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珩
西藏的冰川以宏大的规模和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数以千计的雪峰冰川。构成了一条条壮美的冰川大道。我在拉萨定居,得以多次寻访冰川。深深沉溺于它那梦幻般的美丽。
上图为西藏冰川掠影,攝影师曾多次寻访此地冰川,与之亲密接触,乐此不疲左图为雅隆冰川,冰川冰形成初期是白色的,漫长岁月的雕琢使它变得晶莹,透出蓝色,显得高贵又典雅。
其实在五年前,拍摄冰川对我而言还只是个虚无缥缈的梦。那时候,我还在北京做建筑设计师,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很多次,在地铁的暗色玻璃窗里,我看见自己疲惫麻木的神情,觉得自己就是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困兽,在庸碌的生活中想要嘶吼却找不到出口……后来的—个契机,摄影成为了我的出口。我义无反顾地辞职,逃离了喑哑难言的状态,去往了藏地。就此与冰川结下不解之缘。
2015年夏天我走川藏线,路过然乌湖附近,和一座叫做“仁龙巴”的冰川不期而遇:世界恍然只剩下了蓝白两种颜色,冰川蔓延至远方,白色铺展开来望不见尽头,头顶的天空透出纯粹的蓝,与之呼应的是冰缝里透出的蓝色幽光,而天地无风,万籁俱寂。静得只剩下耳畔的嗡鸣……“仁龙巴”冰川使我一见倾心,开启了我的“寻冰之路”。从此,我开始去探访那些深藏在秘境里的冰川,开始用影像的方式。去记录着这种在不断变化中日渐消逝的地貌景观。
2016年初春,我第一次主动寻访的那座冰川。是位于西藏山南的岗布冰川,也就是后来火遍西藏,成为众多旅行者冰川初体验必选的“40冰川”。
无论是白日偶遇仁巴龙冰川,还是在暗夜里追逐岗布冰川回忆起来,摄影师仍旧忍不住惊叹它们的圣洁与美丽。美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可以穿透人心与时间,抵达此时此刻。
身处喜马拉雅山区腹地,这里的夜晚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天空很透很静,漫天繁星。借着星空的微光,我背着摄影包扛着脚架,在一片乱石堆中行走。前方的黑暗里,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声响。听起来就像遗落秘境的远古巨兽孤独的幽鸣。朝着声响的方向,我从眼前的混沌中,渐渐识别出来一些高大的轮廓,它们像心电图的线条,有着锐利的波峰波谷,在黑暗中还散发着一点灰白的光。是了,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岗布冰川了。
在手电筒的光照下,冰川显出真身,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条亚大陆性冰川,发育着规模巨大的冰塔林。平日里石林土林看得多了,这样经时间累积、阳光雕琢,以冰的最极致形态构建而成的塔林还是第一次亲见。冰塔林前端有一个融水湖,湖面封着冻,我试探着踩踩冰面,还算结实,就小心翼翼地走上冰面,朝冰塔林靠近。造型各异的冰塔冰山在星空下耸立,手电光扫过冰塔林表面,圆润美妙的肌理线条展露无遗。透着蓝光的冰体似乎是某种有机生命,冰山冰芽冰刺,呼吸着光,在暗夜里肆意生长。
我忘却高反、低温和心底的恐瞑,在冰面上撑开三脚架。架上相机,用手电和营地灯给冰川补光,开启了拍照模式。冰与光之间有着奇妙的感应方式,不同角度的光塑造的冰塔林大相径庭。我把相机接上遥控器,构好图,拿着光源连滚带爬地在冰塔林间穿行,寻找冰与光的各种组合……
