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全球抱负不应削弱

2018-12-26 08:41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47期
关键词:供应商全球化竞争

闫肖锋

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切。

前有中兴,后有华为,有一种看法认为,因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崛起,竞争的摩擦难以避免,这一天迟早要来。在一股与全球化相左的逆流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抬头,我们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并做好相应准备。

就如同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所说的那样,个别国家的一些人总是在讲华为“可能”会对他们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些人从来就没能提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华为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国家安全,这种基于“猜测”对企业正常经营设置障碍的做法是非常荒谬的。

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抵触由来已久,尤其是涉及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自2012年起,华为就被美国政府打上“安全威胁”标签,尽管华为当时积极配合调查,还是被拒之门外。随后,华为进行了种种努力,今年1月初,华为原本与美国当地的运营商Verizon、AT&T合作在门店销售手机,然而计划在公布的前夕相继撤销。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法案,出于安全考虑,禁止政府部门使用华为技术。当前,对华为的抵制也蔓延到了其他国家。

无疑,科技竞争是大国之间角力的一场暗战。从今后一段时期看,西方世界在关键科技领域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保持警惕将成为常态。

在这种“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此次孟晚舟案件的处理,仍要回到法律层面加以解决。事实上,这起事件可以被视为中国公司进军全球的一个标志性案例,其解决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可供后来者借鉴参考。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掌握更多的法律资源和工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前,对于加拿大和美国方面的指控,华为表示要依靠合法途径应诉或抗诉。应该说这是及时的、理智的、策略的。

华为事件引发思考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中国的科技发展应该回到封闭的道路,还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合作。有一种观点将华为事件解读为美国对整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无论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关起门来发展都不是好的选项。

当今,全球科技和经贸已融为一体。以华为为例,在最新公布的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包括英特尔、高通、博通等美国供应商共计33家,占最大比例,中国大陆供应商数量居其次,其他的分别是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德国4家,瑞士、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各有2家,荷兰、法国、新加坡各有1家。华为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代表,但显然它已经是一个辐射全球的公司,有着全球化的产业链。对于一家具有全球视野和抱负的企业而言,切断国际联系显然不在选项之内。

华为事件发酵后,12月6日晚间,华为发布了致全球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最近一段时期美国对华为有很多指控,华为多次进行了澄清,公司在全球开展业务严格遵守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华为称,不会因为美国单方面的无理行为而改变与全球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关系。

针对西方有些国家将5G核心网络中剥离华为设备,华为也回应称,网络安全问题不应该被“泛政治化”,更不该由于厂商所在国而被区别对待。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

因此,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国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然后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互通有无,这仍是未来世界的主流,也是中国倡导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要義所在。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供应商全球化竞争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竞争的合适位置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感谢竞争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