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经验看乡村产业振兴

2018-12-26 12:30曹慧
经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发展

曹慧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成都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极具特色,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重要策源地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备较高的起点。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调研时对其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与了充分肯定,要求成都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作用。近期,笔者赴成都市金堂县、郫都区和邛崃市进行调研,对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规划先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也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成都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条件,将全域分为“东进”“西控”“南拓”“北改”和“中优”五大板块功能区,并编制了全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分区域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规划。郫都区、邛崃市属于“西控”区域,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突出绿色高端农业和文创旅游融合。其中,郫都区离中心城区较近,属于成都的第二圈层,有利于承接城市居民对休闲旅游和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也具备良好基础,因此以高端精致、绿色有机为发展路径,主打农业文化遗产、田园综合体、“天府水源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品牌。邛崃离中心城区较远,属于成都的第三圈层,在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条件不如郫都,因此选择高效、精品农业的路子,按照“主导产业+核心园区+关键要素”集聚建设模式,著力构建特色鲜明、绿色循环、产村相融的精细农业生态圈。我们所调研的另一个地点——金堂县属于“东进”区域。“东进”区域位于龙泉山森林公园范围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因此在发展模式上突出生态休闲和高效农业。金堂是四川省丘区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农业大县,从地理位置上看,也属于成都的第三圈层,离中心城区较远,但依托龙泉山这一特色景观,在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金堂着力构建以食用菌、油橄榄、柑橘、金堂黑山羊为重点的“4+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建设“世界级城市绿心和城市会客厅”龙泉山森林公园,带动了两条乡村旅游循环线路的兴起,并培育了一家国家级康养基地。

培育发展新载体,促进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

乡村各种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节点,是整合城乡资源要素、激活市场的重要手段。《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模式融合发展”。川西林盘建设是成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因为林盘是特色镇(街区)和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成都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创建了“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规划建设100个规模在3-5平方公里的特色镇(街区),引导资金、产业、人口向特色镇(街区)流动,形成产业集聚、功能复合、连城带村的特色镇(街区)。郫都区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以及唐元韭黄(韭菜)基地、新民场生菜基地、云桥圆根萝卜基地、德源大蒜基地等,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高端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景观化发展。依托多利、湖西岛等有机农业项目,将园区(基地)与特色镇(示范村)等发展相结合,引导一二三产业适度集中,建设集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空间,推进农区、园区、景区互动的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品牌,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

农业品牌建设是实现质量兴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重要举措。成都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品牌运营的意识,做强做大区域品牌和公共品牌,制定使用标准、做好文化包装、强化营销策划,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如金堂县积极打造“田岭涧”农产品地域公共品牌,金堂姬菇、脐橙、黑山羊、紫薯、明参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邛崃积极打造邛崃黑茶、邛崃黑猪、邛崃渔香米、邛崃猕猴桃4个“拳头产品”品牌,并申报“邛崃黑茶”“邛崃黑猪”为四川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郫都区探索“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生产方式,全域实施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建设锦宁韭黄、云桥圆根萝卜、永盛生菜等一批万亩示范种植基地,打响“天府水源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除了产品品牌外,产业品牌也是提升乡村产业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如郫都区以川菜产业园为载体,以郫县豆瓣为特色,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同时深入实施“灌区轮作系统和川西林盘景观”保护工程,大力推广稻鱼共生系统、水旱轮作系统,挖掘“春台会”等地方农耕文化传统,打造展示川西平原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推进陌上花开生态农业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成熟示范多利农庄、战旗村、农科村、青杠树村等6个田园综合体,打造田园综合体品牌,最终形成由不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区域品牌集群。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挖掘

农业农村价值空间

随着我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农业多功能价值被不断挖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文化、共享农庄、康养生态等多种类型的新产业不断涌现,而信息技术等现代要素对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改造也不断加深,农村电商、物联网等新业态正在重塑乡村产业的要素组合方式。成都市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挖掘自身资源特色,推进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发展,增强农村服务城市的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农村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如郫都区加快电子商务示范镇(村)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模式,形成集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直销店和机关、学校、饭店等消费机构于一体的分层营销渠道体系和产销对接模式,促进农商融合发展。同时,以乡村旅游、川菜食品、文化创意为重点,推动三产互动、农旅融合发展。整合优美生态、川西林盘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设以中青城投国家田园创意公园为代表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集川西民居、特色林盘、农耕文化、农业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第六产业”,通过开发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旅游产品,增加农旅融合产业链利益点。依托绿色有机蔬菜及粮油种植,通过种植图案设计、品种搭配等方式,形成稻田、菜地、菜花等田园风光,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线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

坚持绿色高效,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振兴乡村产业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主攻方向。四川省是生猪调出大省,在协调生猪产业发展与乡村生态宜居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如金堂县按照“以地定畜、种养平衡、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打造10万亩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示范区。按照1亩地承载3-5头猪的标准,每500亩高标准农田内预留建设1个存栏55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的土地,有效解决了养殖场设施农业用地问题。并结合各乡镇产业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畜-沼-果(粮、菜)”循环种养模式,利用养殖沼液沼渣种植水果、粮食和蔬菜等,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在趙家、三溪、高板、福兴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域,已建成集中连片种养结合示范点81个,循环面积3.1万亩,实现“畜禽-有机肥-种植”循环发展和养殖污染“零排放”,成功达到了“三降三提高”,即降低化肥使用量35%以上,降低农药使用量30%以上,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5%,提高农产品可溶性固形物0.6%-1%,提高了生态效益;亩均降低成本400元,增加收入1000元,每个养殖场每年节约能源1.2万元。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从根本上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制度供给,健全要素保障,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成都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广“农业共营制”,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和再入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土地要素活力;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集体资产股权“双固化”,强化农村集体“统”的功能,鼓励采取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郫都区战旗村在四川敲响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锤。通过全面梳理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并进行挂牌公开拍卖,战旗村打开了社会资本有序进入乡村的大门,也为有情怀、有技术、有知识的人才在乡村投资创业提供了新机遇。2015年,战旗村利用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3.447亩挂牌拍卖,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公司,全村收益超过700万元,引进了乡村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项目4个,并吸引了一批人才下乡投资、村民就近创业。目前,战旗村引进甲骨文ERP原咨询顾问秦强创立“人人耘”互动种养平台,吸引了企业家、优秀大学生投资建设妈妈农庄、蓝莓基地等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就地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目前,郫都区已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38个、面积485亩,土地总价款3.28亿元。除战旗村外,还形成了青杠树村的“整理入市+田园综合体”、白云村的“宅改入市+都市农业”等新模式。

统一城乡布局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成都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在总结和学习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差异较大,在选择乡村产业振兴道路时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但谈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些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其实农村的第三产业还包括流通、营销等服务行业,融合的模式也有多种多样,要谨慎选择,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要使乡村能够留得住人、经济发展有持续性,还是要从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质量着手。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