及对个人权利的践踏。本文以微博群体极化现象为研究目标,认为微博群体极化现象扎根于社会,反作用于社会,同时认为其言论带有既定倾向。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微博的匿名化、意见领袖为群体极化现象准备了条件;用户自己的从众心理以及集体无意识,也是导致微博群体极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因此,本文认为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媒体保持客观公正态度且传统媒体及时发声、政府完善信息公开并加强法制建设,有助于减少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微博 群体极化特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重塑了信息分发过程。以新浪微博為例,2009年成立,鼓励用户自己创造信息,允许用户评论、转发,为普通大众发表观点提供了广阔空间。不到10年时间,微博这种UGC(用户创造内容)的生产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人们新的消息来源。

非实名制的微博为用户发表意见提供便利,同时也带来相关问题。在彼此陌生的微博中,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在只有一家之言的情况下,对所谓的事件过错方进行言语攻击,短时间内持有相同观点的人迅速聚集,大家在原博下评论或是转发,肯定自己正确的观点,经过彼此间交流、沟通,一个拥有相同观点的群体迅速形成;更有甚者对所谓的事件过错方人肉搜索,发送讨伐短信、泼油漆等,影响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

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随时随地交流,用户可以找到很多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经过交流、讨论后,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趋势的驱动下,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有些行为触犯到了法律。对既有倾向进一步肯定,使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可以将其视为“群体极化”。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对群体极化是这样定义的: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①

学者王根生认为群体极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极聚化、两极裂化、多极化和零极淡化,其中单极聚化很容易形成公共危机事件。②单极聚化是指所有的观点朝着一个方向移动,趋向一致。单极聚化情况下,已聚集成团的网民,拒绝异质信息的进入,只相信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团体的影响下,失去自己的个性;由于缺少规则的束缚,整个团体处于狂暴的状态,容易引发舆情危机。

一、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特点

(一)扎根于社会,反作用于社会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伴随着阵痛,由于各种原因某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得到妥善处置。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发展过程中,微博提供广阔的言论天地,因此便成为急于解决问题的人们的选择。发布在微博上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事件,一般和普通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微博用户通过微博转发和评论、转发,大家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不同于一般的共识,并不是经过理性探讨形成,人们预先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就像是无意识的原子的结合,这件事一定要这么做才行。网络上大量评论的聚集,大量目光的关注,使得事件双方当事人在下一步如何行动时,必须考虑网络因素。极端情绪若是得不到梳理,将对网络空间造成极大的压力,更有甚者可能延伸为线下活动。

例如宜黄拆迁事件,在官方媒体报道缺失的情况下,通过微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起事件上。人们刷着微博,关注着事件的一举一动。枉顾法律的暴力拆迁让每个人感到愤怒,大家对这件事持不赞同的态度,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但同时也促进了政府现实行为的转变,政府对强拆行为明确表态,促进文明拆迁。

(二)言论带有既定倾向

中国社会处在变动之中,社会转型触动各方的利益,同时各方面的制度和规则仍处于不断摸索之中,各方利益很难得到完全满足。大多数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通人,现实生活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负面情绪很难得到完全发泄,微博是一个人际关系相对陌生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放肆的做自己。

引发微博群体极化现象出现的事件多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件,虽然事件主题不是用户,但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可能会遇到这些事件,人们对这些平常事件便深有共鸣。人们或许因为某个原因深受其害,或许是某个事件触动自己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恐惧,因此在微博上碰到这件事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并发声。在笔者看来,这些人不只是为事件当事人声讨,更是为曾经历过这件事的自己或未来有可能遭遇这件事的自己发声。这样的发声基于想象中的事件,带着预设立场,先入为主的,很难做到理性探讨。

二、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互联网成为“支持”平台

现在的互联网是以阿帕网为基础不断发展延伸。阿帕网诞生之初,设计者便秉持着开放、平等的精神;随后的互联网一直沿着开放、平等的道路发展。互联网没有设置统一的中心节点,而是采用去中心化的结构,使得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平等交流。互联网的发展正重塑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极大地解放了人们,也赋予人们更大的权利。互联网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可以上网,便能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为无法发声的群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不用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0和1创造了各种符号,这些符号遮盖了真实的人;IP地址随意变化,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又真实存在。

(二)微博传播机制为群体极化提供条件

1.匿名传播创造更多发言机会

微博现在处于匿名的状态,人和人之间互不相识,了解甚少。微博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来进行,双方是在对彼此真实信息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沟通交流的。与现实生活相比,这种匿名状态所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组成的。本我代表的是一个人最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自我是自己意识的觉醒,“我是谁”;超我则是指伦理道德中的我。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③微博的匿名设计使得自我无法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其他人不知道我的所言所行,为本我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空间,这个空间中的超我则受到压制。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法律等为人们交流提供了礼貌交流的范本,对各种不当行为形成制约;现实生活中会和很多人面对面接触,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扮演相应的角色,社会需要正常、成熟、值得信赖的个体;而在网络中,个人会感到非常的放松。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不便说出口的话语,在相当陌生的微博上反而可以畅所欲言,这种不受约束、不经思考的极端言论非常容易聚集,从而导致微博群体极化现象出现。

2.意见领袖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观点。两级传播是指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到达受众群体中,而是通过中介到达受众。此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媒体-意见领袖-个人”。“在每个领域和每个公共问题上都会有某些人最关心这个问题并且对之谈论得最多,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④微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意见领袖的存在。

