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辉
1934年,美国德裔富商考夫曼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东南郊买下一块地皮。这里邻近熊跑溪,溪水潺潺,草木繁盛。更幸运的是,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它十分廉价,一向富裕的考夫曼打算在此建一栋优雅的乡间小屋,以供家人周末栖息或者养老之用。
考夫曼的儿子当时热衷于建筑学,正跟随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学习。于是,考夫曼在挑选乡间木屋的建筑师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赖特。
不过,许多人都觉得,这并不是最佳选择,赖特这个人是个“拖稿大王”,还总是疯狂超预算。事实也是如此,足足等了半年,工地还是一堆草。连个设计图纸的影都没见着。
实在忍不住了,有一天,考夫曼来电话说他途经赖特的工作室,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要到了,看看草图画好了没有。 赖特在电话这头异常平静地告诉他:“草图画好了,可以过来。”(其实那个时候,图纸连一笔都没画。)
接下来的这两小时,成了赖特人生里最精彩的两小时。据他的学生后来回忆,“他就像个做手术的主刀医生一般,我们不断给他递上各种工具——铅笔、尺……”两个小时不到,一张精确完美的设计图就跃然纸上——一泓奔瀉而下的流水,被创造性地融人到了建筑设计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合理,犹如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建筑主题与溪水、山石、树木紧密地融为一体,最大程度地尊重了自然。就这样,20世纪美国建筑的杰出代表——流水别墅,横空出世了。
两个小时就画出一张完美的设计图,这个赖特莫非是个天才?事实是,这栋房子在他心里酝酿了大半年了,打了很久的“腹稿”。第一眼看到,赖特就凭借自己独有的职业敏感,认为应该把木屋与溪水的流动音乐感结合起来。
别墅建成后,迅速名扬四海。考夫曼家族常常来这里,享受大自然的宁静。1963年,赖特离世后的第四年,考夫曼家族决定将别墅献给当地政府,以供参观,更是向他心中的大师致敬。