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
——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视角

2018-12-27 10:47李宝会
唯实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产率要素江苏

李宝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高质量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创造”与“制造”的根本区别在于,创造要求具备原创核心技术、可控的创新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高效率资源配置体系等。全要素生产率源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转换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这与“创造”的本质特征高度契合。本文研究“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必要性,指出“江苏创造”本质特征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利用索洛余值法、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指数法)定量测算全省制造业及31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现“江苏创造”的掣肘,提出加快“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路径。

一、“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必要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美元价格计价为1.3万亿美元,若作为独立经济体可位居世界第14位左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仍待提升。2017年江苏人均GDP为15876美元,是美国、日本、英国的40%,德国和新加坡的3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6745美元,是美国、新加坡的20%,日本、德国、英国的30%(2016年)。2017年江苏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广东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强度0.68吨标准煤/万元,比广东高30%。

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现实路径。江苏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与此同时,江苏多数制造业行业处于加工组装等产业链中低端,在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增加值率低。近几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维持在22%左右,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兄弟省(市)。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率在32%左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接近40%。

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求。目前江苏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30%左右,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政府研究室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江苏制造部门65%的工业机器人、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

实现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江苏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2%,分别低于北京、广东1.4个、9.6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41518件,分别低于北京、广东4537件、4222件。2017年末,江苏有效发明专利量179963件,分别低于北京、广东73503件、28539件,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62.6%,分别低于北京、上海、广东11.6个、13.3个、12.3个百分点。

二、“江苏创造”的本质特征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求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高,自主创新成为增长原动力,这是“江苏创造”的核心标志。应习文测算表明,1950—2014年,德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77%,日本为1.01%,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贡献率占据主体地位。江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2017年达60%,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22.5件,比2013年分别提高4.5个百分点、14.7件。2017年江苏共有5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各省份第一;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孵化企业超过2000家。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求结构优化转换,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这是“江苏创造”的战略目标。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2017年末,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比2016年末提高0.1个、0.4个、0.1个、0.1个、0.2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本外币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比2016年末提高0.1个、0.7个、1.0个百分点。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求高效率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这是“江苏创造”的内在要求。企业是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主体。《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名单中,江苏3家企业上榜。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江苏占56家,民营企业500强江苏占94家。2017年全省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66.7%,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百强企业增加值总量占比2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求高素质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这是“江苏创造”的重要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1995—2004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1.99%,2004—2010年达0.73%,主要得益于美国拥有更好的教育程度、更高的人力资本支出。江苏人力资本较为雄厚,2017年末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5年,比2000年提高1.7年;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1.3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1.66万人,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5人、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9人、江苏“外专百人计划”50人。

三、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定量测度

1.索洛余值法

索洛余值法界定。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测算方法,Yt=AtKtαLtβ=A0emtKtαLtβ。其中,Yt为第t期制造业总产出,Kt为第t期制造业总资本投入量,Lt为第t期制造业劳动投入量,t为时间变量,A0为制造业初始技术进步水平,m为制造业技术进步系数,A0emt代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α为资本投入系数,β为劳动力投入系数,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α+β=1。

数据来源与处理。总产值反映制造业产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反映劳动投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物质投入,固定资产实际折旧率假定为5%。

模型处理及结果。利用表1数据,用几何平均法得出制造业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对于部分异常值通过移动平均法进行预处理,并把α=0.336,β=0.664代入公式,结果如下:

2004—2017年,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处于37—52%之间,呈现高位回落、逐步企稳、小幅回升的态势:一是2004—2005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52.91%、56.85%。二是2006—2011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贡献率总体呈现下降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达到该周期峰值,达48.58%,随后几年持续下降,2011年降至38.78%。三是2012—2014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贡献率稳步提升,2015年、2016年略有回落,2017年再次提升至41.60%。

2.数据包络分析法(Malmquist指数法)

采用DEAP2.1软件对2012—2017年江苏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制造业及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势呈现由降转升并总体保持稳定态势。2013—2017年,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46%。其中2015—201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拉升因素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2017年制造业技术效率大幅增长13.3%,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因。

