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2018-12-26 12:33黄雅旻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

黄雅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的新说法,是新社会时代发展下,人们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当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的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积极有效起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式,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而落实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的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积极有效起来。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與关键能力。将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与课堂教学生态体系的四个环节(出示“学习导航”——自主学习,生成问题——问题驱动,归纳小结——合作探究,构建网络——拓展延伸)充分融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会慢慢积淀、提升、完善,最终能实现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终极目标。

1.语言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融合。

语言理解能力,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培养学生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展开。以学习导航来指导、检验、纠正自己的学习活动,通过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该环节,能很好地发展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学会学习”中的“乐学善学”这一素养。这也是目标学习法。目标学习法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形成能力,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是乐学善学的具体表现。

2.语言运用能力与问题驱动的融合。

语言运用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在课堂中通过预习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自主深度学习,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习的本质就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学会思考、提出问题。较简单的问题自主处理,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与同伴进行微小组讨论,再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要提交全班讨论。通过这一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所思考的想法。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能交流顺畅,文从字顺,语言运用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3.思维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融合。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过去很多教师的教学都聚焦在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上,现在如果要在教学中同时关注学生这四个维度的素养,最难落实的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师针对文本设计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完成。在这个维度上,教材可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否有效果还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合作探究,提出各人的解题思路、方法,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得出解题方法、答案。老师不可轻易地给出评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最后得出较完整的答案。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素养,还能发展学生“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的素养。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够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与拓展延伸的融合。

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它作为培养孩子文学素质的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今后的文学素养,而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阅读与实践。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文学名著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依旧在我们面前所以它有足够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它的内在含义,它们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美、对丑的感叹,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课堂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只掌握课堂内的知识,还必须拓展延伸,课外实践。通过课堂的外延,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够让学生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等著.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6.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