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华民族代代传唱的诗歌是如何体现民族根基和灵魂,怎样理解唐朝的诗歌盛宴以及怎样阅读古代民歌和诗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曹旭,带领大家一起品味中国诗歌的源起、发展和历代诗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问:您曾提到,“一个人,一个族群,都需要有一个叫作‘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抒写情志、传递心声。从《诗经》开始的歌唱,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能否谈一谈《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产生的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民为什么用“诗”这种形式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答:《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上下六百余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后世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后的称呼。
《诗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我国的五经、六经、七经、十三经、十七经,不管我国重要的书籍如何组合,如何称呼,《诗经》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闻一多说周人能够在上下五六百年中编纂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诗集,这在当时语言、文字、音韵尚未统一,交通信息极不发达,甚至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很松散的联邦政权时代的局面下,这部语言统一、音韵一致、结构完善的《诗经》能够产生并流传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有人认为,周太师收集诗歌,整理诗歌,用统一的音韵、文字去改造诗歌,目的在于推广礼乐文化制度。但是,产生诗歌的根基,仍然是人,是人的生活。应该是先有“诗”,才有“诗教”和“礼”,才有“推广”。所以,我说,《诗经》中的所有的诗,都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问:曹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到,“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而且是一个‘诗性的民族’,这是比汉民族的‘围墙’――长城,伟大得多的民族根基和至尊灵魂,不用砖就可以垒得起来。”请谈一谈中华民族代代传唱的诗歌是如何体现民族根基和灵魂的。
答: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否则,他们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保卫国家和本民族的“围墙”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如果是“诗性的民族”就不同了,那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人”的灵魂应该是“诗”的。
问:“唐朝是诗歌的盛宴,而汉、魏、晋、宋、齐、梁、陈和北魏几百年民歌的传承,是为唐朝诗歌盛宴准备的各色原材料及调味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唐诗的本质是情景交融,兴生象外。它最主要的两个构成:一是诗歌中人的精神,有充沛的人的精神,语言刚健爽朗,我们就称之以有“风骨”;二是语言或雄浑、或绮丽、或清新、或自然、或飘逸、或华美,具备最大的诗歌形式美学要素。而这两个要素都是汉、魏、晋、宋、齐、梁、陈和北魏几百年民歌的传承,为唐朝诗歌高峰准备的。汉、魏、北朝民歌准备了“风骨”, 晋、宋、齐、梁、陈准备了词采等形式美学要素。
问:请推荐几本现代出版的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或传统文化的图书。
答:好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6位名家的力作,供鉴赏。
1、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于1908~1909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本书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奉其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先生是20世纪的史学大家,对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也颇有心得。《元白诗笺证稿》旨在通过对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叙事诗的考证,阐发唐代政治史。作者认为中国诗包含时间、人事、地理三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将所有分散的诗集合在一起,将同一时代人物关系和地域连贯起来,则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纪载之不足。《元白诗笺证稿》既利用中国古诗的特点来研究历史,同时又以史家的眼光来拓展文学的视界,开启了“以诗证史,亦诗亦史”的研究风尚,堪称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3、钱钟书《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有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钱先生素喜以小说家自居,故往往以小说家笔法勾勒形象、点染轶事;语虽简约,人物却活脱跳出。其论评皆警醒显豁,深入浅出,具体落实,常常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