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识猷
女儿啾啾满周岁时,她拥有的玩具已经超过了她爸妈从小到大所有玩具的总和。
小孩玩具难买,首先必须安全。有小零件不可,会误吞。有尖锐突出不可,会扎伤。有绳圈不可,会缠绕窒息。相关新闻每条都像深夜恐怖故事:从前有个小朋友爱啃喷漆玩具,铅中毒了!有个小朋友吞了玩具磁铁,肠穿孔了!有个小朋友拿着氢气球,遇到明火爆炸了!有个小朋友爱玩模型车,跌了一跤,天线插进了眼球!还有些小朋友吃了纽扣电池……
玩具过了父母的“恐怖故事想象考验”关,还得过第二关:孩子是否喜欢。有回亲姥姥在街上看中一个蓝白色的跳舞机器人,这玩意唱着甩葱歌、闪着红蓝双色LED灯,横行几步、竖行几步,咻咻咻转圈圈……啾啾盯着这个天花乱坠鼓乐喧天的机器人看了会,吓哭了。
跳舞机器人,服役30秒,光荣退役。
吸取了教训,我决定买些比较“安静祥和”的玩具,唔,最好还要有教育意义,顺便“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都买一些,看看到底存不存在天生偏好。就目前观察来看,不管是洋娃娃还是玩具车,啾啾都相当一视同仁——抓到手,翻来覆去看几眼,然后就远远地丢出去。非要说偏好,她的偏好就是盒装抽纸,把面纸抽出来丢掉时手速可达200+APM。
对孩子而言,玩具是最初的玩伴、财产和认知世界的开端。但对家长而言,说心里话,家长买玩具图个啥?不就图孩子能坐在那里安安静静自己玩上几小时别来闹我吗!虽说一岁的小孩能专注地玩五分钟就算天赋异禀,但挡不住家长心存侥幸:说不定世上有个玩具是我家崽子的“命中注定”,一见就情有独钟,一玩就爱不释手……怀着这样天真美好的期待,买回家的玩具堆成小山,而“命中注定”依然不出现,才不得不沉痛承认:真爱的力量可能被过誉了,不管是对人的真爱,还是对玩具的真爱;另外,还是要相信科学,人类大脑管自制的前额叶皮层得20年才能发育成熟,在那之前……养娃不易,且养且珍惜吧。
到底怎么挑玩具?原则一,少比多好,给两个玩具好过给二十个玩具。太多的玩具不但令孩子分心,还会令他们感觉焦虑甚至不堪重负。完全没得选不好,但选择也绝不是越多越好。原则二,“简单枯燥”比“繁复好玩”好。比起精心制造但玩法固定的玩具,看似无聊的日常用品反而更能激起创造力和想象力。一把水枪就是一把水枪,一个打鼓小人也只能是一个打鼓小人,可是一个小纸盒可以是洋房、跑车、太空飞船,一条浴巾可以是头巾、纱丽、反弹邪恶的帐篷。别忘了,小孩的天赋技能之一就是“假装”。
还有最重要的原则三,不管拥有多少玩具,小孩还是最想跟你玩。对小孩而言,最好玩的玩具当然是大人,爱着他们的、关注他们的、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做出反应的、愿意低头俯身让小孩赢的大人。亲吻代表“我不会咬你”;做鬼脸代表“我不会对你发火”;抚摸和挠痒痒(允许逃走,不强制挠痒)代表“我不会弄痛你”;模仿小孩的一举一动,代表“我知道你在看我,我也在看着你”;把小孩举高高,代表“放心吧,我不会把你摔下来”……大人与小孩间的大部分游戏,都在传达同一个信息:“你在我身边很安全,我爱你而且不会伤害你”。
啾啾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是她爸爸和她玩“谁抢了我的饼干”。她爸爸坐着,嘴里叼着一块饼干,目光看着别处。啾啾趁他“没注意”,迅速把饼干夺走。她爸则做出大吃一惊的样子,四处寻找,半天找不到,然后垂头丧气、非常夸张地一头倒在地上。整个过程中,啾啾都笑得几乎要打滚,跟偷到蜜糖的小老鼠一样心满意足。
那天晚餐,我给她爸爸加了一根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