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倩
1.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2. 上海城市非开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1.1.1 保障工期
无论多么完美的交通组织方案,只要占用原状道路来围场进行施工,势必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所以按时完工对减少施工道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反之,一个优秀的交通组织方案,可确保围场工程能按时完工,对工期的控制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1.1.2 保障交通通行
主干道占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应保障附近交通枢纽中心的交通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量,如道路通行能力受施工影响有所降低,则需通过多种措施来进行补充。
1.1.3 可操作性及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即交通流量的统计分析、交通流量模拟计算、交通通行能力影响分析、交通组织管理控制等理论,正确做到交通组织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是该交通组织方案针对项目,其研究成果应能反映到现场实施中,便于施工操作,并指导项目的实施。
1.1.4 安全性
占路的交通组织方案中,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基本都邻近施工区域,有的甚至需要和施工区域合用部分空间。这就要求方案需充分考虑实施期间的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不单单是指外围的公共交通需要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安全,同时也要求施工区域内的施工作业必须不影响外围公共交通的安全,是双向双重安全控制原则。
1.1.5 时空性
城市交通流量有着很显著的潮汐性,即早晚高峰、双休日及节假日的车流量有着明显的上升,而白天午间及深夜时的车流量又会呈现直线下降。同时,施工区域内的工作也带有时空性的特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2.1 交通分析总体流程
为制订科学、可行、有效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需要前期组织力量对工程周边的道路路网、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设备的人来进行,并取得交警部门的同意[1-2]。
1.2.2 调查对象及数据采集
作为交通组织方案编制的重要依据,在方案编制前应做好占用道路的路况现状、交通现状、公交通行状态、道路周边现状及规划、出入口的详细调查。另外还需要调查占用道路所处路面的通行能力,结合占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工期等因素形成最终的数据表。
1.2.3 占路施工的策划
优化占用道路的面积、工程施工工艺及工期,将对占用道路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施工策划上要做相应的考虑。例如沿道路方向的管道施工应分段、分区域,减少占路面积;而垂直过路或在交叉路口施工时,宜采取“日盖夜做”的方式避开对交通的影响。
1.3.1 占用道路断面
按照审核批准后的交通组织方案及图纸实施占路断面施工,并确保现场按图实施到位。施工区域与原有道路应采用围挡隔离,合理利用占用面积进行施工,尽量能做到“占一还一”的交通通行要求。在无法满足交通通行要求时,可以修筑临时道路。
1.3.2 机动车车辆交通组织
作为道路上通行的主体之一,机动车行驶速度快、载流量大,是交通导向管理的优先对象。在道路上需划设标线、指示标志,在所占用道路起始端放置施工警示标志,配备夜间警示灯。特殊路段可加设禁止停车、掉头、超车等标志。还可结合工程情况,采用如调整交叉口信号相位与配时,禁限车种,实行单向交通、单双号通行,设置专用通道等管理措施。
1.3.3 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组织
非机动车、行人通道应用隔离护栏将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隔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生命财产安全。过街人行道标线需设置合理,前方变道或受阻时,提前设引导标志并提供绕行信息,保证通行连续性。
1.3.4 公交车辆交通组织
占用道路中有公交站点或公交线路时,需要对线路和站点进行调整。调整方案需与交管局及公交运营方沟通协商,并作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的一部分。在翻交实施前应提前通告民众,站点调整后的位置宜选择在原站点附近,线路调整应尽量满足原线路出行居民的需要。
1.3.5 出入口交通组织
出入口交通组织应保证各类车辆及人员通行顺畅、进出安全。在出入口应设置停车让行、非机动车下车推行、注意来往车辆等提醒标志;在出入口前方应设置减速、限速等提示标志,且出入口周边必须保证通视。
上海市北翟路(外环线—中环线)快速路工程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是进出虹桥枢纽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重要通道。它西起现状北翟路外环线立交,东至北翟路中环线立交,自西向东依次下穿协和路、福泉路、淞虹路、平塘路、剑河路(图1)。道路呈东西走向,布置为地道双向6车道+地面双向6快2慢。