多数先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势好于制造业整体水平。2013年汽车、仪器仪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长0.1%、15.5%,而制造业整体下降12.4%,2014年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态势,但先进制造业下降幅度低于整体水平。2015年医药、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16年医药、仪器仪表制造业,2017年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整体制造业水平。

部分重工业在规模效率拉动下全要素生产率增势较快。2017年在去产能、“263专项行动”、环保专项整治影响下,全省加大淘汰落后重工业企业产能力度,技术先进、达到环保标准的大中型企业产能得到有效利用,行业规模效益得以释放。2017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模效率分别增长9.0%、6.9%、14.5%,是拉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因。

部分重点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势偏低。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苏制造业第一大行业,2017年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7%,2013—2017年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势相对偏低,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015年以来汽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2017年下降10.3%。

图3:2013—2017年江苏电子、汽车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技术效率成为多数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导因素。2016年31个制造业行业中,技术进步效率均大于1的行业有10个。2017年所有行业技术效率均大于1,最低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仍达1.108,最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1.353。

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掣肘

测算表明,2013—2017年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46%,对制造业产出平均贡献率为43.97%。吴先华研究表明,1999—2006年美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是我国的4—5倍。制约江苏创造的核心是,原创核心技术匮乏,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偏低,高端产业规模效应不足,创造主体中领军型创新企业偏少。

原创核心技术匮乏。自主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低。2014—2017年,江苏技术引进支出总额占研发经费支出的百分比分别为66.1%、65.2%、60.1%、45.2%。2016年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支出的2.6%,低于广东1.6个百分点,大大低于美国、日本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2%,低于广东0.2个百分点,低于美国、日本、德国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表3:江苏与发达国家(地区)核心自主创新指标比较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从江苏工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看,2016年和2017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专利申请数、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2017年分别为15.58元、68.15件/亿元、24.93件/亿元,比 2016年下降 1.36元、11.05件/亿元、4.77件/亿元。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每万科技人员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为2078件、760件,分别比2016年下降134件和69件。

图4:2013—2017年江苏单位规上工业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出水平

高端产业规模效应不足。2017年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7.6%;智能电视产量占全国的0.97%;动车组和石墨烯产品产量为零。从高新技术产业看,2017年江苏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0.25%、0.59%,生物医药制造业占比分别为3.1%、7.2%。从细分先导行业看,2017年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244.8%、电子真空器件制造业下降37.7%、风能原动设备制造业下降13.1%、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下降12.6%。

创造主体中领军型创新企业偏少。江苏缺乏领军型创新企业。《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中,广东、浙江以华为、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及互联网行业,江苏多集中在建筑业、钢铁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江苏多集中于化工、冶金、纺织、房地产等传统产业。《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公司排行榜》中,40家上榜企业中没有1家江苏的科技型企业。《2018中国独角兽100强榜》中,北京51家企业上榜,广东12家,浙江10家,上海7家,江苏只有3家。

五、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路径选择

立足战略规划引领,强化政府引导,构建多维度政策支撑体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产业、未来产业,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通过政府之手推动研究开发,促进企业产品更新,组织规模经济。发挥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力,为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提供政策环境。

立足原创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基础研发投入,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围绕重点新兴产业,以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为目标,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有效提升技术自给率。深入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原创核心技术产业基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制定和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立足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强化产业载体建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聚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做强优势产业,做优龙头企业,做全产业链。加快南京智慧电力、苏州纳米材料、泰州生物医药、常州石墨烯、镇江航空航天、昆山工业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的培育。设立先进制造业集群投资基金,加大专项资金改基金力度,对集群内引领性、基础性、高成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立足高效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构建高效顺畅的成果转化体系。明确企业技术创新、大学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政府制度创新的分工定位,打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通道。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与成果转化的主体,引导大企业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发挥好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作用,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通过打造创新联盟、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切实增强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的能力。

立足高端人才队伍培育,强化人力资本保障,构建雄厚的人才支撑体系。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突出高精尖缺,聚焦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战略科技人才靶向引才,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校企联盟建设,联合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猜你喜欢
生产率要素江苏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