来古冰川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之一。主要的几条冰川包括:雅隆冰川、东嘎冰川、若娇冰川、美西冰川、牛马冰川等。从2016年到2018年,我和朋友前后三次抵达来古,见证到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的消融。
初入来古,只是远望了冰川群中最大的雅隆冰川。只见由海拔6000多米的岗日嘎布雪山孕育的冰川顺山势蜿蜒而下。长达十几公里。冰川上几道明显的黑色中碛,就像高速公路上分隔出的车道线。我们正对着冰舌,即便隔着两个冰碛湖,有好几公里远,但还是能感受到凝结在冰川中的力量以及它压降而来的强大气场。
一年之后,第二次抵达来古,再次见到雅隆冰川。那时候,冰川的冰舌伸入冰碛湖的部分已经比上一次来时后退了几十米,我们约上几个当地小伙子,用摩托车载着装备,从雅隆冰川侧面山腰上的小路横切进去。羊肠小道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深谷。我佩服小伙子们边骑摩托边吼藏歌的轻松愉快,也暗地里觉得自己和同伴真是勇气可嘉。上一次从正面看雅隆冰川,由于冰舌被视线压缩,感受不到它究竟有多长。这次从侧面进入,顺着冰川逆流而上,才发现冰舌竟然长达十几公里。胆战心惊地在摩托车后座上颠了一个小时,到达一座牛棚,再往前只能靠双腿了。在地图上一查,这才发现我们不过抵达了冰舌的四分之一。
这里是观看岗日嘎布雪山和冰川的最佳平台。被当地人称作若尼峰的三座峻峭雪峰呈“山”字形并排矗立,与周围的其他雪山一起,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我们恍若抵达世界尽头。雪山孕育的冰川沿着山谷奔流而出,在更宽的谷地中汇流成3公里宽的雅隆主冰川,顺着山谷走势转了个向,浩浩荡荡地朝山谷下游奔去。
从山上俯视冰川,冰川展露出更多的细节。冰川随地势变化高低起伏,有隆起的“小山脉”,有跌落的“冰瀑布”。冰川两翼与山体接触的部分,发育着大小不一的冰洞,我们沿着碎石坡滑下去,进入冰洞窥探这个奇妙的世界。大的冰洞洞壁上显露着一层层冰川年轮肌理,就像是一大块蓝色千层冰淇淋。小的冰洞最窄处仅容人贴冰爬行,洞里有岔路有暗道,外面的光線穿过冰层折射出幻丽的蓝色,这景象光怪陆离,仿佛不属于这颗星球。
图为雅隆冰川,它浩浩荡荡地奔流在广袤的大地上,雄奇壮阔,气象万千能有幸得见,跋涉再艰难也让人觉得值了。
从冰洞里钻出来,我和同伴绑上安全绳,结组踏上冰川。冰川表面并不光滑,有在消融中被阳光凿成的坑坑洼洼,还有冰川奔流时携带积存的泥沙碎石。需要留意的是那些冰裂缝,有些冰裂缝又宽又深,底部的阴影里透着幽蓝,却是美丽的陷阱。我选择一条冰缝相对安全能落住脚的位置,然后把自己塞进缝里,让机位尽可能低,以凸显出冰缝的深邃。构好图,我让小伙伴从冰缝一侧后退几步、助跑、起跳,抓拍下他飞跃蓝色冰缝的瞬间……
第三次抵达来古,我们想再走深一点,去寻找来古冰川群中查不到有价值影像资料的美西冰川。对于在外界披着神秘面纱的美西冰川,当地人却是相当熟悉的,来古村中的很多村民,都有过翻越美西冰川到另一边阿扎乡干活的经历。我们请了两位村民当向导,雇了两匹马驮装备,一行人沿着村后的峡谷进山。
在山谷中徒步了两小时,前面忽然出现开阔的水面,这是学那措湖。学那措是来古冰川群中面积最大的冰川融水湖,湖水的源头。就是美西冰川。天公不作美。黑云从美西冰川那个方向翻腾过来,不—会儿就把我们笼入雪雾之中。我们只能在湖边的一小片草场上就地扎营,等待天气好转。令^遗憾的是。雪落了两天两夜依然没完没了。携带的食物和水也所剩无几。寻访只好作罢。在西藏呆久了,得失心似乎没有那么重,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日喀则康马县地理村,紧邻国境线,鲜有人至,村子周边有好几条无名冰川。我们要寻访的那一条就在简易公路边上,入口处横亘着一堵冰碛垅,要不是事先在卫星地图上侦查过路线。我们谁也不会想到在这大乱石堆后面还隐藏着一个冰雪世界。
