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彦
放映一开始,画面的“粗糙”甚至让人有些不适,《生活万岁》把镜头对准了14个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的真实生活状态,省掉特效,不多修饰。有影评说电影是拍着一群“不及格”的人的生活里90分的希望。在都市生活久了的人,感知生活的坐标系原点容易发生偏移。2017年全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月入5000就已经是全国前五分之一了。在此意义上,这14个人的生活确实普通,却绝对不是“不及格”。
他们才是我们常常相遇的对象。电影掀开他们模糊的轮廓,用镜头呈现出普通人的生活常态:底色苍凉,没有“容易”二字。
普通的青年人痛苦于感情失意、不被家人理解。重庆夜场美丽泼辣的失恋舞蹈演员 “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都是喝”,嘴硬说着“我不信天”又喝到眼红;深圳兼职快递小哥红着眼说,“童年特别不开心,在妈妈眼里我做得對的,也是错的。”
中年人则被责任压得气喘吁吁。武汉单身妈妈带着女儿开出租车,说起准备报名的幼儿园学费要八千多还是吸一口凉气;宁夏年轻的乡村教师守着塌了的土山和留守儿童,被母亲落泪埋怨“只考虑那几个娃,不考虑自己的娃”;广州马路夜市上卖炒螺也卖唱的离异父亲,独自供女儿读到大学,却被女儿嫌弃他的工作……
老年生活的苍凉来自于病痛、孤独、生计。抗战老英雄因为长寿而送走战友、妻子,只能在坟头向已逝去二十多年的亡妻倾诉;上海老夫妇被哄骗着卖掉房子,每天卖油墩子帮儿子还债;在拉萨街头蹬人力三轮车的老头蹬不动了要回老家,十多年没舍得买布达拉宫的门票。
还有一些命运的暴击,让人措手不及又无法逃离。罹患癌症的青年医生白天给病重的孩子表演小丑,夜晚却疲惫地质问命运为什么不公;老年盲人夫妇每天去街头唱歌,却在中秋夜晚说起如果有一个先去世了该怎么办。
尽管满目疮痍,电影并不让人绝望,苍凉背后有温情的抚慰。每个人都活得朴实又坦然。生活是平淡庸常却又历久弥新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生活,一边接受一边抗争,一边欣喜一边悲伤,一边脆弱一边坚强。生活带来的痛苦越清晰,每一个对未来的希望越真挚,每一刻感知到的幸福越可贵。在一些平淡又可贵的时刻,你能从他们眼睛里看到光。
那束光照在宁夏乡村学生的脸上,照在盲人夫妇的琴上,照进出租车司机女儿一遍遍对妈妈说的“我爱你”里。在上海陆家嘴擦玻璃的“蜘蛛侠”带儿子体验高空作业,儿子吓得“有点冒汗”,父亲说自己一点都不怕,儿子崇拜地看着父亲说“基本最高的你都做过”。梦想“身家过亿”的儿子主动问父亲陆家嘴的房价,得知一平米十七八万后说,“等我好好踢球,进职业队,赚了钱给你买一套,在最高的地方!”
少年意气与春争。观影的人都忍不住笑了。总有一些瞬间,在普通人辛劳而卑微的生活里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包容:痛楚抚慰了痛楚,光亮点燃了光亮。它触动我们去拨开自己生活艰难干枯的表皮,看到里面包裹着的柔软而坚韧的核;也触动我们去调整感知生活的坐标,明白世上虽有很多苦,但人间还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