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学习

2018-12-26 12:33肖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注入式新课程兴趣

肖丹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其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招胜有招”。其实没有死板的模式规定,而应因时、因地、因“生”不同而又特定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注入式”教学;兴趣;自学辅导

从事化学教学已经好几年了,很幸运刚接触教学时就正好碰上新课改。于是经常学习有经验老师的一些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1]。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2]。新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如何体现新课标的一些新理念一直都成为我们这些老师在备课组活动时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对于大部分的老师教授方法都属于“注入式”的模式,所谓“注入式”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流动的中央,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3]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介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注入式”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进步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天生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枢纽性题目、重点题目,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电化学基础》章节,只是简单地呈现了最基础的铜-锌原电池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对于充电电池、电解池也是介绍的很简单。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电化学知识、迁移电化学知识很不利,且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和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章节的教学中,对于电化学应具体分为三类:原电池、充电电池、电解池。其中又要着重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电化学的应用以及相关计算。这些是学生在简单的书本上学习不到的。

又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醛》这一小节,只是简单地呈现了醛所具有的最基础的知识点。比如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催化氧化以及加成反应。但是却没有介绍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断键原理。我们知道,有机反应是一类一类的反应,如果没有分析清楚断键原理,很难把这一类的反应掌握。而这个知识点书本没有介绍,所以需要老师来教学。当然是从简单的出发,然后让学生类推。

因此,教师的注入式教学很有必要。

但是,光有“注入式”肯定不够。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

二、“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进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题目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夸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教学现状[4]。

我认为,该模式适合的学生需要有一定化学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贮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前提和教学环境实事求是。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物质的检验》中,让学生根据离子共存的知识,猜测出可能有的离子组合,并通过讨论设计出检验方案,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准确。

再如,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有机合成》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小组学生首先从需要制备的物质入手,通过理论找出可行的方案,并设计出线路图;然后全班结合讨论分析哪种方案的可行性最高,适用性最强,继而得出最佳方案。

通过一些实际教学发现,学生能够在“探究—合作”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步了学习化学的爱好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其他模式

还有些教学模式可以借鉴。比如“兴趣激励”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

例如高中化学必修1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的特点,会举例出很多金属材料,于是,其中的成分学生便会上网去查,这也是课外知识点的补充。又如,在讲到《硫及其化合物》时,一讲起酸雨,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酸雨,学生们都很兴奋,争相发言,于是又可以进行绿色化学知识点的普及以及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探讨。

而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题目,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匡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5]。

我认为该模式适合那些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甚少的教学章节中。

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整章教学以及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的整章教学,这些章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也比较少,均可采取提出若干题目,让学生在教材中自主地找寻出谜底。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进步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流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夏竟文.《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讲义[J].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2006,第3页.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J].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第91页.

[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102-105页.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第26-27页.

[5]夏竟文.《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讲义[J].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2006,第7-8页.

猜你喜欢
注入式新课程兴趣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红外导引头注入式闭环试验的边界能力及一致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旁河注入式水库在黄土高原山区型河道调蓄工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改进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的研究与仿真分析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