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沛力 蒋淑琴 施致雄
摘 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搞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影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我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消除服务质量差距,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以期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3.00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3-0019-05
Abstract:Applicants for the same degree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re part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pos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ublic health/preventive medicine profes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 to analyze the service quality problems of the in-servic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public health/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 of our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eliminating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with a view to public health/preventive medicine.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on-the-job postgraduate; public health/preventive medicine; 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 promotion strategy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对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但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更需要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整体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特色学位授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补充渠道[1]。分析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提高培养质量既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更是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发展的战略需要。
1我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培养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86年开始招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和2003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和卫生毒理学专业分别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200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和2013年学院获批了“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培养了大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同时,也为北京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量的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这些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在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SARS、H1N1流感等)和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首都医科大学始终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关于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试行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等),并对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在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目前的培养模式是“两阶段”式,即第一阶段为基础课阶段,需要对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14门主干课程进行学习。第二阶段是课题实施与完成及撰写论文,学校规定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原单位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导师在研的课题。为了确保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院定期修订在职研究生培养计划及其教学大纲,并构建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體系。从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与考核、论文中期汇报、论文结题汇报以及课程学习等过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并且通过增加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比例,进一步确保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2]。
2 在职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2.1 在职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又称五差距(5GAP)模型,该模型是专门用来分析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可以作为服务者改进服务质量的客观依据,帮助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让管理者了解应如何改进服务质量[3]。由于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促进人心智发展为目的的特殊服务,特别是对于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更是一种满足社会人员求知欲,使其在工作岗位更能体现自我价值而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服务活动[4]。进入“十三五”以来,疾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实现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目前的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否满足新形势下对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本研究在差距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新形势下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表明了产生研究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根源,5 种质量差距,见图1。
2.2问卷设计 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参考了部分国外文献和国内高校发布的相关问卷和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调查问卷[5],设计了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导师指导、培养模式、科研支持、总体感知等四方面内容,13个指标,每个指标标有具体问题,以期发现在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所在。调查者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已经进入课题实施阶段)和毕业的研究生45人,涵盖5个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各项指标按照优、良、中、差进行百分比统计。
3结果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教学服务质量总体评价较高。尤其对教师的素养与专业水平较为满意,说明我院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在培养模式方面,研究生對课程设置并非很满意,评价不是很高,特别是在“选课的灵活性”方面,由于目前在职研究生只是利用周末上课,因此学校没有向他们开设选修课,没有选修课也就直接影响了“课程设置与所从事工作相关性”的评分。在课题的选择方面,随着对在职研究生申请学位要求的提高,研究生通常选取导师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多数来自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主要是基础研究,因此课题的创新性较高,实用性也许略低。在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方面,学生普遍比较满意,特别是在论文写作方面,可以看出经过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然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增强”的评分并不高,如何提升在职研究生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深思。科研支持部分,普遍评价较高,学生对首都医科大学优越的科研资源与设施,管理制度、信息咨询,总体满意。总体感知部分的评分较高,说明首都医科大学目前在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仍需进一步改进以便做的更好。通过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差距1和差距2是产生差距5的主要原因。
4讨论
4.1重视课程建设,满足在职研究生的个性化要求 目前,在职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政治和专业基础课。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职研究生由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可支配时间很少,因此没有选修课可供选择,这就使得无论你之前是从事公共卫生哪个领域的工作,所学的课程均相同。然而,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在职研究生更倾向于同自身工作联系紧密、与个人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何解决课程设置与在职人员需求的矛盾,建议首先学校在学生入学前要通过问卷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开设学生渴望掌握的课程知识;教师在授课前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方式、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以其知识和工作背景为基础,据此安排授课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以教师的授课为辅,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研究讨论相结合,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一种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将全日制研究生的选修课向在职研究生开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取1~2门选修课,实现通过研究生课程提升自己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学习目标。
4.2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学位论文创新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学位论文的完成时间与质量直接影响在职研究生是否可以获得学位。对在职研究生来说,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好,已经主持或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或者已发表过高层次的论文,对于这些学生导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工作需要进行论文选题,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对于来自基层单位的学生,由于单位科研条件较差,平时只忙于日常工作,没有过科研经历,最好选择导师的科研项目作为论文选题,但是在论文的具体内容上,导师需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将科研项目的创新性与学生所关注的应用性有效地结合。比如某学生,有丰富的动物实验经验,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做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比较单调,属于重复性劳动。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个实验内容较系统的科研课题,实验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设计科研课题,并顺利完成。
4.3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作用,全面提升在职研究生综合素质 全日制研究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期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导师查找文献,整理归纳文献内容,写综述报告、或者参加科研项目标书的撰写。而对于在职研究生,考虑到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得承担单位的工作任务,导师往往不让他们参与上述工作,这些看似增加在职研究生负担的任务,其实是对他们最好的科研训练。许多学生正是平时缺少训练,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才显得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确定导师关系后,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题组的各项科研活动,包括组会(组会可以安排在周末)等,在科研活动中,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阅读高水平的论文,还可以逐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同时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阅读能力。此外,导师要言传身教,以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应对负面情绪,加强心理疏导,重视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指导研究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总之,随着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发展,基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时了解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在职研究生培养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切实加以改进,对提升公共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彦海,张旭,杨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19(5):530-535.
[2]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3]Parasuraman A,Zeithaml VA,Berry L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al of Marketing,1985,49(4):41-50.
[4]高金玲,刘汉伟,王国平.服务质量差距模型高校理论与实践[J].2013(35):95-96,98.
[5]黄沛力,吴萍.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差距分析及提升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6):976-979.
收稿日期:2018-6-29;修回日期:2018-7-28
编辑/冯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