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慧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井冈山 343600)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是由无数信念坚定、勇于牺牲的共产党人共同铸就而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用大爱书写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革命者也有柔情侠骨,他们一样有着儿女情长的热情向往、有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渴望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在儿女亲情与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抉择面前,大爱终究超越小爱,信仰终究战胜情感。他们把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化成一封封家书。本文通过选读几封红色家书,走进革命者的内心深处,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1927年8月底,毛泽东离开杨开慧及三个孩子去指挥湘赣边秋收起义,此后两人未再见面,一直到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毛泽东得到噩耗后,寄信给杨家:“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82年、1990年,在对湖南长沙板仓杨开慧烈士故居的两次修缮中,从墙缝中共发现了杨开慧的八篇手稿。经有关专家抢救整理,最终得以面世,只可惜毛泽东在世时未能读到。作为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当然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她未将这些书信寄出,而是把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忧伤深深地埋在心底。字字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现择两首以飨读者。
偶 感
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大半年没有毛泽东的音讯,她孤身一人带着三个儿子在长沙板仓苦苦守候。听说毛泽东的脚受伤了,好了没有呀?天冷了,只知道拼命工作的润之会记得添衣服吗?由于组织纪律和安全考虑,不能随意通信,她恨不得插上翅膀去远方见自己的丈夫。可是又不能如愿,心情万分痛苦。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天哪,我总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罢。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家人烧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一定□死方休。
他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他,不要他做事了,那样随他的势,他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他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
在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这天,杨开慧异常的兴奋。虽然毛泽东不在身边,但是作为妻子却不能忘。除了再一次失眠之外,她甚至突发奇想,只要自己多赚钱,丈夫就会回到自己的身边,过普通人的日子难道不好吗?她很想去见丈夫,可是自己毕竟是个女人,是个母亲,还有三个需要母爱的孩子。这让杨开慧难过不已,矛盾不已,这种思念之情几乎快要超出一个女性的极限了。
从这些信中,读到的是凄婉、揪心、撕心裂肺,两人是有着共同理想的革命情侣,由于投身革命天各一方、杳无音讯,她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通过文字来抒发波涛汹涌的情怀。字里行间是那么的真实、纯洁、高尚,耐人寻味。
1930年8月7日,陈毅安在长沙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妻子李志强在一年后收到了一封无字家书,这是两人之前的约定,不想却变成了现实,让人无法接受。两人在相识的近十年时间里,聚少离多,一直保持通信,这成为两人精神的寄托,也成为相互勉励的纽带。李志强在悲痛之余,顽强地把孩子抚养长大。陈毅安生前写给李志强的54封信被妻子精心保存下来,于2002年由儿子陈晃明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者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其中有这样的字句:
“我们既明了世界的潮流,有了阶级觉悟,我们的言语行动就要做一个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革命党员。”
“为革命而死,为民族谋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
“思前想后,除了我们努力革命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的新社会,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的真正恋爱,才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
“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们之间亦是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陈毅安,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舍小家、为大家,不恋儿女私情,不怕牺牲生命,表现了共产主义的英雄本色,他是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伟丈夫。这五十余封红色家书,有着那么朴实的语言、那么精彩的表述、那么真挚的情感、那么丰富的内涵,共产党人纯粹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跃然纸上。他也是血肉之躯,是丈夫,是儿子,但他还是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而战、为自由而战、为理想而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生是自由的,即使生活再穷困、战斗再残酷、条件再艰苦,也丝毫不会减弱为革命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的坚强意志。
1936年8月2日,身陷囹圄的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给儿子写下了两封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宁儿: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长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母爱是伟大的,赵一曼在信中提到愧疚与遗憾,没有尽到一个普通母亲的责任,那是因为自己是一位抗日的革命者,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责怪。虽然马上就要牺牲了,但她没有悲观绝望,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典范,希望孩子好好学习,长大成人后能继承母亲的遗志,继续斗争。儿子未能再见的母亲是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她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因为在遗书中,赵一曼始终未暴露自己的身份,信没能寄达,一直保持在日军审讯档案中,直到建国后才被发现。1954年,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老家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儿子陈掖贤才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他第一次见到母亲给自己的遗书,是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看后大哭一场,照原件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回家后,他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的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以此纪念母亲,并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他自幼饱受人间冷暖,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如今又为抗美援朝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在短暂的28年青春中,他从未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不搞特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湖南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藏着一封特殊的信,是毛岸英于1949年10月24日通过向三立转给自己的舅舅杨开智及其他亲属的。
三立同志: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皇亲国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而对于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能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工作下去……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面对曾经抚养过自己的亲舅舅杨开智,他所提出的要谋一个厅长的职务,毛岸英非但不能违反组织原则帮这个忙,还耐心规劝,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政权,就是因为廉洁奉公,不搞任人唯亲、以权谋私。毛岸英作为晚辈,一方面关心长辈亲人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直言不讳地指出,共产党人所讲的人情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符。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毛泽东父子作出了表率,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透过这些信笺,字里行间再现了革命者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执着。新时代重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不断从中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铸就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和理想追求。同时,要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担当,锻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素质与能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