上图为曲登尼玛冰川,站在高处远望,一派“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壮丽景象,与之相较,人的背影则显得渺小无比。下图为仁龙巴冰川,浮云蔽日,冰川在谷地间奔流,所至之处皆是一片雪白。
翻上冰碛垅就能望见冰川的冰塔林,白里透着蓝的冰塔林,在灰褐色的荒原衬托下,透着一股遗世独立的仙劲儿。常话说“看山跑死马”,由于没有熟悉的物体作参照。感觉十分钟能抵达的路程我们却折腾了两个小时,等站到冰川脚下,已经灰头土脸。冰川自数公里外、6000米海拔以上的粒雪盆中被“制造”出来,花了数百年甚至更长的年头运动下来,接受我们的朝觐。冰塔林高的有几十米。站在它脚下心中不免有一丝颤栗,矮的也显得精致无比。用手触摸到的冰体,凝结着数倍于人类个体的时间。在这汇聚着千军万马的古战场里,厮杀声不绝于耳。那是消融中的冰塔林冰裂和崩塌的声音;远处狼烟升起,冰川对山体的刨蚀使小型滑坡频频发生——那是住在雪山上的神明,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与圣地保持距离。
左页图为曲登尼玛冰川,看见冰壁崩塌的那一幕,摄影师不禁哑然,自然的洪荒之力让他不得不心悦臣服。右页图为喜马拉雅其他冰川,雪峰高耸。直刺入天空,山前孕育着冰川湖。
与无名冰川发源于同一座雪山的还有错噶布冰川。错噶布没有发育冰塔林,冰川从粒雪盆溢出后,化为一面1.5公里宽的冰瀑布,从5700米的高度泻下,止于一潭蓝得不真实的湖水。我们在湖边放飞无人机,以上帝视角俯瞰这座冰川湖。它的水色是深邃的蓝,形状浑圆,像是一块镶嵌在山中品相上乘的玉。也难怪错嘎布有“美玉湖”的别称了。
在日喀则,除了错噶布冰川,岗巴县南面的一列雪山还孕育了曲登尼玛冰川。从县城出发,沿西南方向的一条土路前行,穿过一片平缓荒芜的谷地,快到雪山脚下时,大地裂开一道口子,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圣地的入口。三条顺着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汇聚于此,一座小村子多年前就已经镇守在入口处。村中小寺庙的黄墙前,小尼姑晒着太阳念着经书,远处的白塔立于赤黄的山包上,数年一日孤寂地守望着神灵。
从地图上看,这三条相邻的山谷尽头都各卧着一条冰川,冰川前也都发育着一个冰川湖。正对小村子的山谷中的冰川被称为“曲登尼玛”。我们徒步一个小时,气喘吁吁地爬上一个土堆,曲登尼玛冰川乍现眼前:湛蓝的天空下,雪峰似乎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几道柔美的曲线则勾勒出雪山腰间的大雪坡。气势汹汹的冰舌,越过雪线奔流而下又遽然而止,柔化成一湖的碧蓝。
沿着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得越近,冰川看得越真切。临近冰湖的那面冰壁,隐约透出幽蓝的光,上方冰塔林表面有细密的纹路,像一只只巨大的白色海螺。没有一点点防备,一面冰壁崩塌了!开始是一声巨大的闷响,那是冰裂开的声音,继而坍落的数吨重的冰向湖中砸去,冰与水相撞的爆裂声响彻山谷。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涌去,却被封冻的湖面压制于冰面之下。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着咔咔声响,极速向地岸边袭来,最终从岸边的冰缝间喷薄而出……这一幕使我的身心为之震颤。在自然巨大的裂变面前,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因而对其心怀敬畏。而也正如思想家史怀哲所言:“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它的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