2.2.1 车流量统计
图1 工程平面示意
经统计发现北翟路各断面地面西向东流量要远高于东向西流量,平峰流量相对较低,高峰聚集效应明显,早高峰出现在08:00~09:00,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图2),车种构成以客车为主,12 h货运车比例仅为7.2%。
图2 北翟路分时段车流量
2.2.2 公交站点、线路统计
施工期间北翟路沿线公交线路有6条,分别为74路、北青线、沪北青专线、836路、190路、安虹线。由东向西3个公交站点,由西向东2个公交站点。
2.2.3 区域路网流量分析
从现状分析,目前中环线—沪宁高速—外环线已呈现严重拥堵,分流条件不佳,本工程的实施将使市区通往虹桥枢纽地区的北通道丧失,面对正在运行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带来的交通量的增长,势必会增加现已不堪重负的延安西路高架路的交通压力。
2.2.4 工程施工安排
北翟路地道作为虹桥枢纽的重要通道,是上海市政府督办的市重大工程。工期紧、施工面域广、工序相互穿插,需要同时施工公用管线搬迁、市政排水管道、深基坑、混凝土模板结构、市政基坑回填道路、市政排水箱涵、防汛墙(含外围堰)等工程。
本工程深基坑需要占用道路宽度27 m,现有道路宽度局部最窄处仅为34 m,此处施工区域外道路宽度仅可供双向人行+非机动车通行(7 m)。
2.3.1 总体疏导思路的讨论与制订
占路施工在交警部门审批时,第一注重的原则即为“占一还一”。这个原则在本工程中是无法实现的,需要缩减车道数量和另辟蹊径,来解决工程与交通间的矛盾。在掌握了大量的流量数据后,发现东向西去往虹桥枢纽的通行需求是刚性需求,因为赶往机场、火车站的车辆必须提前到达且载行工具多为机动车辆,而西向东离开虹桥枢纽的通行量不是很大,且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在结合多种综合因素后,交警部门同意将北翟路上的车道数量按表1进行变更,并将此总体疏导思路作为施工期间北翟路道路最低通行保障要求。
表1 北翟路施工期间车道变更方案
2.3.2 占路策划
1)道路周边地块的利用。本工程部分路段的道路旁有宽15~25 m的绿化用地,在占路施工前通过政府部门出面与绿化管理部门协商,借用部分绿化用地作为临时道路通行,尽量减少基坑工程出让栈桥板作为社会道路的面积。
2)分区分幅施工。本工程按照路格划分为10个区段,施工中将路幅宽度富裕、施工便捷快速的区段基坑先行施工完成并回填恢复道路。道路恢复完成后可开放给社会车辆通行,将其他区段通行车辆分流至附近交叉路段,利于后期施工。另外,对于道路路幅宽度不满足一次性占路施工宽度要求的分区区段,则采用将道路分南北2幅的方案,通过2次翻交将基坑围护施工完毕,从而进行后一道工序的施工。
3)避峰施工。本工程中涉及到的市政排水管道如果处于交叉路口或高峰路段,则采取“日盖夜做”的错峰施工措施。将施工作业与交通通行的时间错开,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4)出让栈桥作为社会道路。由于某些路段路幅宽度不满足一次性占路施工的宽度要求,将基坑围护分为2次施工,然后闭合封闭。在第1次分幅占路施工时,可以浇筑出基坑工程常用的栈桥板,用来作为第2次分幅占路施工时的社会通行道路。
5)出入口管理。对于部分临街企业的出入口,如有2个及以上的,与其协商交替开启或封闭。只有唯一出入口的,在侧方道路或后方开启新出入口。
6)利用区域路网的分流疏导。采用道路施工提示标语从外围道路就开始分散车流量,在施工路段前设置指示标记,提醒车辆道路疏散方向和绕行路线,在施工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车辆注意通行安全,通过“分流、疏导、安畅”的六字原则来保障交通通行。
2.4.1 公告
正式占路施工前2周,通过新闻媒体将施工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和绕行建议告知社会,施工道路附近居民、企业则通过宣传单的形式发放到每户。
2.4.2 外围标识标牌
正式占路施工前1周,利用夜间及双休日车辆空闲时段将外围标识、标牌安装到位,部分不宜提前展示的文字或标识用反光膜覆盖,再待翻交当天撕去。
2.4.3 公交站点
方案得到交警部门认可后,立即与公交运营部门沟通公交搬迁方案。正式占路施工前1周,将公交绕行或站点更改公告张贴于公交站点和公交车辆内,翻交当天将移位后的公交站点启用。
2.4.4 施工围挡或临时道路
正式占路施工前将翻交需要的临时道路或施工围挡施工完成,并利用其架设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指引设施,待交通翻交当日启用。
2.4.5 交通标线画设
临时道路施工完成后就画设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第1遍可采用冷漆亚光涂料,待开放通行后视车辆通行状态再作局部修改。在最终定稿后,第2遍涂刷交通标线时可采用热漆反光涂料,可保证标线的耐磨性及交通的通行安全。
2.4.6 交警配合翻交
正式占路施工当日需要交警部门出动人员辅助翻交工作实施,翻交时间宜选在周末晚间。
2.4.7 观测及修改
交通翻交实施完成后,观测整个翻交路段的交通通行情况,对道路拥堵点或事故易发生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商讨相应的修改措施。
通过精细的交通组织和不断的优化修改,最终北翟路工程施工后,周边道路没有发生常态化的拥堵。
施工交通组织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组织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体现了施工组织上的效益性、程序性,更需要交通体系上的安全性、社会性,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并去异求同,才能最好地发挥出功能与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