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研究

2018-12-25 10:43:02沈晨晞福建中医药大学
数码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队伍

沈晨晞 福建中医药大学

后勤管理作为高校建设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为高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服务保障性任务。当前,各高校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组建结构合理的后勤管理保障部门,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科学化、服务精细化”的后勤保障体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后勤管理保障的诸多问题,因此,开展对高校后勤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1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事务相对复杂繁琐,涉及整个院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纵观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最大的问题在于权责不明、管理松散。对于管理者而言,权力分工不明确是突出问题。后勤管理部门作为高校运行的重要部门,并没有摆在重要位置,管理人员福利待遇、人事任免、机制运行等都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特别是面临全校性的管理保障工作时,常常会存在多头命令、指示不清、职责不明等现象。还有就是在人员公开选拔上,论资排辈得多,主动让位少,年轻员工得不到公平晋升的机会,能者多劳者得不到奖励。

1.2 服务态度不细致。主要表现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观上存在混日子思想,客观上工作推诿扯皮,,工作中不乐意担责,热情不高,态度不好。特别是在服务保障上,缺乏沟通意识,对服务对象缺乏足够的服务耐心,不听取意见建议,对教职员工的意见需求视而不见,服务质量不高,达不到服务标准,造成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正是因为如此,后勤管理缺乏竞争意识,员工应变能力不足,主动思维不够,服务品质得不到提升,服务保障得不到师生认可。

1.3 工作落实不到位。从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执行却差强人意。很多制度笼统抽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纸文字,无法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日常工作的某些重要环节,反复研究,议而不决,决而不定,上报不及时,贯彻不坚决。作为后勤管理部门,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这种工作方式往往会造成工作拖拉,直到最后匆忙解决。正是由于这样的工作氛围和作风,导致了许多工作难以落实,执行起来相对困难,落实不到位。

2 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后勤管理部门成立以来,也受到了高校管理层领导的重视,然而出现以上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主体思维不够,没有真正把自已作为高校的一分子来看。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管理制度有待健全。高校建设经过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已跟不上高校的整体发展势头。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快速发展忽略了后勤管理的建设,致使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后勤管理长期处于被动作为的环境下,营养不良。其次,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满足于盖大楼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缺乏对软件管理的重视。最后,对后勤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一般各部门自行制订管理制度,没有从整体层面上考虑监督管理,起不到很好的监管作用。

2.2 主动服务有待提升。主动服务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观念落后,特别是近年来引入后勤管理保障社会化机制的认识不到位,领导层面并未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影响高校整体的建设发展,后勤品牌树得不牢不好,没有形成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后勤管理体系。二是能力素质不足。后勤管理人员大部分素质不高,专业素质尤其匮乏,对其工作讲经验得多、用方法得少,工作中不看标准、不走程序,由于没有较高学历,又助长了他们对工作不认真的态度,长此以往主动服务的意识更加淡薄。

2.3 专业队伍有待强化。专业人才的匮乏,造成了工作执行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才储备不足。大多数高校后勤工作管理人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其工作中也没有接触到企业管理培训,理论与实践素养相对缺乏,人力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是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在岗位职责、业务技能、服务态度、质量效益等各方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即便是有相应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还有就是后勤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机制没有建立完善,不能激发队伍活力。

3 高校后勤管理推行精细化的对策举措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运用科学管理手段控制成本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是推动管理精细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要达到精细化运行程度,我们认为,在研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重要的是要解决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构建监管体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指的是工作氛围的营造和引领。一方面,从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多数已趋于老龄化,管理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对此,在人事结构上,应进一步加强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使后勤管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逐步形成梯队合理、素质较高、衔接得当的老、中、青三代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从后勤管理服务的层次来看,要创品牌有文化。每个院校要有自己的后勤文化品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后勤服务办学文化理念。后勤管理部门要有自己的文化服务宗旨、理念和传统。这就要求其服务必须做到统一、标准。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强化后勤管理队伍对后勤管理部门的认同感。而有了认同感这个基础,整个队伍才会产生信赖感,才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各个个体才对把自身的成长轨迹与后勤发展的曲线相吻合。

3.2 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专业化管理的培训,可以保障整个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稳定高效运转。通过系统化的批量学习和传帮带的实践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后勤培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培训目标的制定。可以定期为后勤队伍更新后勤管理的新思路新理念,全面发展单个个体的专业能力,从而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二是培训内容的确定。重点是规章制度、方式方法等领域的培训,通过实践的经验交流,为管理人员提高针对性的管理技能,使其在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强化,特别是对职责认识不清、任务不明的员工,要专项进行岗前指导,从而达到熟悉、了解工作流程,顺利完成任务的目标。三是服务态度的培训。态度是服务业的关键,对后勤队伍的心理培训,从本质上改变思想懒散行为,全员参与工作,解决员工攀比心态。

3.3 加强后勤管理的智能监管。推进后勤管理信息监管,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后勤管理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经历了陈旧的管理模式后,必须有一个较为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智能监管模式来替代。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借助先进的软件平台使得信息的传输在质量与真实性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但能提高信息完整性,也能增强管理信息储备的灵活性,达到优化使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可对比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过程中除了设计信息监管之外,同时要做好后勤人员队伍的日常出勤、业务技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考评,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队伍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14
后勤服务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2
“强力后勤”入职记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54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