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丹
陈开枝,原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他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第一秘书处副处长、第二秘书处副处长,直接为习仲勋的日常工作服务,见证了习仲勋创办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过程。
陈开枝说,正是在习仲勋的力争下,特区拿到了“准生证”,广东也争取到了进一步放权。可以说,习仲勋是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当时创办经济特区,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陈开枝:创办特区最大的天时,就是中央确定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不然有想法提都不敢提,这一点最为关键。
邓小平当时看得很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放开,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内部改革。他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当时有人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一个说法:雇工7个人以下,赚了钱用于自己消费的,算个体户;雇工8个人以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就算剥削,就是资本家。很多人借以反对包产到户,反对雇工。直到邓小平1992年南巡之后,市场经济才真正拿到准生证。
还有一点是,以前很多干部不出去,也出不去。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干部都出去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鲜明的对比。广东省委书记王全国去欧洲考察,非常受震撼。过去都说资本主义是腐朽没落的,他亲眼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后,认识发生了变化。王全国的汇报、与考察团其他成员的交流,更坚定了习仲勋的想法。所以考察团对创办特区也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习仲勋在创办特区这件事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陈开枝:习仲勋1978年4月来广东主政后,7月就去宝安视察。宝安和香港一河之隔,相去甚远。当时流传四句话:青年跑光,土地丢荒,干部难当,老年心慌。宝安农民一年平均收入134块钱,香港农民一年平均13000港币。习仲勋看了很难受,受到很大的触动,促使他思考怎么搞经济。香港缺乏劳动力,那就把加工工业引过来,但是需要中央放权。
所以,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中央要权,希望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邓小平肯定习仲勋的思路,因为与他自己的想法完全契合了。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让特区拿到了准生证。9月24日、25日,中央书记处召开第52次会议,广东向中央提出进一步放权。经过习仲勋的争取,书记处最终同意了广东的意见。
习仲勋在调回中央之前,既为特区拿到了准生证,又为广东争取到了进一步放权,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开拓者和积极推动者。一切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他是敢冒风险的践行者。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看待习仲勋主政广东的政绩?
陈开枝:习仲勋一生最大的两个亮点,一是在陕北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创建了陕甘边区和陕北革命根据地;二就是“文革”后主政广东,创办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很多人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邓小平把计划经济的鸟笼打开了,让鸟飞了出去,这就是社會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思维。而这个鸟笼,可以说是从南大门最先打开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习仲勋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陈开枝: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说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所以他的群众观点很强,对群众的意见都听得进去。
他考察问题很深入,工作那么忙还经常下乡,当时的交通很不好,山路颠簸。他考虑问题严谨细致,统战的思想观念很强,民主法制观念很强,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他的目光长远,行动坚决,大事清醒,也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