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引导机制研究

2018-12-24 09:53刘才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基本理论高校大学生

刘才

摘 要:文章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核心,针对创新创业类社团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本文分为两个研究结构,第一研究主体为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二研究主体为校方的引导机制。希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社团发展方面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基本理论;引导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近年间得到了各个高校的大力支持,而高校环境中除创业课程外,社团也属于学生锻炼自身创新创业技能的可选途径。高校本着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事业的原则,也会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引导。故若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本文所选定的对社团发展基本理论和引导机制进行研究的这一方向,便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拥有优秀的指导资源

创建社团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但多数大学生都并未拥有完善的社会经验,他们即使能够创建,也不能立刻将社团布置为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结构。因此在创新创业类社团建立后,校内的教育管理团队以及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也都会适当对其进行扶持。但在初期阶段,社团的内容质量与校方提供的指导资源质量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如若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经验相对丰富,那么社团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正常开展活动。而当校内资源质量较低时,学生们只能自行探索发展途径,即使社团在后期能够独立组织活动,组织能力和质量也相对较低。

(二)建立可长远发展的管理体系

一般情况下,高校内所建设的创新创业类社团都会拥有多个类型,而不同类型之间若要进行通力合作,或在和谐状态下稳定发展,共享校内创新创业资源,那么各个社团之间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一方面需要對内进行完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与其他社团做好关联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创新创业类社团可在协同发展状态下,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三)保证社团内容具有参与价值

创新创业类社团若要长期发展,便必须保证其主流运行内容具有参与价值。一方面,如若社团活动并不吸引人,或组织结构过于松散,那么社团成员便会不断流失,导致社团无法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如若社团活动具有参与价值,那么其价值越高,与高校创新创业计划合作的可能性就越高。故创新创业类社团要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社团活动内容的实际价值。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引导机制

(一)校方主导,提供完善指导资源

指导资源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教师资源,也称为活性资源。第二类为物质资源,也称为固态资源。校方在确认创新创业类社团具有举办资质后,应该适当为其分配指导教师和校内资源的使用权,这样便能保证社团可在稳定条件下试运行。而后当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辅助。但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所具有的社团属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便不能够承担过多的工作,而应该仅对其进行指点,重要且核心的管理工作和协调工作,仍然要交给社团内部的管理人员来完成。同时,校方也需要限定固态资源的使用方式、使用权限、使用时间。一方面要为社团提供辅助,另一方面也需要令其接受真正的试炼,这样才能保证社团在未来阶段中也可以稳定运行,不会过度依赖教师和学校。

(二)辅助为先,指导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宏观管理工作应该以校方为主,校方拥有最终决策的干预权和社团运行状态的知情权。而日常的管理工作、交接工作则需要以院系管理团队为核心,所有与资源和社团活动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在得到院系管理者授权后再加以运行。社团活动以及人员相关的工作则由社长、副社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特色,而各级管理者应该在社团发展过程中适当进行检查和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手段,不应过分干预。

(三)模拟运作,使用市场运行元素

学生创建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根本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建立社团吸引更多的“同道中人”,令创新创业技能能够在其他环境中得到同步锻炼。因此高校在引导社团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便也要尊重社团成员的发展诉求。首先,校方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场地,帮助其将社团场地建设为具有情境模拟价值的状态。其次,社团成员可以在场地内部进行实战模拟,或根据不同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直至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技能与专业技能。最后,高校方面应该时刻紧盯创新创业类社团的运行质量,如若内部已经产生功能完善,能力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那么高校便可以搜集地方产业的发展诉求,为大学生们做好创业成果宣传推广工作,进而令创新创业类社团可以正式与社会产业接轨,辅助大学生将创业成果输出到实际经营环境中。

结束语:

综上,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作为研究核心,对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引导机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适当的引导机制能够辅助创新创业类社团协调发展,为其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如若高校在未来阶段中需要着重培养校内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便可以将社团引导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这样一来,校方便可以同时完成社团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这两种教学任务,达成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孙云龙,陈 洁,方 芳.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1):137-140.

[2] 朱春楠.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 梅士伟,刘春梅,杨 萌.大学生创业社团运作机制及其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0):61-63.

作者简介:

刘 才(1978-),男,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基本理论高校大学生
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企业现金管理方法基本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当代价值探究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立足小片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