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德·里维拉
数据小偷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调查显示,80%的网站存在着非法采集用户私人数据的情况。
一幢将要被火海淹没的房子,一个戴着防毒面具蹲在树林里的人,一个坐在马路中间无助的孩子……这些都是加拿大艺术家乔恩·拉夫曼在名为“九眼世界”的艺术展中挑选的照片,展出的照片全部选自于谷歌街景图。在谈及举办这次展览的灵感来源时,拉夫曼表示:“在我看来,谷歌的街景功能就如同一位生活在现代的上帝,它可以客观地看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事物,但它却从来不会对此做出任何道德评价。”
街景功能是谷歌在2007年推出的一项特色服务,由专用街景车进行拍摄,然后把360度实景拍摄照片上傳到谷歌地图供用户使用。到2012年,街景功能已经扩展到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9个国家的135个城市。这一服务虽然让枯燥的地图变得直观、有趣了起来,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质疑,尽管现在谷歌已将所有拍摄到的车牌号和人脸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但谷歌街景仍在继续引发涉及侵犯隐私权的事件。
除了谷歌地图,还有谷歌邮箱、谷歌浏览器和手机安卓系统,它们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收集着用户的数据。就像《财富》杂志所说的:“我们已经非常确定,数据就是新的石油。”在网络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每一次关键词搜索,购买的每一件商品,听的每一首歌,订的每一次外卖,打的每一次车,都可能被这些企业获取,成为其海量数据中的一部分,然后被用来做深度的数据分析,再投入到商业运用中去。当然,在现实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拥有石油的价值,就拿个人数据来说,其中最没有价值的是当事人的收件地址,最有价值的是当事人的医疗信息。
保护好你的信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应用软件和网络服务之所以能供人们免费使用,实际上是拿用户的隐私数据在做交换。
“电子前线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它的宗旨是捍卫互联网公民的隐私权、自由表达权等公民权利,也由此被誉为“互联网公民的隐私捍卫者”。
电子前线基金会曾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请,恳请委员会就谷歌教育服务违反其限制性使用学生数据的承诺,侵犯了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展开调查。谷歌教育在承诺书中表示,它只会出于教育目的去搜集、存储或使用学生的数据,然而谷歌浏览器的同步功能,却将学生们的浏览历史和其他数据用到了教育以外的地方。
美国教育市场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规模已经超过百亿美元。某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或个人,通过买卖学生的数据信息,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大量学生网络用户的信息被跟踪和收集,这也是为什么电子前线基金会越来越关注学生隐私保护问题。
日前,脸书也被曝出了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其合作的剑桥分析公司被发现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利用在脸书上获得的5000万用户个人数据创建档案,并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对这些用户进行定向宣传,而剑桥分析公司背后的金主之一贾里德·库什纳,正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
早先库什纳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就曾提到,他们的竞选团队发现,爱看美剧《行尸走肉》的人往往有着更强烈的排外倾向,更倾向于反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因此他们也更容易成为特朗普的支持者,竞选团队在发现这一点后,便开始定向为这些用户推送特朗普的竞选宣传,最后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
这则丑闻反映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包括脸书在内的社交软件都在背后挖掘用户的数据。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软件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再将其出售给应用程序开发商和广告客户来谋取利益,在这其中,想要防止买家将这些数据再一次打包贩售给别有用心的第三方,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由于这些社交软件自身的盈利模式就存在弊端,类似的数据泄露事件根本无法避免。
从用户的年龄、性别、种族、生日,到家庭住址、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家庭结构,都是社交软件可以收集到的数据。他们还可以通过用户按“赞”和浏览的情况,分析出用户是否离家在外,是否正在备孕,政治上是处于左倾还是右倾立场等等这些非公开的隐私信息。在社交软件得到了这些关键性的数据后,用户不久就会发现,快到母亲生日时总能收到鲜花广告的推送,刚搬完家就能收到附近家具店的广告推送,刚分手就能收到约会网站的推送信息已成为常态。这跟过去到处乱贴的小广告还有所不同,那些广告是广撒网式地宣传,现在的广告推送都是有针对性地精准推送,商家通过大数据知道了哪些人更需要这类商品,重点为这些人推送广告,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贴心管家很多大型电商会通过用户的网页浏览记录,来推测用户需要购买的商品类型,并在广告推送中为其推荐相应的产品。
从最早的照片识别,到后来的身份证识别,指纹识别,再到目前最先进的人脸识别,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由脸书开发的DeepFace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可以达到97%的平均精准度,相当接近人脸识别精准度的极限值97.5%。
自2010年开始,脸书就将通过面部识别认证登陆账户作为一种登陆选项供用户选择。该面部识别功能给每个用户分配了一个具有独特编号的模型,模型根据用户在其个人网页上的照片和其他能表明其身份的照片中的样貌建立。它还能将未经标注的面部与数据库中的其他面部数据进行对比,以防有骗子利用盗窃来的照片进行登录。
但欧盟数据保护专员认为,随着脸部识别技术的推广,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因为从一个人的脸上,就能暴露出大量的隐私信息,包括他的ID、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甚至银行卡密码。这些通过面部识别系统搜集到的用户信息,一旦被广告商滥用,很容易发生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比如商店、银行和赌场,都可以通过识别客户数据,了解客户的收入和消费习惯,来达到提升业绩的目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专家建议,只要你有时间,一定要在选择手机应用程序、电脑软件分享数据之前详细阅读隐私政策。尽管这是件看起来有点麻烦的事,但能为你的隐私加上一道保险,尤其是对你既不熟悉又不了解的产品。这些服务或产品总是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用户,可一旦你掉进了这个免费的陷阱,你的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变成他们赚钱的工具。
还有,在你安装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之前,最好先在网上搜索调查一下这家公司,浏览一下这个应用程序的用户评价,查看其服务是否合法。另一方面,当你已经安装了应用程序后,请务必仔细查看它正在访问的数据,这些应用程序会要求获得访问某些数据和传感器的权限,如果应用程序要求访问与服务无关的数据时,记得不要同意。比如,一款运动类应用程序请求访问位置数据是合理的,但如果它请求访问你的相机,那显然就是不合理的。所以,一定要避免从非官方应用程序商店和不知名网站下载应用程序。
随着数据收集技术的升级,数据收集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将面临更多隐私威胁,数据泄露防不胜防,我们要更加小心行事。
[译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