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春 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每一种文明都有能源基础,农业文明的基础是柴草能源,工业文明的基础是化石矿物能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对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能源的形式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未必能够把握住总体走向,我们也不知道未来能源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这就是能源迷人的地方。
谈能源这个产业,不能脱离科学技术,同样不能脱离我们身处的文化、社会。人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所谓人文的东西,还是所谓科学技术的东西,其实都是被人类文化所主宰。很多人在谈到能源的时候会强调技术,认为能源就是技术的问题,但忘了技术是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历史的现状而发展的。人类社会有历史背景、有特定的文化、有具体生活的现状,这一系列现实问题都会制约科技的发展。
中国人如何理解“文”这个字,文化、文明、文艺、文学所有这些词都建立在对“文”的理解,早在孔子那个时代,古人对“文”这个字的解释就非常了不起,“文”就是经天纬地,天地万物,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安排清楚。
我一直认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谈能源与文化这个话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维度。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讲能源的时候离不开“文化”两个字,因为当我们要发展能源产业时,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过去,我们要知道以前的人跟能源有什么关系,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状和当下的生活;其次是对现状的认识,只有实打实地从我们所处的时间、空间入手来研究能源的现状,只有立足现实,我们才能够借鉴,才能够学习,才能把自己的优点跟不足看清楚;最后是未来,只有我们眼睛盯着未来,才能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才能把当前的很多困难消化掉。不然,人老盯着眼前的事,心里全被现在塞满了,就没有思考的空间了。
能源的发展和变革要以人为本,把科学技术放在现阶段的文化和现实生活里面,能源能让我们更好地、更健康地生活。当下我们说的最多的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很多专家都会把重心放在技术上,而忽略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这些重要的方面。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历史文化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是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发展脱离不了这个时代,脱离不了国家和民族。
绿色文化和绿色能源,“绿色”指的是一种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不单是科学技术上的生命力,还有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生不息。如何在能源发展上做到可持续的发展,这不单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这其实对人类智慧和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谈绿色文化,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智慧,对生活、对历史、对未来,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对科学技术有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文化对于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就好比是一棵树的树根。发展能源,如果我们只站在国家战略和科技的层面考虑问题,抛开人民群众所理解的文化生活,就等同于只有一条腿走路,你很难做好。杭燃集团用一句话很好地形容了“文化”二字,他们认为文化是原子弹,这个原子弹引爆之后可以把一个企业带上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它的力量很大。
想要发展能源产业,得把两个大事情摆好,一个是跟人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另一个是跟科学技术的关系。只有平衡好这两件事,能源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反之,就会碰到各种问题、很多矛盾、很多阻力。
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来看,它对能源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何能够做到这个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让这个行业能够保持一颗永远提供动力的绿色的心,用流行话来讲,就是不忘初心,永远年轻。
革命者永远年轻,革命不光是改变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革命,它在马克思主义中,是一个非常宽泛、宏伟的观念,它里面有改造自然界,改造现实世界,也有作为人对自身的可能性的完美发展,以及最终的实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自由社会的到来。能源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问题也需要非常认真地处理能源问题。
能源从业人员应该有一种伟大的革命的精神,上天入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能源而战。这并不只是一个科学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文化的事情,是人人的事,天下的事。如果很多的文化人,绿色能源产业的从业者能够有更宽广、更深刻的心来理解能源与文化的关系,能源产业将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一个心怀着能源梦想的人,就是一个能源,所以每一个能源创造起来,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就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共享的、永远去发展的真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