微博是一個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看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一种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混合传播机制,技术上最大的创新便是“关注”功能使得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所发布内容不必逐个访问。⑤意见领袖往往拥有很大的粉丝量,个体可以随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弥补自己缺失的观点。微博的意见领袖通常都是大V ,受众对领袖的观点都是赞同的。每天刷微博刷到大V所发出的微博,便会在微博下面留言或者是转发来增加这件事的关注度;同时当搜索量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就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中,更多的人通过点击热搜关键词了解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造成互联网的狂欢

1.从众心理

微博是一个信息的呈现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微博用户也组成一个虚拟的社会。为了和群体保持一致不被孤立,群体中的人们会在观念和行动上不自觉的和整个群体保持一致;当自己意见和群体意见相左时,通常会保持沉默,随波逐流。

当微博上的人群看到某种意见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为了避免被孤立,便会接受大众的意见,或者是抛弃自己原来的看法,同意大多数人的看法。诺依曼1974年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为了避免陷入孤立状态,会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支持。当要对某件事情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首先会考察周围的意见环境,如果自己属于多数意见,就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若是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人,便会沉默或者是选择附和。就这样,多数意见成为优势意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持劣势意见的人越来越少,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2.集体无意识

在勒庞看来,群体中是缺少理性的,群体像是原始人一样,受到大脑无意识的指挥,冲动多变,缺乏理性,极易受到歪曲。即便由精英人士组成,像普通人一样丧失理性,做出非常冲动的行为。当某一事件在微博平台发酵,关注此事的人们短时间内组成了一个群体。群体成员有着大体相同的看法和诉求,群体内的个人极易受到感染和暗示,当群体内某个人发出某种信号,这种信号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极易引起情感的共鸣,通过相互传染会迅速的影响个人;该群体接触的事实和信息都是相同的观点,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才会接受,排斥与自己观点不相同的信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圈子内,群体的感情一致,既有倾向得到进一步肯定。

三、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使用者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培养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介和信息时的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根据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微博的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97亿;微博成立不到10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微博兴起为声音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不少人认为在微博的帮助下能够建构中国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由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不受政府和其他力量约束,个体可以在这个空间内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受到约束,公民们通过讨论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公共领域脱胎于成熟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公民政治参与素质保证了在公共空间的讨论秩序。⑥微博使用者在事态发展尚未明晰的情况下,听信一方观点,不利于微博公关领域的构建。因此提升微博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微博信息有真有假,同时还有人为博取关注度选择在微博上炒作,放出诱导信息,只为博人眼球和增加关注度。当某一事件吸引了绝大部分受众的目光时,首先网民自己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在事件发展不明确的状态下保持观望,等待事件双方发声,等待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

(二)媒体及时介入,力求真实

微博有传统媒体的账号和自媒体的账号。不少事件往往是由自媒体爆料,传统媒体账号随后转发跟进。在发布事件的过程中,只掌握事情的部分信息,无法从全局角度掌握实情;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往往以帮助弱小匡扶正义为借口,报道之初便已经倾斜立场,无法做到客观,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预设的立场很难被改变。传统媒体账号由于仍受传统媒体的监管,很难爆料相关事件,一般都只能在自媒体账号发布信息之后,以自媒体爆料为由头进行报道和跟进。因此微博自媒体账号需要考虑更全面,不博人眼球。自媒体账号可以通过自媒体联合会或者是建立属于自媒体的行业规则,通过行业规则和自律自行完成监管。

传统媒体也应发力。微博通常会成为很多事件的发源地,有些事件在微博上引起很多人关注,但是传统媒体很少跟进报道,两个舆论场之间的裂痕较大。传统媒体拥有采访权,可以对事件做完整的报道和跟进。传统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在网上发布事件的最新消息,增加事件的信息量,同时拓展自己的分发渠道,像是国内有些城市在地铁设置报纸摊位,人流量巨大的地铁是潜在的市场;传统媒体在增强信息量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强自己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发声,积极引导公众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政府做好信息公开,加强法制建设

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不少是因为相关信息闭塞导致的。现代社会信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日渐重要的资源;同时信息也是减少歧义增进理解的重要因素,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我们的信息社会应是有质量的信息而不是大量冗余无效的信息。政府应逐渐放开管制,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尤其政府成为事件当事人,一定要及时回应,不能用沉默对抗网上舆论。

微博上的群体极化现象经常导致过激行为的出现,像是微博评论留言脏话、谩骂、侮辱,给当事人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更有甚者从线上转移到现实生活,通过人肉搜索,公布事件当事人的电话、住址、工作单位等,让当事人承受双重压力。这些行为伤害当事人的相关权益,需要法律强制性维护当事人利益,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遏制极端行为,肃清网络不良风气。

四、结语

微博群体极化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微博群体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压力;若回应不当,则可能引发线下活动。对于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需实时观测网络舆论动态,及时引导。本文探讨微博群体极化现象仍存在不足,需从各个角度切入细致探讨。

注释:

①[美]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②王根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动力模型与仿真分析[J].情报杂志,2012(3).

③董秀娜.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4).

④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著、唐茜译.人民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⑤桑亮、许正林.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

⑥王子文.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理想与现实之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1(6).

作者简介:郑雪,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极化观点传统媒体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观点
双频带隔板极化器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基于PWM控制的新型极化电源设计与实现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