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娜
(巩义市人民医院 产三科,河南 巩义 451200)
难治性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期间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同时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原因与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宫缩乏力等因素密切相关[1]。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挽救产妇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过去,临床多采用阴道填纱、宫内球囊压迫术等方式治疗该疾病,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需进行宫腔纱布填塞、结扎子宫动脉及介入术等治疗[2-3]。基于此,本研究对本院35例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旨在探讨该术式对患者出血量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9.82±3.04)岁;孕周 35~42周,平均(38.98±1.23)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9例;出血原因:凝血功能障碍1例,子宫收缩乏力11例,胎盘因素23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0.03±3.05)岁;孕周 36~42周,平均(39.01±1.21)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0例;出血原因:凝血功能障碍1例,子宫收缩乏力12例,胎盘因素22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①胎儿娩出后1 h内,出血量 >1 500 ml者;②经按压子宫,使用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缩宫素等后,仍出血不止者;③出血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接受手术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对照组采用Bakri球囊压迫术治疗:在剖宫产期间,经患者宫颈内口放入宫腔水囊,经阴道牵拉导管末端,注入200~500 ml生理盐水,若患者宫腔较大,可将阴道囊塞入其宫腔内,同样注射生理盐水,约100~200 ml,注水同时关闭切口,待水囊处于充盈状态后,经阴道后穹窿处填塞纱条,在宫底部画线,将引流袋与宫腔引流管相连接,随后仔细观察患者子宫出血情况及子宫张力,24 h缓慢将水囊取出。对双胎分娩患者,可适量增加生理盐水量,若患者为初产妇或存在剖宫产史者,应减少生理盐水量。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剖宫产术中,于患者子宫下段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国药准字H20094183),随后对其子宫前后壁给予双手加压,观察出血情况,观察时长为3~5 min,以判断手术成功几率,若出血情况有所控制,则手术成功几率较大。使用1号可吸收线在患者子宫切口右侧下缘3 cm距离其右侧子宫边缘3 cm处进针,缝针需穿过宫腔至子宫后壁处出针,将1号可吸收线拉至其宫角距离右宫角约3~4 cm处,并穿过宫底浆肌层,出针,随后以向下、向内的方式挤压宫体,同时拉紧缝线,打结,以同样的方法在患者子宫左侧切口下缘与其子宫后壁处进针、出针,穿过子宫底左宫角浆肌层,拉紧缝线后打结,缝合子宫切口,仔细观察宫缩情况,约15~30 min,最后确认阴道流血渐止、子宫色泽红润及子宫收缩变硬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后,关腹。
①记录两组输血量、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恢复时间;②记录两组产褥病、术后发热、盆腔疼痛发生例数;③记录两组二次手术例数。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输血量、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输血量/ml 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切口恢复时间/d对照组 35 768.62±105.32 1 136.62±304.91 50.18±10.25 9.54±1.36观察组 35 504.18±122.29 843.59±218.36 38.49±9.78 7.15±1.28 t值 9.694 4.623 4.882 7.57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 =0.006)。
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突发性强、出血量多及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易促使患者丧失再次生育的可能性[4]。大部分研究证实,剖宫产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者,其中子宫瘢痕、子宫畸形等均为其危险因素,而且产程延长、子宫肌肉水肿、重度子痫前期及肌纤维病理改变等均可诱发子宫收缩乏力,进而致使产后大量出血[5-6]。
在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手段中,子宫动脉栓塞需要特殊的设备以及技术,填塞时不可留有死腔,且留置时间较长,存在子宫卒中、宫腔感染等风险,同时取条时易再次引发大出血,故用于剖宫术中并不合适,还易增加二次开腹手术或接受介入治疗的频次;子宫切除术虽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其将导致患者永久性丧失生育能力,致使其生存质量较差,还易引发医疗纠纷,故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子宫动脉结扎术的出血控制率仅为42%左右,其技术要求较高,手术创伤较大,若在结扎过程中对髂内静脉造成损伤,将出现不可控制性大出血等风险;而改良B-Lynch缝合术为控制产后出血的有效缝合方法,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及预后良好等优势,可有效促使患者子宫容积在短时间内减少,血流速度减缓,利于局部血栓形成,同时通过缝线对子宫产生的加压作用,可有效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效果,适用于患者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利于基层医院大力推广[7-9]。此外,该治疗方式对前置胎盘下段收缩欠佳、胎盘粘连、胎盘剥离面弥漫性出血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导致的难治性出血均具有明显的效果[10]。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可有效争取产后出血的抢救时间,利于降低子宫切除术,减少出血量,进而保持生育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血量、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减少术后出血量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的积极作用。
改良B-Lynch缝合术中注射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利于关闭胎盘剥离面血窦,进而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其注射后的吸收速度较快,约15 min便可达至最高浓度,可持续2 h左右,对羊水过多、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产程时间长及双胎的患者,在术中胎儿分娩后,于子宫下段或宫体内注射该药物,可起到有效预防出血的效果[11]。此外,术中使用的1号缝线仅在产妇浆层肌内穿行,并不会穿透子宫黏膜,可有效减少缝线对子宫腔产生的刺激,利于降低产褥感染率,而术中降缝线固定于子宫,可有效防止滑脱,避免引起其他器官梗阻、套叠现象,而且1号缝合线的韧性较好,打结较为可靠[12]。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