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因素分析

2018-12-26 09:26钱立庭杨丽萍陶振超张洋洋黄一凡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腔癌白蛋白粒细胞

王 如 钱立庭 高 劲 周 燕 杨丽萍 陶振超 何 建 张洋洋 黄一凡

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放疗一科,安徽合肥 230031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的占比达到1.9%~3.5%[1]。放疗是治疗口腔癌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病情和减少复发有着重要价值。但放疗后患者易发生口腔感染,发生率高达19.3%~41%[2]。口腔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给肿瘤治疗带来不良影响[3]。因此,应及早识别口腔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本次研究对2013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放疗的152例口腔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生口腔感染与未发生口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放疗的152例口腔癌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标准: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口腔癌;牙龈健康,无义齿或龋齿,无残冠和残根;放疗前无口腔感染;放疗前1月内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临床资料完整。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95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61.35±14.07)岁。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单次照射剂量1.8~2.0 Gy,总剂量50~70 Gy,感染组总剂量(58.64±7.12)Gy,对照组总剂量(57.09±7.51)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05)。

1.2 定义标准

口腔感染:发现口腔炎后采用病原学检测判断是否感染,结果分为是或否;口腔健康习惯:采用曾定芬等[4]制作的口腔健康习惯调查表进行调查,11~18分为良,11分以下为不良;吸烟:每日吸烟数≥5支,吸烟史≥2年;饮酒:日均饮酒量≥20 g;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标准分>50分为焦虑[5]。

1.3 研究方案

抽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放疗后是否发生口腔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研究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口腔健康习惯、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手术情况、同步化疗、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焦虑、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白细胞、粒细胞、口腔pH值、Kamofsky评分等,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构成比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口腔感染发生率为25.00%(38/152)。一般资料见表1,感染组年龄、口腔健康习惯、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手术情况、同步化疗、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及粒细胞等指标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影响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将年龄、口腔健康习惯、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手术情况、同步化疗、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化疗周期、血清白蛋白及粒细胞等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40g/L、粒细胞≤5×109/L、不良口腔健康习惯、居住地为城市、同步化疗、未手术、术后放疗为发生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2 影响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口腔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中口腔感染发生率高达25.00%。口腔感染对患者的饮食及治疗均有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放疗中断。因此,识别口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价值。目前认为口腔感染的发生与放疗对患者口腔黏膜及免疫系统造成的放射性损伤紧密相关[6]。但个人免疫功能、社会学特征、治疗方案等因素在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发生发展中也有一定影响[7]。

本次研究发现,年龄>60岁及居住地为城市这两个社会学特征是影响口腔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时患者放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风险增高2.939倍,这可能与患者年龄增大、免疫能力降低有关。但实际上年龄因素无法提前干预,针对此类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给予对症治疗,防止口腔感染病情加重[8]。较多研究发现城镇人口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率高于农村人口[9-11]。本次研究发现居住地为城市时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风险较农村增高5.529倍,危险度仅次于不良口腔习惯与未手术。城市具有人口密度大、耐药菌群多、带菌者基数大等特点,居住在城市较居住在农村更易感染细菌,因此放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风险也更高[12]。

本次研究中,血清白蛋白≤40g/L、粒细胞≤5×109/L、同步化疗、化疗周期≥2次被证实是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四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40g/L与粒细胞≤5×109/L是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的表现。免疫抵抗能力下降后机体接触各种细菌均可能诱发口腔感染。化疗对患者口腔黏膜屏障有直接破坏作用,还可导致口腔唾液减少[13]。此外,化疗也对患者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有损伤作用[14]。因此,同步化疗可能进一步减弱口腔的抵抗能力,导致口腔感染发生风险增高。因此,对于血清白蛋白和粒细胞水平下降的患者应积极调整用药和饮食,促进其表达水平的增高。同时,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同步化疗及多次化疗[15]。

不良口腔健康习惯是本次研究中危险度最高的影响因素。不良的口腔健康习惯导致口腔内滋生大量细菌,加之口腔癌患者免疫功能较低,极易发生口腔感染[16]。因此口腔癌患者放疗后应尤其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诱发口腔感染。本次研究发现,术后放疗较术前放疗口腔感染发生风险增高2.361倍,而未手术者较手术者增高7.286倍。术前放疗是将瘤体缩小后进行手术,对生理解剖破坏较小,而术后放疗者术中对生理解剖破坏较大[17]。未手术者通常已经错过了手术机会,疾病进展至晚期,各项机能下降严重,因此更易出现口腔感染[18]。本次研究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表明抗菌药物对于接受放疗患者仍能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40g/L、粒细胞≤5×109/L、不良口腔健康习惯、居住地为城市、同步化疗、未手术、术后放疗是口腔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合理规避危险因素和利用保护因素有利于改善口腔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口腔癌白蛋白粒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口腔冲洗在口腔癌皮瓣修复术后护理的疗效观察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