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

2018-12-27 03:49刘国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1期
关键词:晚疫病块茎种薯

刘国辉

马铃薯又叫土豆,在我国种植普遍,尤其是北方地区广大农民特别厚爱的产业支柱作物。土豆从栽种到收获历经出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其稳产高产十分重要。它是世界的第四类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蛋白质以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被人们广泛的喜爱,并且马铃薯适应性广,只需进行简单栽培,就能获得高产量,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中国的北方大面积栽培。

一、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二、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马铃薯的根系和块茎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要求土壤耕层深厚湿润,通气性良好。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抢墒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土垡细碎。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播种: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1)土壤10 cm深处地温达到8~10℃时播种;(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 d为适播期;北方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播种。(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 h,有适量降雨。多雨地区要实行小整薯播种,避免田间烂薯,造成减产。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出苗后立即逐块逐垄检查,发现缺苗立即补种。补种时可挑选已发芽的薯块进行整薯播种。

2.中耕培土深中耕高培土可以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避免块茎暴露地面晒绿,降低食用品质。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栽培制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春马铃薯播种后所需时间长,容易形成地面扳结和杂草丛生,所以出苗齐后就应及时中耕除草。在植株封垄前进行高培土,以利增加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

3.适时灌水从播种到出苗阶段需要水分最少,一般依靠种薯中的水分即可正常出苗;出苗至现蕾期是马铃薯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的关健时期,土壤水分的盈亏对产量影响最显著,这时保持土壤湿润,是培育植株丰产长相的关健;现蕾至开花正是结薯盛期,需水量达到最高峰,这时不断供给水分,不仅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形成膨大,同时还可以防治次生块茎的形成。浇水应避免大水漫灌,最好实行沟灌或小水勤浇勤灌。

四、科学肥水管理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施肥應掌握“攻前、保中、控尾”原则,当幼苗出土80%N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在马铃薯苗期开始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优质高产。增施热性肥料。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和新高脂膜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因热性肥料可增加地温,钾能影响细胞的透性,提高细胞的浓度,因而增强抗寒性。霜冻发生后应及早巡查,发现植株有霜,抓紧在早晨化霜前及时喷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缩小温差,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

五、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马铃薯的病害和虫害较为普遍,主要有:病毒病害、晚疫病害、瓢虫害及蚜虫害等多种;对于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使用波尔多液、合理轮作以及薯种的抗病能力,对于虫害的常见防治措施有喷放药剂和人工捕杀。

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防治措施:(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2)监控天气状况,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 152100 黑龙江省望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晚疫病块茎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